俾斯麦的全名是奥托·冯·俾斯麦,中间的这个“冯”字意义非凡,德国历史上很多牛人的名字中间都有个“冯”字,比如曼施坦因的全名就是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此外还有冯·龙德施泰德、冯·克莱斯特、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奥古斯特·冯·马肯森、瓦尔特·冯·赖歇瑙、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等等。

日本有“东洋俾斯麦”,清朝有“东方俾斯麦”,结局却是截然不同 【黑白历史】 自媒体 第1张

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

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力图运用联盟政策,确立德国在欧洲的霸权。而且俾斯麦还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险,乃是德国,乃至世界的传奇级人物。

日本有“东洋俾斯麦”,清朝有“东方俾斯麦”,结局却是截然不同 【黑白历史】 自媒体 第2张

俾斯麦通过铁血手腕,纵横捭阖间将德国打造成世界一流强国,故而在世界上拥有了很多“粉丝”;在之后的东方,有两个人也被成为“俾斯麦”,一个是日本的“东洋俾斯麦”——大久保利通,一个是清朝的“东方俾斯麦”——李鸿章,但这两人的结局却是截然不同。

大久保利通是明治维新的最核心人物,生于日本动荡年间,在“倒幕运动”结束后,明治天皇对日本未来的方向很迷茫,于是决定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以大久保利通为副使巡访欧美,在巡访中,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给大久保以最深印象,他认为日本想富强只有如此行事。

回国后,大久保利通担任内务卿,内务省的管辖范围包括劝业、警保、户籍、驿递、土木、地理、测量7个方面,职权颇为庞大,成为国家治安的中枢;鉴于内务省的庞大职权范围,并以大隈重信的大藏省和伊藤博文的工部省为左膀右臂,从这时起到大久保被刺杀的明治政权被称为大久保政权。

之后大久保利通开始对日本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间大久保利通翻云覆雨,铁血无情,不论敌友,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只能是灰飞烟灭。但也因为大久保的一系列高压政策,遭到士族的痛恨,埋下了这位日本“铁血宰相”的死因。在公元1878年的某一天,大久保利通在去太政官办公的路上,遭到石川县岛田一郎等六名征韩党士族的袭击而亡。

说完“东洋俾斯麦”,再来看看“东方俾斯麦”李鸿章,李鸿章出生官宦世家,后以科举进入官场,但李鸿章的崛起还是在平定太平天国之战中,先后随周天爵、李嘉端、吕贤基、福济等清廷大员在皖中与太平军、捻军作战。李鸿章以书生带兵,既有“专以浪战为能”的记录,也有“翰林变作绿林”的恶名。

数年的团练生涯,使他逐步懂得了为将之道,不在一时胜败,不逞匹夫之勇。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交出了军权,导致了后来的悲剧,而李鸿章却是牢牢的把控着淮军,令满清上下忌惮不已;因而后来李鸿章位极人臣,与慈禧太后形成了联盟的关系,并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李鸿章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可惜李鸿章终究不是“俾斯麦”,他虽有权势,也有心推进洋务运动,为了满清的强大,还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但这一切终究不过是表象罢了。

满清统治者的顽固守旧,让李鸿章不断妥协,北洋水师因为缺乏军费导致逐渐被日本海军逐渐超越,最终导致甲午海战之败;李鸿章有能力,但他缺乏一颗“铁血”的心,他不敢反抗,也不想成为权臣,导致这个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人成了历史上的一个笑柄,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