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医院每周都会提供不同的课程让医护人员去上
1年20小时即可,通常在职教育训练就够
但蛮多的课程对临床有相关我也会去报
今天上了一个糖尿病管理课程,来跟大家分享
一些DM小新知和澳洲常见insulin的种类跟order方式
上课方式其实类似聊天,然后大概10个参加者小小的,大家一起讨论临床上使用方式跟有无遇到特殊状况或困境。
==============================================
去年起全澳开始实行病历无纸化
但IEMR这个系统有部分还是都在调整中
药物原则上都还是手写药单
BSL/BGL跟胰岛素的部分则是电脑key in data
但会有另外一张专门表单要填写
 
 
在表单的最上方一样是病人贴纸:姓名、病历号、生日等...
然后左侧就是验血糖的频率-医师勾选
 
 
急性病房通常都是三餐饭前+2100+0200,一天四次
然后给胰岛素的医嘱在表格下方分成两种(没拍到XD)
一种是routine insulin order,通常就是随三餐打会有insulin药名跟DOSE。
另一种是supplwmwntal scale: S/S,也就是当病人血糖特别高时医生会给额外的dose。
因为表格很清楚有SOP跟著走,BSL>20马上通报RMO(R),16-20连续两次才需要报,12-16连续三次才需要报,或是小于4,所以病房的糖尿病控制通常可以维持在一定波动,也不需要高时特别打给医生问说要额外给多少,直接照S/S加上去就好。
澳洲每个病房一定都有自己的Hypo包,血糖偏低时直接给病人或是给些果汁,然后1小时候后recheck,依RN评估决定是否暂时增加验血糖频率。
============================================
目前澳洲最常见的insulin组合长短效为NovoRapid+Lantus
须注意:
"澳洲insulin不会混抽,同时段有两种不同insulin就是分两针打"
 
 
短效中NovoRapid是大宗,临床正在减少NovoRapid30/70改成以NovoRapid30取代。
病房infusion方法我们是挂5%glucose IVF搭配 Actrapid+N/S依比例调后依protocol给,一般是给手术前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短期使用。
目前另一个品牌Lilly 也慢慢在澳洲推行。
 
 
其实作用时间, peak跟onset以下会差不多。
NovoRapid-Humalog
NovoRapid 30- Humalog Mix25
 
 
 
长效insulin方面,除了Lantus,Levemir其实很常被运用在孩童身上,因为这个长效药物作用约12小时,比较符合学龄期运动量大,饮食变化较多去做调整。
另外有一个长效药物Protaphane,则是推荐用于孕妇跟中风病人,效果大约也可以维持到12小时。
Lantus的好处就是可维持24小时,所以QD就够,方便病人记得。
============================================
笔针因为每种insulin的浓度不同,所以不可以用胰岛素空针直接抽会导致剂量错误;同时笔针必须先用2Unit排气后再依照order转剂量才会是正确剂量。
Insulin药物cartridge包装的才可以用胰岛素空针抽剂量,照正常方法排气即可。
保存方式一样冰箱保存,开封后室温保存28天。
一样皮下注册但不特别强调须捏起注射部位,除非真的是偏瘦孩童;需要轮流注射,避开lump。
>3
现在已经不建议注射于手臂上,因为造成肿块机率较高且吸收程度较不平均,所以建议为腹部,大腿前侧/外侧,背后臀部腰后肌区。
目前QLD医院已经在申请安全针头for有些特殊insulin的Units有小数点一班针头无法抽,例如Byetta跟Victoza。
Victoza还可以帮忙减重所以已经开发出减重针<3
另外还有一种重磅笔针!!!超大只好稀奇,一个礼拜打一次就好
(照片中桌上后面是螺旋黄色加绿色那只,那种不用排气)
同时以医院也开始申请较短的针头5号for insulin 注射。
医院笔针针头常见都还是8号,但病人其实偏爱4/6号,4号超短只有4mm,很可爱也比较无痛。
=============================================
欧洲已经有trail在开发只需两天注射一次的胰岛素,之后澳洲会跟进。
同时欧洲已经在开发一种类似标靶胰岛素,这种胰岛素会在血糖高时主动释放较高浓度,然后监测血糖浓度低时主动停止,目的是减少病人必须手动调整insulin infusion的频率;通常目标是维持血糖在6左右,然后SC cannula每三天换一次。
胰岛素给予原则上必须针对患者的饮食量做控制。
台湾是直接使用公式计算,澳洲则是算碳水化合物大约每1000卡等同novorapid 1U,让病人因此可以针对自己食量去做热量计算调整insulin dose,取代传统要求病人少量多餐,少碳水化合物的方法。
这样的治疗方式可以提升生活品质跟自主权,我个人也比较赞成这样的想法。
毕竟糖尿病是一辈子的疾病,没有好坏,每天都得这么规律频率的注射或服药,如果还要患者配合饮食计划其实真的很不人道。
这是今天上课的分享以及一些心得
台湾的胰岛素药物跟相关内容其实我忘记差不多了XDD
因为是从台湾体制直接跳进澳洲,所以这种临床课程觉得对我帮助很大,也可以减少给药方式的差异。
话说澳洲跟美国光臀部IM部位也不一样,youtube查了才知道 X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