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NAND閃存降價的消息絡繹不絕,對NAND閃存廠商來說這意味着營收及盈利大跌,不過對消費者來說現在的降價終於出了一口惡氣——想想2018年之前內存及閃存漲價時廠商以及經銷商囤貨大賺特賺的日子就覺得很不爽。閃存(還有更重要的內存)這個事往大了說,也關係到國內廠商自主可控的事,因爲目前國產率基本爲0,現在NAND閃存主要來源於三星東芝美光在內的六大廠商。在這方面能夠突圍的可能是紫光系,最近紫光推出國產閃存顆粒的SSD硬盤一事曾經引發網絡熱議,現在實際產品評測也有了,但是這款產品表現的太好了,好到讓人驚訝國產閃存一上來就能如此成熟,這就值得說說了。

純國產硬盤很好很強大?我給紫光國產閃存潑點涼水

號稱是純國產的紫光SSD硬盤前不久就曝光了,對此我們之前也做了報道——真·國產SSD硬盤來了:紫光64層3D TLC閃存,1500次P/E,不過之前這事也有很多疑點,報道紫光用了國產閃存的文章都被刪掉了,而且掛名紫光國產SSD的至少有兩款型號,主控都不一樣,到底使用了什麼樣的主控及NAND閃存還是個謎。

日前友媒泡泡網也刊發了一篇紫光國產SSD的評測——國產閃存顆粒終於熬出頭 紫光存儲S100固態硬盤評測,他們說是從特殊渠道搞到的,看了下太平洋電腦網、中關村在線還沒有發評測,這個產品應該不是紫光存儲公司統一安排送測的。

想要了解紫光國產SSD硬盤的玩家可以去看看這篇評測,內容的寫的不錯。紫光S100硬盤的包裝,測試的是480GB版的,SATA接口的。

下面就是我的看法了:

從原文的介紹來看,紫光S100硬盤的閃存的規格很不錯,不論容量還是性能都是目前的主流甚至可以說是高端水準,但問題就出在這裏——紫光存儲並沒有生產NAND閃存的能力,紫光存儲主要的業務是存儲產品集成,下到U盤上到存儲陣列,做個SSD硬盤對他們來說不難,但紫光存儲的NAND、DRAM內存主要是採購別人的。

紫光集團旗下還有長江存儲,這家公司是目前國內最重要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NAND閃存廠商,也一直有報道說今年量產NAND閃存,實際上他們去年就小批量量產了部分32層堆棧的TLC閃存了,但是主要用於U盤等低端產品,因爲32層堆棧、64Gb核心容量競爭力太低了,不論性能還是容量都沒可能做480GB的SSD硬盤,而紫光官網列出的NAND閃存規格是超出長江存儲已知產品水平的,256Gb核心、512Gb核心容量是三星、美光、英特爾、西數等公司纔有的。

帶有UNIC紫光logo的閃存意味着是紫光自行封裝的,但不代表裏面的顆粒就是紫光自己的。在這個問題上,之前的文章也說了紫光存儲主要做集成,NAND供應商可以有多個,很多人沒注意到的是紫光公司去年跟英特爾公司宣佈了戰略合作——Intel將和紫光展開合作,後者自有UNIC品牌進軍存儲市場,其中一個重要合作就是紫光采購英特爾的NAND閃存,去年9月份英特爾在中國大連投資的3D NAND閃存工廠已經量產。

DRAMeXchange還透露了Intel正與中國紫光存儲正積極擬定長期合約,紫光可以根據合作協議獲得來自Intel的NAND晶圓,經過自行封裝後由紫光的渠道進行銷售。事實上昨天紫光存儲已經在北京使用“UNIC”品牌發佈了一系列存儲卡,固態硬盤等新品,正式進入PC存儲產品市場。

結合紫光S100硬盤的性能及規格,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目前曝光的所謂國產閃存SSD硬盤的來源了吧。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爲了diss紫光或者媒體同行,即便S100硬盤真的是採購了英特爾或者其他家的NAND閃存自行封裝的,這在國產SSD硬盤品牌中已經是個進步了,意味着紫光SSD有自己的檢測封裝能力了。

對於國產NAND閃存,國內是有強烈需求的,但是如何界定“國產”也是個麻煩事,這個標準很嚴格,但也沒有固定標準——iPhone手機是中國工廠製造的,但是沒人會把iPhone當國產機;AMD及NVIDIA的芯片也是GF、臺積電代工生產的,但不會有人覺得AMD、NVIDIA就沒技術能力了。

紫光封裝的NAND閃存算不算國產NAND?這個定性會影響很多結論,但綜合來看現在說國產NAND閃存還是太早了。作爲國產自主技術的堅定支持者,我個人非常希望看到國廠商儘快掌握自主的NAND閃存、DRAM內存以及高性能CPU、GPU技術,但是這個過程急不來,指望國產廠商在幾年時間裏去超越別人有數十年積累的技術、經驗是不現實的,NAND閃存的良率/產能提升是個殘酷的過程,國內廠商要慢慢摸索,指望紫光或者長江存儲一下子就拿出性能、規格這麼強的產是不可能的。

最後,消費者個體對是否國產這事並不需要多在意,更沒必要衝着國產的情懷去支持,這不僅是對國產NAND閃存而言,對所有產品也是如此。在開放競爭的市場上,國產品牌要想立足就只能靠自己實力過關,消費者最終會用腳投票。

總之,在國產SSD這個問題上,不必貶低國內公司的努力,同樣也不要拔高國產閃存/硬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