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二月以來

杭州像是被陰雨上了魔咒

溼冷相加的日子裏

用朱廣權老師的話說

從清晨到日暮

凍得那是朝朝暮暮

來自杭州市氣象臺的數據

截止目前,除了12月1日

只有最近這幾天是晴的,其餘全是雨雪天

杭州氣溫終於回升了!

這兩天

杭州終於迎來久違的陽光!

氣溫慢慢從冰窖裏爬出來了!

杭州市氣象局說,最高氣溫會逐漸回升:今天8度,明天10度,雙休日會回升至12~13。最低氣溫在明天之後,也會上升至4~7℃。

雖說氣溫要回升了

但畢竟已經是冬天了

只是從“非常冷”回到“正常冷”

大家還是要根據溫度變化,做好保暖措施

週末又要開始下雨了

不過,別高興太早

週末可能又有雨水來干擾了

還是要感嘆老天爺的吝嗇

永遠是扇一個巴掌再給一顆甜棗

但不管怎麼說

目前的形勢還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至於下一輪冷空氣?

看看下週的天氣預報吧!

根據中央氣象臺監測數據

預計下週末又會迎來新一波降溫

總歸,難得的沒有下雨的日子

把該洗的洗了,該晾的晾出來吧

錯過這兩天

倒是不用等一年,還是要等一兩天!

南方溼冷PK北方風冷

昨天看到網上有人討論關於南北方冬天的冷

南方人對冬天最深的印象

是被溼冷支配的恐懼

北方人則最怕冬天颳大風

冷風一吹簡直能穿透身體,連骨頭都有刺痛感

那麼,在同等氣溫條件下

究竟是風寒殺傷力更大

還是溼冷更勝一籌?

中國氣象科普說,溼冷和風寒,描述的都是人對外界氣溫的主觀感受,即體感溫度。除氣溫外,風力和相對溼度是影響體感溫度最重要的兩個氣象條件。

冬季時,南方相對溼度常常在70%以上,陰雨天時更高,風一般不大。

北方大部風力在2、3級左右,空氣較爲乾燥。根據中央氣象臺的體感溫度公式,在5℃時,相對溼度達70%,體感溫度爲2.6℃。北方在同等氣溫條件下要達到相同的體感溫度,需要颳起7、8級的大風。冬季時,5、6級的風在北方就算少見的大風,7、8級風更是罕見。

照這麼看來,在同等氣溫條件下,南方人民過冬要更艱難一點,更容易遭受溼冷的魔法攻擊,而北方遭遇寒風刺骨的機率相對比較低。

中國天氣網通過體感公式計算髮現,在氣溫相差超過5℃以上時,氣溫是影響體感溫度最主要的因素。

以北京和上海爲例,1年中最冷的1月的平均氣溫分別爲-3℃、4.5℃。綜合風力和相對溼度,北京和上海的體感溫度分別爲-3.6℃和2.1℃。如此看來,在氣溫差距較大的情況下,相對溼度的殺傷力還是比不過低溫。

風寒、溼冷如何應對?

南方儘管冬季氣溫和體感溫度都高於北方,但由於沒有集中供暖設施,陰冷確實難熬。因此,近些年來社交媒體上南方小夥伴們對溼冷的魔法攻擊怨念頗深,苦水三天三夜也倒不完。

風寒也好,溼冷也罷

冷就一個字,如何熬過這漫漫寒冬?

對於北方小夥伴來說,回到室內是最好的取暖方式,不論外面多麼寒風刺骨,一進屋立刻感受到四季如春的暖意。

南方的溼冷則360度全方位攻擊,從早冷到晚,室外冷,室內更冷。所以,南方同學取暖可以靠電暖氣、電褥子、空調、暖寶寶等外在熱源,也可以靠一身正氣外加抖腿、跺腳等內生動力,抵抗這深入骨髓的寒冷。

土豪們也可以在房間裏安裝暖氣、地暖等設施,學習北方人民的先進經驗。

南方的小夥伴們加油!

熬完這個冬天

草長鶯飛的溫暖春天就來啦!

來源:中國天氣網、杭州天氣、杭州網、浙江新聞等綜合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