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財經世界(icaijingworld)

  2019年伊始,隨着“智能+”“工業互聯網平臺”和“5G”等一批熱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頻繁出現,爲互聯網公司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政策的引導推動着互聯網公司走出2018年末集體遭遇的至暗時刻,尋找到發展的新曙光。

  剛剛過去的2018年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實在稱不上美麗。架構調整、結構優化、末尾淘汰,即使互聯網公司紛紛爲自身“瘦身”尋找更優雅的表述,終究還是難抵擋2018年在裁員、倒閉、遭強行收購的浪潮中畫上句點。

  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從以往對資本吸引力強勁,到如今在投資者日趨收緊錢袋子的境況下,面對資本竟變得有些束手無策起來——融資似乎變得越來越艱難。站在風口飛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復返。只不過,哀嚎之下並非毫無曙光——以技術驅動的新經濟正在寒潮中蓄勢萌芽。

  經濟波動中的政策春天

  回看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人口基數大、年齡結構偏年輕化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得天獨厚的廉價勞動力市場優勢明顯,中國得以迅速發展爲“世界工廠”,成爲世界主要的製造業中心。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得以在資本、勞動力密集型傳統產業的快速發展中,獲得可觀的“人口紅利”。

  只不過,即便如今中國仍是勞動力最多的國家,卻因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勞動力市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口老齡化成爲了社會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隨之而來的是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人口紅利”隨之消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光環逐步褪去。中國經濟增長需要尋找到新的驅動力。

  舊動能轉換新動能,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這已然成爲當下中國經濟轉型的兩條主線。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政策爲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增強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形成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同時,政策強調要加快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文化、旅遊等服務業發展,加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建等投資力度。

  知識技術密集型新產業正接過傳統產業手中的接力棒,成爲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伴隨着新能源、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新經濟模式正深刻影響着傳統行業生態。中國經濟體由傳統經濟佔主導,向新經濟佔主導的方向逐步演變。隨着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大量知識技術密集型新產業將接棒經濟增長動能,這也吸引着更多社會資本流入科技創新企業,成爲我國經濟動能轉換的加速器。

  技術與資本裹挾下的互聯網發展

  用心來看不難發現,傳統行業的浮沉變遷與互聯網發展的路徑有着相似的脈絡。龐大的用戶基數一直被視作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先天優勢,但在過去幾年間,用戶帶來的流量紅利日趨見頂,互聯網的下半場需要尋找新打法。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白重恩在今年兩會期間回答記者提問時,曾一針見血指明瞭未來互聯網轉型的方向,“數字經濟逐漸由主要消費者導向向生產者導向來轉移”。轉移發生的背後,是“產業升級”的需求在驅動。

  更快的數據傳輸,更好的計算能力,技術的發展促使數字科技具備更強的爲企業賦能的能力。而在新能源、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驅動下,新經濟正影響着傳統行業生態,大量知識技術密集型新產業將接棒經濟增長動能,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流入科技創新企業。

  每個事物的發展都有着自己的規律,互聯網的發展也在發生着規律性的增長與收縮。盤一盤這些年互聯網的歷程,不難發現“變革”往往是在經濟下行時萌生。

  30年間納斯達克指數化

  分析美國科技股納斯達克指數三十年的變化趨勢,三個比較規律的起伏週期清晰可見,它們分別對應着互聯網發展變革的三個階段。如果針對每個週期進行研究不難發現,互聯網經濟上行背後的兩大主要“推手”,正是技術的發展與資本的注入。

  新技術的誕生必然會推動行業的發展。資本覬覦技術背後的價值開始入場,致使市場在技術和資本的雙重作用下不斷被催熟。隨着各路玩家湧入,市場熱度到達峯值,當非理性的預期因客觀條件無法落地時,催熟的繁華隨即成爲虛無的泡沫。此時,資本會選擇悄然撤場,市場在高點時隨即落入寒冬。在優勝劣汰的淘洗中,技術強勁者會咬牙拼殺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並在發展自身的同時推動技術進一步走向成熟。敏銳察覺到技術的變化,資本再度選擇入場,推動技術攀向下一個波峯。在技術與資本的“若即若離”間,互聯網不斷循環往復、向前發展。

  經濟週期下互聯網的“危”與“機”

  時間退回到20年前,中國互聯網剛剛蓄勢待發。

  1998年,堪稱中國互聯網的破局元年。這一年京東、騰訊、新浪相繼誕生。此後兩年間,阿里巴巴與百度陸續創辦,當今互聯網領域的幾大巨頭已初見雛形。

  從模仿到超越,依靠最初的人口紅利,互聯網企業在市場中跑馬圈地、野蠻生長。伴隨着個人電腦的普及,互聯網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早在2008年,中國網民數量就已達到2.53億人,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與此同時,一場波及全球的經濟危機,正在大洋彼岸積蓄力量,準備給世界經濟沉痛一擊。在這場次貸危機中,與華爾街聯繫緊密的中國互聯網產業,瞬間陷入凜冽寒冬,大量初創或發展期互聯網企業相繼倒閉。

  “風險越高,機會就越大”,細心者總能從波動中發現機遇。與2008年金融海嘯結伴而來的還有智能手機和3G網絡。強大的移動網絡和智能終端,讓互聯網+移動終端+移動基礎架構整體走向成熟,互聯網再次迎來春天。

  也是在那一年,中國互聯網開啓了PC向移動互聯轉換的新篇章。

  2008到2012年,是中國互聯網由弱到強,茁壯成長的“黃金年代”:谷歌宣佈退出中國,百度成爲了最大受益者;阿里巴巴憑藉淘寶與天貓的“黃金組合”,創造了2012年”雙十一”191億元的交易神話;同年3月,微信用戶突破一億,手握兩張社交王牌的騰訊徹底夯實了其社交霸主的地位。

  2012年中國的手機網民數量首次超越PC端網民數量,以BAT爲首的互聯網科技巨頭,闊步邁向了移動互聯時代。

  此後10年間,移動互聯網成爲新寵兒,市場迎來了移動互聯網紅利的“黃金週期”。萬丈高樓平地起,移動互聯網的強大魔力催生了如TMD(頭條、美團、滴滴)第一批超級獨角獸。資本市場也變得熱鬧起來,中國迎來了第一波企業上市的熱潮。

  如果說PC時代中國互聯網企業是“西學東漸“,那麼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以說實現了“彎道超車”。

  第四次互聯網發展浪潮即將到來

  10年移動互聯的大戲在2018年國內外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下落下帷幕, 昔日繁盛景象,在漸退的潮水中逐步黯然:風光無限的P2P一夜之間集體爆雷,共享領域遭遇滑鐵盧。10年之期,市場的波動從未爽約。

  “跳槽”這件事從沒有顯得那麼不切實際過,“XXX公司裁員了”成爲了人們茶餘飯後最愛討論的話題之一。這股寒潮背後,虛擬經濟的繁榮正悄然向實體經濟過渡,市場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變已成爲不爭事實。

  華爲創始人任正非曾說:“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工具,不能把工具變成了目的。” 從經濟的週期規律來看,今天的我們似乎同樣難逃10年一輪迴的魔咒,“技術變革”這把利器,再次被提上打磨的日程。

  經濟週期下的中國互聯網時代發展變革

  棄流量,保技術

  從以往“入冬”的經驗不難判斷,中國互聯網已經滑向了“波谷”的邊緣。然而,步履不停的新尖端技術正在趕來,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都已經進入商業化變現階段,加之5G技術觸手可及,可以預見,在多重技術紅利疊加的現實基礎上,第4次互聯網發展的浪潮或正洶湧而來。

  回顧2018年BAT巨頭的頻頻動作,騰訊扛着“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的大旗,宣佈了史上第三次重大架構調整;阿里巴巴也進行了馬雲退休之後的“大動作”,將阿里雲事業羣升級爲阿里雲智能事業羣;作爲三巨頭裏以技術見長的百度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將智能雲事業部(ACU)升級爲智能雲事業羣組(ACG),同時承載 AI to B 和雲業務的發展。至此,三家巨頭均默契地將戰略中心指向了B端。

  嗅覺敏銳者並不留戀在寒冬裏瑟瑟發抖的心酸,而是嗅到了市場從消費互聯網邁向產業互聯網的實質轉變。在近期披露的投資項目中可以發現,資金正集中向頭部、具有技術壁壘的創新型實業企業聚集。

  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在朋友圈發佈狀態稱“2018年艱難這話題,我覺得被放大了。對那些有聚焦、有核心競爭力、有執行力、有決心的少數人和企業來說,這纔是最好的時間點。”

  酷開完成了10.1億人民幣戰略投資,極米科技完成總額超過6億人民幣的D輪融資,智道網聯完成1.2億美元A輪融資,科大智能完成6.18億人民幣戰略投資……在投資者投資日趨謹慎的背景下,頭部企業越來越展現出了對資本強大的吸引力。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也認爲,“經濟必然存在其週期,從歷史上來看,在較大挑戰發生的時候,反而是投資甚至創業最好的機會,因爲那些靠熱潮出來`忽悠′的創業者,在波動時會選擇縮起頭;而真正有想法、有理想、有能力的,纔會在此時仍堅持創業。”

  2008年的變革,造就了BAT江湖霸主地位。在2018年這個互聯網變革新週期,“技術”的核心地位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將被無限放大,具有強大技術壁壘的創新型實業公司,更有機會從擁擠的賽道中脫穎而出。互聯網10年變革之約如期而至,新領軍人物的身影將日漸清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