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報業集團聯合出品。聚焦法治熱點,關注法治人羣,傳播法治精神。

  編輯 排版丨嚴宇靜

  責編丨陸慧

  上海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今年將迎來一系列升級,核心是讓市民和企業辦事更方便、更快捷。

  根據《2019年上海市“一網通辦”工作要點》,今年上海已排定了47項重點任務,特別是將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爲目標,系統重構政府部門內部業務流程,實現審批時限平均減少一半、審批提交材料平均減少一半。

  上海“一網通辦”自去年啓動建設以來,在提高政務服務效能和體驗上已有許多進展。因此,今年要進一步讓市民企業在辦事時“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難度更大,決心也更大。

  在“一網通辦”年度《工作要點》排定的47項任務中,審批時限減半、提交材料減半分別是第一和第二項任務,可以說,它們是外界最關注的、同時也是難度相當大的任務。不過,上海已經備好了相應的實施“路線圖”。

  關於審批時限,上海實際上將其分解爲兩個層面的“減半”目標。首先是要做到審批的“承諾時限”比“法定時限”平均減少一半;另外,則要讓“辦理時限”比“承諾時限”平均減少一半。這也就是說,今年年內,上海可能會出現不少審批事務,其實際辦理時限僅爲法定時限的1/4。

  爲落實審批提交材料減半的目標,上海提出了三個“一律不提交”的原則,也就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材料一律不需提交,能夠通過數據共享或網絡覈驗的材料一律不需提交,能夠通過電子證照庫調取的證照一律不需提交”。此外,上海還要求全市各區、各市級相關部門都要提出一批“零材料提交”的事項,其數量至少要佔到本部門政務服務事項的10%。

  爲方便個人辦事,今年上海將新增100項全市通辦的個人事項,也就是說,市民辦理這些事務時,不會再遇到諸如“須前往戶籍所在地辦理”等要求,而是可以選擇在全市辦、就近辦。記者注意到,100項事務中,涉及公安的最多,達42項,包括護照、港澳通行證等個人身份證件的辦理,機動車、非機動車的部分手續,今年將全面實現全市通辦。

  電子證照是“一網通辦”的重要基礎性平臺。此前,上海已經成功歸集了以身份證、結婚證、駕駛證、行駛證、營業執照等爲代表的一批電子證照,方便了市民辦事。在此基礎上,今年上海還將重點歸集100類高頻次應用的電子證照。其中絕大多數是涉企證照,預計將給企業辦事帶來便利;涉及個人的,則包括中國護照、港澳通行證、養犬登記證、獨生子女證、中小學學生證等。

  除了在“前臺”發力,提升企業和市民的體驗,今年“一網通辦”有更多任務聚焦於政務服務“後臺”,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跨部門合作機制。比如,《工作要點》提出,上海今年要加強政務服務事項的標準化,構建政務圖譜;推進簡政放權、證照分離、告知承諾等改革措施;推進公共數據治理,提升數據整合共享;依託事中事後綜合監管平臺,完善“互聯網+監管”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上海今年將全面對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加快推進長三角地區的“一網通辦”。《工作要點》安排了許多基礎性工作,包括打通長三角政務服務公共支撐體系、出臺長三角“一網通辦”標準規範、建立長三角“一網通辦”線上專欄和線下專窗。

  來源|文匯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