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漲易退山溪水,而房價比山溪水還厲害,幾乎易漲難跌。

  就像一位知名學者說的,“今天中國的房價高不高、合理不合理?我的回答是房價太高且和普羅大衆的收入相比嚴重不合理。但我認爲今天中國幾乎所有物價,除了被嚴厲打壓的糧食價格之外都高得離譜,都嚴重不合理。而房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該不該這麼高、合理不合理是價值判斷,會不會更高是事實判斷,會不會更高取決於背後一系列的邏輯和規律,不以個人和任何機構的意志爲轉移。道德不能取代事實和真理。”

  爲什麼房價這麼難降呢?

  歸根結底,房子除了居住功能外,還天生自帶投資屬性,成爲老百姓貯藏財富的最重要的一種手段。

  國內投資渠道逼仄,數來數去竟然找不到幾個靠譜的投資渠道。你看,存款利率長期低迷,利率還趕不上印鈔帶來的通貨膨脹;P2P四處爆雷,從去年開始延綿至今;中國股市又熊長牛短、十賭九輸,至於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那就更加讓人摸不着頭腦。

  老百姓手裏緊攥血汗錢,內心很憂傷。不買房,還能買啥呢?最起碼,除了08年金融危機跌過之後,房價可是一直堅挺上揚的。樓市就好比股市大龍頭——貴州茅臺,微賤出身,逐漸長勢,終至首領,貴州茅臺從2001年的31.19元漲到現在的947.9元(後復權5000元,相當於18年間翻了160倍)。

  房價這些年雖說也漲了不少,但對比下茅臺,還是要伸長脖子仰望。

  那天天天喊着盼着房價要跌的人,約莫有三種:

  1、享受過買房帶來的好處,想撿漏的;

  2、期盼一跌到底,回到十年前,再買房上車的;

  3、爲了投其所好,吸引眼球,賺取閱讀量的。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管是現在、過去還是未來,房子始終是以不動產的形式出現,資本趨利避害,既然是一種資產,它就有增值的權利。

  未來的大趨勢是,人類越發集聚在大城市、大城市輻射的城市圈間,享受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聚所帶來的大量就業機會和便捷城市生活。

  隨着人口的持續流入和流出,各地的人才吸附效應會越發明顯,城市間的區位優勢凸顯於房價當中,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也有各種投機。只要人口集聚這一趨勢不達到新的平衡和穩態,該地的房價肯定會隨着居住需求攀升,水漲船高。

  這時就有人要跳腳了,難道政府就不能站出來,抑制房價,嚴禁上漲嗎?

  二手房是私人產權,受物權法保護;那就調控新房價格,於是排隊搖號搶房的那一幕就出現了,新房短缺,供不應求!排隊不僅嚴重浪費了社會人力資本,還極易滋生喝茶費、打招呼等權力尋租等醜聞。當價格這一最公平的競爭維度被替換,人們就會競相採用別的手段去競爭。最後,算上各種成本,也許買到新房的人和不限價前也差不多。但是,更多的沒有買到房子的人,他們在排隊搶房中浪費的資源,就真的白白損失了,沒有給社會創造任何價值。

  另外,政府限制房價,只會降低開發商建房、賣房的積極性,反倒會造成房源供給進一步縮減,房子更加稀缺。開發商會把精力放到更容易賺錢的領域,比如長租房、長租公寓,把批發改成零售,換個法子繞過監管來掙錢。最後,你有錢都未必能夠買到房子。

  與其如此大費周章,還不如真正放開市場,讓價格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