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財」這個詞是內地常用的,而在香港、臺灣等地區有個意義最接近的詞則是叫「獨立理財顧問」

一般對「第三方理財」的理解是指那些獨立的中介理財機構或個人,他們不代表銀行、保險或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而是獨立地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和理財需求,判斷所需投資工具,提供綜合性的理財規劃服務。

作為獨立機構的第三方理財,不代表基金公司、銀行或者保險公司,而是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場上嚴格地按照客戶的實際情況來幫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和理財的需求,通過科學的方式在個人理財方案裏配置各種金融工具。

接著我們看下海外地區所講的「獨立理財顧問」(獨立理財師):

簡單的說,獨立理財顧問(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or,簡稱IFA) 是專為客戶提供專業理財策劃服務的專業,非以銷售產品為主導,以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恪守行業道德操守,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理財策劃服務。

獨立理財顧問會向客戶瞭解其財務狀況和投資目標,為客戶進行財務評估,然後為客戶提供客觀的理財意見。

在西方發達國家,獨立理財顧問(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or,簡稱IFA)這個專業早已發展成熟,尤以在英國、香港、臺灣及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基於其以客為本的服務宗旨,更是備受推崇的專業。

由於獨立財務顧問(IFA) 是獨立執行業務, 不隸屬於銀行、保險或基金公司, 不需要因為業績壓力而銷售特定商品, 在角色定位上是有別於一般金融機構裏的營銷人員或理財經理等。

有些人對於理財或投資的觀念與做法, 可能跟上街購物沒有什麼差別, 今天到銀行存錢碰到理財經理跟他推銷新興市場基金, 正好這幾天網上流傳說新興市場基金錶現相當亮眼, 報酬率不錯, 於是他就買了新興市場基金。

隔幾天碰到一個保險業務員推銷6年期保單, 利率算起來似乎比定存好, 於是他用了20萬去買了一張保單, 可能沒有人告訴他投資目標可能風的險在那裡? 以及對他的財務需求來說,買這些投資產品合適嗎?

目前國內經常看到的所謂「第三方理財」有時讓人誤解就是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的,或者說銷售很多家不同的私募基金產品就是第三方理財,再不然就是再加上推薦香港保險的。其實【銷售】任單一或是多個品種理財商品,都不是真正的「第三方理財」,只要那不是以滿足客戶的財務需求為依歸的,就不是所謂的「第三方理財」。

目前國內已有如北京獨立理財師網這樣的機構,正積極著手推動IFA獨立理財師認證等行業標準,或是諸如CWMP財富管理師、CFP認證財務策劃師等行業專業認證服務,相信國內的理財市場很快會發展出成熟的真正的第三方理財,讓國人真正享有基於自身財務需求、量身訂做、妥善規劃的理財諮詢服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