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的雕塑《思想者》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了,很少有雕塑像它這樣具有標誌性。

  1. 《思想者》的靈感來自《地獄之門》

現存於法國奧賽博物館的大型雕塑《地獄之門》起初是羅丹為一座新博物館的入口設計的作品,但最終沒有完工。雕塑表現的是但丁《神曲》中的地獄。

可以看到,在地獄之門中,這一形象代表的是義大利詩人但丁,後來羅丹將其放大變成思考和專註的永恆的體現。

2. 最初雕塑的名字並不是《思想者》

羅丹最初給這個雕塑命名為《詩人》,雕塑緊張的姿勢、膨脹的鼻孔和繃緊的腳趾表現出思想者專心致志的沉思狀態。

3.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對《思想者》產生了深厚的影響

羅丹選擇讓他的《思想者》為裸體造型,藝術史學家認為,這是在模仿米開朗基羅和文藝復興時期其他巨匠塑造的英雄風格。藝術史學家也認為,德國雕塑家雨果·萊茵霍爾德作品風格對《思想者》也有影響,羅丹和萊因霍爾德都喜歡自然和真實的人體造型。

4.羅丹曾為《思想者》設計過很多衣服

地獄之門漫長的創作過程中,羅丹曾將《思想者》設計為穿著古代長袍的詩人形象。他在書中寫道:「在他的直袍中,他是一個瘦弱的苦行僧。」後來,羅丹轉變了思路,他想到一個裸體的人,坐在一塊岩石上,拳頭碰著他的牙齒,正在冥思。深邃的思想在他的腦子裡慢慢地醞釀著。他不再僅僅是一個思想家,而應是一個創造者。

5.《思想者》不是《地獄之門》唯一的衍生品

《地獄之門》為羅丹後來的作品提供了一個無價的試驗場。除了《思想者》,羅丹另一件傳世之作《吻》的創作靈感也來源自地獄之門。

6.《思想者》於1888年成為獨立的雕塑

一開始,《思想者》只是一尊石膏模型,在他個展上首次亮相。接下來,羅丹做出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具傳奇色彩的版本——青銅鑄成,身高6英尺的獨立雕塑。

7.《思想者》在全世界安家落戶

羅丹一生中至少塑造了10個《思想者》雕塑。1917年羅丹去世後,《思想者》的複製權歸屬法國。從那時起,《思想者》的數目已經超過了20。(確切的數字是一個爭論的問題。)如今,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華盛頓的博物館、巴黎的法國國家美術館、羅丹博物館內、羅丹墓地上都可以看到《思想者》的石膏和青銅版本。下圖是羅丹在《思想者》雕塑上的簽名。


謝謝你的提問。羅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確實非常著名,這是羅丹創作旺盛時期的作品。原來是他的一個群雕《地獄之門》的組成部分。

羅丹表現被遺棄的作品《老婦》。

這個作品完全根據義大利詩人但丁在《神曲》中傾訴的痛苦思考為依據。

開始,他他設想,在地獄之底,應該有人類最痛苦的思考。所以就創作了一個痛苦思考的《思想者》。

後來,又把《思想者》設計在《地獄之門》的最頂端。

作品《思想者》。

但是,他還是不滿意,最終決定把這個《思想者》放大,獨立成為一個作品。

這樣,一個獨立的雕塑作品《思想者》就誕生了。

《思想者》這個形象是詩人但丁,但是模特的羅丹自己的形象。

他塑造的詩人但丁,沒有穿衣服,而是赤體的坐在地上,手托下頜在痛苦思考者人類的命運。

作品為什麼選擇了赤體的偉大詩人?羅丹自己說,一個人的形象和姿態,最能表達內心的精神,而赤體的人,我們可以從他的渾身上下看到他為什麼要思考苦難。

羅丹確實對思想者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肌肉,都做了有一定誇張的刻畫。給人一看,就是沉浸在痛苦和思考中的境界,這是作品自身的語言表達。

羅丹根據但丁《神曲》中描寫創作的作品《吻》。

除此之外,從深刻的社會背景來看,十九世紀末,歐洲資本主義也陷入了重重矛盾之中,正孕育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痛苦。而在這個痛苦的前夜,藝術家也對未來有深深的思考和懷疑,這種對未來前途不是很明朗的心情,已經不是羅丹個人的心情,而是一種社會思潮在到處蔓延。據說,俄國的革命家列寧看到羅丹的《思想者》之後,也非常感動。

這說明藝術的感染力和社會思潮回合在一起,作品的藝術性也就非常深刻了。

所以,《思想者》是一件以藝術形象反映社會思潮的作品。不但有現實意義,也是一個永恆的哲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