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是一個可以信任的成分表?成分表有四個基本原則:

1. 全成分必須標出。

2. 按含量濃度書寫。

3. 有固定的INCI名稱。

4. 1%以下濃度的可以不按順序書寫(俗稱1%分割線)。

根據國家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貼標準規定:如果成分的加入量小於和等於1%時,可以在加入量大於1%的成分後面按任意順序排列成分名稱。

成分分析中非常重要的1%分割線,是用來判斷功效成分(包括保濕成分)的有效性,第一個能判斷出添加量少於1%的成分,就是1%關鍵點,排名在它以上的成分姑且認為實際有效成分,反之則為無實際功效。

我們要怎麼判斷1%分割線的位置呢?其實方式有很多,1%分割線主要集中在防腐劑、增稠劑、抗炎劑/某些功效性成分和某些其他特殊成分。

防腐劑

防腐劑和香精添加量一律不能超過1%,大部分防腐劑經常作為1%分割線判定成分,有的會小於0.1%甚至更低。

常見的成分:香精,DMDM已內醯脲、咪唑烷基脲、雙(羥甲基)咪唑烷基脲、羥苯甲酯、羥苯丁酯、苯甲酸甲酯、羥基苯甲酸甲酯、甲基異噻唑啉酮、甲基氯異噻唑啉酮、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1,2-乙二醇類、對羥基苯乙酮、辛醯羥肟酸、苯甲醇、苯氧乙醇、苯甲酸鈉、山梨酸鉀、辛甘醇、甘油辛酸酯GMCY、亮肽(明串球菌/蘿蔔根發酵產物濾液)等。

增稠劑

增稠劑添加量一般都不能超過1%,常見面膜中的黃原膠增稠劑添加量大概在0.3%-1%,卡波姆的添加量在0.5%-1%左右,增稠劑添加過量會導致產品質地太稠而無法使用。

常見成分:黃原膠、卡波姆、Aristoflex AVC、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醯胺、xx膠、xxx聚合物、xxx纖維素等。

抗炎劑/某些功效性成分

多數的抗炎劑/某些功效性成分一般都不會超過1%的添加量,添加過量會導致皮膚出現過敏刺激感等肌膚問題。

常見成分:甘草酸二甲、紅沒藥、尿囊素、透明質酸鈉、輔酶Q10、聚季銨鹽-xx、氫氧化鉀、聚乙二醇-xx、殼聚糖、硅酸鋁鎂等。

其他特殊成分

還有其他特殊成分,例如苯甲酸作為抗菌和防腐劑濃度不能超過0.5%,三氯卡班不能超過0.2%,水楊酸在護膚品中含量不能高於2%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