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847.PNG

 

《我不是药神》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前5名的电影片,这部片在中国票房大卖30亿人民币,更入围2018年金马55的最佳剧情长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新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原著剧本、最佳造型设计、最佳剪辑等7项大奖。《我不是药神》除了男主角徐峥是吸睛点,真正成功的原因是改编真实事件,讲述社会底层小人物为了控制慢性白血病,不断求药来延续生命的艰辛,无奈白血病的药在2002-2003电影背景的时空当下,被企业垄断药厂垄断的高价贩售,不顾社会底层人士贫穷经济匮乏,因为不想死而吃药,因为吃药而吃垮了房子、亲情,生命希望转变为苟延残喘的黑暗日子及无奈的被迫承受商人卖药剥削。

《我不是药神》讲的是一个人人会生重病,但中国穷人却买不起药的普遍现象。题材虽通俗,但在宁浩及徐峥监制,新导演文牧野的叙事手法,让此片兼具娱乐性和人性深度,被称为高资金的广大中国电影市场的标竿。

《我不是药神》改编自2015年的「陆勇案」一事,原型人物陆勇是一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吃了2年抗癌药「格列宁」来延长生命,不过也因为药价贵,导致经济状况不堪负荷。之后,他发现印度一款仿制药的药效与格列宁极为相似,价格较为便宜,因此自己服用觉得有效后,进而将这款药介绍给病友,让部分白血病患者也能得到救赎。

不过陆勇所购买的印度仿制药在大陆并没有合法渠道,因此被药监部门认为是「假药」,将他关进看守所135天,检方念在他救人无数,最终宣布不予起诉。当时陆勇登上大陆主流媒体的新闻版面,被称为「药侠」,直到2018年被拍成电影,再度引起人们对药价的关注。而在2018今年10月时大陆医疗保障局宣布,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等目录。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都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价格,包括12种实体肿瘤药和5种血液肿瘤药,涉及了白血病、淋巴瘤、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癌症,其中新入医保的抗癌药与平均零售价相比,降价幅度达56.7%。
 

IMG_0846.PNG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