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百年手工豆品!

耳邊傳來:「細豆漿、細豆花、煎釀豆腐,三樣一共二十九元!」豆品充飢、健康,價廉物美,不僅是深水埗豆品店「公和荳品廠」的熱賣三寶,更養飽了無數區內的基層市民。現時的第三及四代主理人在銳意求進之時,亦不忘慢工出細活,穩守品質,讓店子成為屹立不搖的百年品牌。

深水埗店現由第三代傳人蘇崇廉(左)及第四代傳人蘇意霞(右)親自主理,父主內,女主外,二人合作無間。

街坊名店  做法傳統

早上的深水埗公和荳品廠,門前總是擠滿了主婦,有的買支裝豆漿,有的買蒸煮豆腐和枝竹,準備晚餐。主理人蘇崇廉忙得不可開交,將貨品入袋、找換零錢,還未說要照顧身後的堂食客人,他們都飢腸轆轆,期望匆匆吃一頓便宜的早餐,待精力充沛,然後便開展新一天的工作。忙過早市後,他便走進熱廚房,與兩位老師傅們一同製作新鮮的豆品。這是自蘇先生從駱家接下生意後的每天日程。

店子用紅銅鍋煮熱豆漿,受熱均勻,讓豆香揮發得更好。

公和荳品廠由廣東人駱公和於1893年創辦,起初在廣東道開店,1958年遷至深水埗北河街營業,並於兩年後在九龍城開設分店。後來駱氏後人移民賣盤,原本在深水埗店鋪附近賣雲吞麵的蘇氏便頂下生意。至於九龍城店則交由潘家打理,兩店自此各行其是。

店內選用加拿大無基因改造大豆製作大部分豆製品,大豆浸泡約十小時後,才用石磨磨成生豆漿。

深水埗店深受街坊喜愛,甚至是米芝蓮的青睞,讓店子屢次榮登街頭小食排行榜。蘇崇廉堅守昔日做法,在店內用石磨慢慢研磨生豆漿,並用導熱性能佳的紅銅鍋煮熟,用時間成就獨一無二的豆香,才分別造成豆腐花、豆漿、蒸煮豆腐、煎釀豆腐等豆製品。至於剩下的豆渣,他則放在後門旁,予街坊任取。很多上年紀的街坊,都會用來種花,甚至造成煎豆渣餅。

豆漿經石磨磨製、隔渣及煮熱工序後,喝來很順滑,豆香也濃郁。另有用青島黑豆磨成的黑豆豆漿。

研發新品  保留舊物

蘇先生主內,主外的則是蘇先生的女兒蘇意霞(Renee)。這位第四代傳人放棄了讓人艷羨的投資銀行工作,數年前回巢相助家業。她不但參與研發新產品,如黃金魚腐、薑汁豆腐雪糕等,亦期望讓品牌年輕化,例如她主張在新擴充的鋪位牆身漆上卡通插畫,期望教育下一代豆品製作的知識。

熱豆漿拌入石膏粉後,會放入模具內蒸煮及壓製,分別造成軟身的蒸煮豆腐,以及較硬的煎釀豆腐。

豆腐花每天在店內新鮮製作,冷熱皆有,謹記加入黃糖,香甜味美,是人氣歷久不衰的小食。

傳統與創新,在Renee眼中從來能和諧共存。數年前舊店遭食環署檢控,必須停業翻新,她都有特意保留重要的物件,如由著名書法家區建公題字的牌匾,以及駱公和曾用的算盤、收錢竹簍等,並且設法復刻舊店的牆身和格局。她認為老店的角色,絕不在於守舊,「老店的名氣,其實可以帶旺區內的周邊小店。不說不知,這裏有很多臥虎藏龍的樓上文藝小店呢。」Renee亦冀望,店子能在疫症蔓延之時傳揚「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抗逆精神,沉著氣的迎接未來多變的環境。

豆腐、豆卜及魚腐,蘸點豉汁吃,便是簡單滋味的小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