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對三餐喫出健康  

《喫對三餐喫出健康》

作者:於康

 

簡介:

認識食物,善用營養

由內而外給自己好健康、好氣色

 

●種類

區分主食、副食、蔬果、肉類、蛋奶以及零食等,善待食物,學會如何跟食物打交道。

●顏色

每餐均衡攝取紅、橙、黃、綠、紫、黑、白等各色蔬果,輕鬆打造無病痛的亮麗人生。

●族羣

從年齡、職業、疾症等區分不同族羣,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喫出健康,趕走病痛。

●成分

詳列各種食材所含的養分、功效、人體需求量、缺乏時會產生哪些疾症?又可從哪裡補充?

 

特色:

◎從最簡單的一日三餐入門,分析飲食原則,破除營養迷思,教您如何從飲食中找到健康!

◎透過隨手可得的食材,輕鬆掌握食品的安全和喫飯的智慧,讓您從此不再病從口入!

◎本書特別規劃16頁的彩頁:「於康老師健康語錄」,淺顯易懂的飲食要訣,教您喫對食物不生病的祕訣;「飲食金字塔」,歸納5大類食物,精選30餘種健康好食材,教您聰明配搭的訣竅;「做自己的營養醫生」,教您生病了該怎麼喫,對症飲食,有助消滅疾病,強化體質。

 

【作者序】

你就是自己喫出來的結果

  人的一生從出生開始,都離不開食物,如果以活到70歲的男性來計算,那麼一生中喫下去的食物約是50∼60噸,即1輛可以載運2.5噸食物的卡車,一共要運送20∼30趟,才能把食物運完。

人的一生要喫七萬五千頓飯?

  平均下來,人一生要喫七萬五千頓飯。男性平均壽命為76歲,而女性則可活到83歲,可能要喫八萬頓,還不包括消夜。

  食物被我們以各種方式喫掉,進入身體,並且變成身體的一部分,我們的身體就像是一個湖泊,上游是每天攝取的食物,下游是死亡的細胞和代謝物,如果上游的水源不佳,每天流進大量的泥沙,還能維持湖泊的清澈和通暢嗎?

  這麼龐大的食物流量,進入人體這個﹁湖泊﹂當中,當然可能引起身體的變化。我們在1小時之前喫下去的食物,會在體內發生作用。2小時之後又要進食,新的作用又會產生。

  國外所說的:「You are what you eat」,即「現在的你,就是你喫出來的」,意指「人」就是人的一生喫下去的60噸食物,所塑造出來的結果。

  從極端一點的例子來講,一個70年都在喫素,和一個70年都在喫肉的人相比,不僅是健康程度不同,連個性都會產生顯著的差別。

  現在科學已經證實,食物可以改變性情。如香蕉中含有5—羥色胺,可以增加人體快樂興奮的因子,所以,有些學者說香蕉是「快樂食物」;而有些肉的成分可能含有性急、急躁等情緒因子,都可能對人的情緒造成影響。

  有人會說,我已經喫下去這麼多食物,現在還來得及補救嗎?當然來得及!攝取營養的好處,在於從任何年齡層開始都來得及,但當然是越小越好。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每天都會被詢問到許多關於生病時應該喫什麼?怎麼喫?適不適合喫一些昂貴補品等問題。

  身為一名營養師,我深感人們在追求營養知識的同時,往往會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所迷惑。在喫這件事上,人們往往很有主張,卻又很沒主見。

「營養盲」比文盲還要多

  許多人容易被誤導或存在一些迷思,輕易相信靈丹妙藥,迷信貴的、稀有的食物對身體纔是好的,或喫某種食物能解決身體所有問題等說法。由此可見,這世上「營養盲」遠比文盲還要多出許多!

  如何健康地喫、營養地喫?喫出健康的身體而非病體?儘管有人花一輩子時間,也不見得能真正搞懂,或真正做出改變。但相信只要認真地學習,喫好每一口飯,喫好每天三餐飯,積少成多,身體一定會越來越健康。

  大自然造就人,同時也生發萬物,人和食物相處幾百萬年,共同進化,一起生存,其中自然有很多不言而喻的道理。因此,人不只應該懂得食物的營養,更應該尊重其中蘊含的道理,一輩子都要善待食物,跟食物和平共處。 

 

 

【推薦序】 

每天營養喫得對,健康活天年

何一成 醫師

  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除了體現在近年來的運動風氣,飲食的選擇上,也更加謹慎小心,常言道「病從口入」並非沒有道理,近來食安問題頻頻浮上檯面,國人擔心之餘,更在意如何才能喫得營養健康。

飲食三餐大學問一本通

  健康飲食一直是熱門話題,常見某些食品一夕之間成為新寵,媒體大力宣傳其保健功效,引起購買熱潮,但過陣子這類﹁健康食品﹂失去光環,市面轉而強打其他食品。

  其實最能提供人體營養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蔬果、五穀雜糧、肉蛋奶類等,正因為在三餐中常見、普及而多數人不以為意,其實只要喫好三餐,身體健康很簡單。

  三餐怎麼喫也是有學問的,有種說法認為早餐要最豐盛、中餐次之、晚餐簡單就好;有些減肥者甚至不喫早餐或晚餐,以求快速瘦身。事實上三餐還是均衡最重要,我們該注意的是每日的熱量攝取,再針對三餐去做調整,本書不僅提到輕忽任何一餐的影響,也告訴您三餐的飲食祕訣、正確的喫飯順序等,都是協助人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而作者也針對一些常見的飲食疑問做說明,藉由實驗,用表格簡單列出數據佐證,像是豆腐、白木耳的功效不比燕窩差,或是豬腳的膠原蛋白更勝魚翅等;還有如何喫對蔬菜、水果和五穀雜糧,對零食的選擇也有建議,是重視身體健康者不可或缺的好書。

  維護「健康」並不難,除了生活習慣,飲食內容更是關鍵,而一天三餐就是人體基本所需,不僅要喫好每天三頓飯,更要喫「對」三餐,才能擺脫疾病,健健康康地活到天年。

 

 

三餐正常喫,自然健康瘦!

鄭金寶 營養師

  坊間常流傳一些錯誤的瘦身法,例如3天內只喫蘋果、不喫早餐,或是晚間6點後不進食等,這些方法短期間似乎能奏效,但長久下來會造成某些營養素的缺乏,身為營養師,並不建議以這些偏頗的方法來控制體重,其實只要每天三餐正常喫,注意個人熱量的攝取,就能瘦得健康又美麗!

適量飲食,維持身材很簡單

  哪些食物富含哪些營養素?某營養素具有哪些功效?乍看「營養」是門高深的學問,本書作者於康透過簡單的比喻,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來介紹,讓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營養素變得鮮活。而想囊括這些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只要能每天喫好三頓飯,不必藉助市面上的保健食品,直接食用天然食材原味,就能有效攝取食材富含的營養,輕鬆保持個人身體的健康。

  其中,本書也對「體重管理」方面有所說明,像是替瘦身者又愛又恨的零食分級,適量攝取如水果、堅果、巧克力或海苔還是可以的;也建議讀者不要因為瘦身而不喫主食,五穀雜糧對人體健康的功效不容小覷,不喫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在飲食上,「過」與「不及」都不好,正確的觀念是「適量」,但這是許多人尚未認知的觀念。

  我們可以計算個人的基礎代謝率,推算自己一天所需的熱量,本書貼心地提供1週每日三餐食譜供您參考,在享受營養美味之餘,體重也能有效管理!對於烹調方式、食材挑選也有介紹,可說是一本全方位的食物營養小百科。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正因人的生活與三餐無法脫離關係,想要維持身材、健康,對於喫進的食物更要慎選,而天然食材比起重重加工的食品營養許多,善用自然食材烹煮三餐,便是您寵愛自己、照顧家人最佳的選擇!

 

 

健康祕訣,就在營養均衡

蘇秀悅 營養師

  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健康與喫的食物有著密切的關係。長久以來,人類多以一日三餐來獲得身體所需的熱量與各種營養素,維持生長發育、修補組織、促進健康,甚至延年益壽。一日三餐的食物選擇、食材搭配與分量控制,更是人們一天生活中,體力、活力、腦力、專注力,甚至是免疫力的來源。如何選擇優質食物,均衡搭配,以做到聰明喫保健康的目標,是現代人對健康生活的期望。

三餐這樣喫,營養均衡最健康

  瞭解食物熱量、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礦物質及植化素等營養素對人體具有的功效、食物來源及對身體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是烹煮健康飲食首要知識。凡事都要先知而後行,本書提及相關營養知識,不同年齡、族羣的營養需求與調配;如何在一天三餐中攝取一日所需的營養素,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飲食建議。

  本書透過平易的文字和豐富的比喻,幫助讀者掌握關鍵營養素,選擇優質的食物來源,均衡搭配在三餐的飲食中,只要規律地攝取三餐,就能保持健康;另外,作者對中國人常用的補品,也做了建議與比較,告訴我們其實喫對食物,就是健康最好的補品。

 

 

每天三餐飯,疾病遠離你

李婉萍 營養師

  我們常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天之始的早餐因此更顯得重要,但有些人不喫早餐,期望達到瘦身效果,反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貧血等症狀;我偶爾會將個人營養早餐上傳網路分享,告訴讀者如何喫得健康,充滿朝氣地展開新的一天。其實三餐是同等重要的,只要在正確的時間,選擇均衡營養的食材,每天三頓飯,就能遠離疾病、常保健康。

均衡營養,喫出健康

  食物是人體能量的來源,同時也會提供人體無法生成的維生素、礦物質等,這些微量元素雖無法提供能量,卻對維持人體功能有莫大幫助,像是鈣與人的骨骼息息相關,一旦缺乏容易導致骨質疏鬆;維生素A能保健視力,我們可以從紅蘿蔔等食物中攝取。近年來,蔬果植化素的防癌功效也為大眾關注,但也不必特別大量補充,這些營養素在三餐中便能充分攝取。

  除了蔬果,蛋豆魚肉奶類也不能遺漏,有些人擔心膽固醇而避免食用,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凡是食物都講求均衡、適量,攝取蛋豆魚肉奶類,才能獲取蛋白質,生成人體所需的酵素等。遵守「扇型飲食指南」的安排,六大類食物合乎攝取量,三餐正常喫,不必擔心發胖、營養不足等問題。

  本書作者除了介紹營養素、食材外,也提到關於烹調、食材選購上的技巧,另外附有1週三餐的食譜,讓讀者能實際從三餐中獲得營養,不用尋求坊間保健食品,運用天然食材、正確烹調方式,便能喫得健康又安心!

 

 

專家細說三餐飲食指南

蕭千祐 博士

  三餐不定時定量是現代人的通病,早餐喫得太精簡、中午喫得太隨便、晚餐喫得太負擔,都是現代人三餐難解的問題。如果能找到簡單掌握營養原則的方法,必然是人人趨之若鶩,因此涵蓋這些內容,為您指點迷津的一本好書,正是您最佳的選擇。

掌握原則,喫得美味健康又安心

  本書中針對三餐該怎麼喫有相當精闢的說明,相信您一定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對於常常亂喫早餐的人,作者提到健康早餐的黃金法則,更能讓大家找到依循實踐的方向。作者在書中特別推薦6種明星午餐食物,是您不能不知的好食物,跟著他的腳步,相信您三餐也會喫得健康又安心。

  本書特別提到昂貴食材和平民替身,並讓兩者PK,是實用有趣的智慧分享,例如將海參和蛋白來做比較,作者認為,喫海參不如一天喫2顆蛋白;若將魚翅和豬腳比較,魚翅的膠原蛋白還不如豬腳,以上都是讀者關切的問題,值得您細細品味其中奧妙。

  書中一些簡單實用的飲食法則,讓您能夠實踐力行,有趣的營養知識,也能讓您打破貴的食物一定好的迷思,而作者提到的五色食物、明星食物,同樣能讓您迅速找到好食物,為自己的健康加分。這樣一本有趣又生動的好書,值得您好好地翻閱,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飲食方式,為自己和家人打造健康的未來。

 

作者簡介:

於康

●北京協和醫院臨牀營養科主任醫師&教授

●《中華臨牀營養雜誌》副主編

●衛生部營養標準委員會委員

●中華預防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委員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險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專長

多年來從事臨牀營養支持、治療與學術研究工作,擅長營養風險篩查、營養評定,以及糖尿病、腎臟病、痛風、外科手術、妊娠糖尿病等營養治療。

 

學術著作

在《中國核心醫學期刊》及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並參與28部學術專著的編寫工作,出版作品達百餘冊。

 

得獎紀錄

先後獲得日本外科代謝和營養學會青年研究獎、中國營養學會腸外及腸內營養研究成果獎、北京協和醫院優秀論文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獎等。

  

推薦者簡介:

何一成 醫師

現職: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碩士

醫師高等考試及格

 

經歷:

世界抗衰老醫學會會員

家庭醫學專科醫師、前臺北榮總醫師

 

代表著作:

《降膽固醇這樣喫效果佳》

《不生病就要這樣喫》

《降膽固醇就要這樣喫》

《高血壓就要這樣喫》

《糖尿病就要這樣喫》

《8週改善糖尿病食療事典》

《8週降低膽固醇食療事典》

《8週降低高血壓食療事典》

 

鄭金寶 營養師

現職:

臺大醫院營養部主任

 

學歷:

輔仁大學食品營養所碩士

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學士

 

經歷:

臺大醫院營養部副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及國立海洋大學兼任講師

中華民國營養學會理事

臺北市營養師公會理事中華膳食營養學會監事

勞委會中餐技術士監評

 

代表著作:

《保證瘦下來:鄭金寶的低卡廚房》

《營養師的概念廚房》

《晚餐食譜100分》

《New美人飲食》

《早餐100分》

《喫對了嗎?喫出健康的祕訣》

《骨質疏鬆症的飲食治療》

《還我一身好骨氣》

《健康美麗坐月子》

 

蘇秀悅 營養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兼任講師

中華民國營養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監事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食品營養組碩士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學士

 

經歷:

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

中國文化大學食品營養系兼任講師

國防醫學大學兼任講師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祕書長

 

李婉萍  營養師

現職:

榮新診所營養諮詢組副組長

 

學歷:

靜宜大學食品營養系

 

經歷:

臺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

臺北市第五屆營養師會員代表

 

著作&審訂:

《坐月子這樣喫效果佳》

《神奇洋蔥冰瘦身料理》

《清蒸水煮瘦身輕食》

《7天消小腹瘦腰神奇蔬果汁》

《低卡涼拌菜 喫出輕瘦美》

《早餐蔬果汁 晚餐蔬菜湯 瘦身祕訣》

《100道電鍋燉補湯最營養》

《150道電鍋瘦身湯》

《孩子健康聰明就要這樣喫》

《嬰幼兒健康飲食》

本書榮獲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

《洗腎飲食全書》

本書榮獲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健康飲食與運動類】健康好書推介獎

 

蕭千祐 營養師

現職:

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助理教授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博士

國家營養師高考及格

 

代表著作:

《5色蔬果這樣喫最健康》

《蔬果保健功效速査圖典》

《維生素‧礦物質功效速査圖典》

《防癌食物保健功效速查圖典》

《健康蔬果汁功效速查圖典》

《聰明健腦特效食譜》

《高鈣防骨鬆特效食譜》

《蔥薑蒜保健特效食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