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音樂與娛樂是不同的,音樂偶而可以拿來娛樂,但是不能永遠為了娛樂別人而存在,這樣會不開心的。而樂趣如果要外求的話,就不是那麼靠譜,不如內求。而“興趣”是自己有能力與方法讓自己開心,並不是扮演任何人或是任何角色。

我們不能一直去追逐外在的東西,應該是你喜歡的別人也認同,雙方都很開心,不是有一邊需要壓抑自己去取悅對方。

如果有一個孩子,他的父母不接納他本來的樣子,硬是要塑造他變成父母想要的樣子,去追逐父母想要的光環,他就是在拼盡全力,扮演一個並不是他,或超過他的能力的角色,這樣這個孩子還能開心嗎?

有時候我們要不要暫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是不是在讓孩子去追求我們的虛榮,滿足我們的虛榮,並且不管是不是能執行?

而且想要有任何收獲,總是要付出的,這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如果已經想清楚了,要和孩子一起去追求一個目標,那我們肯付出多少?

真正的付出,是家長自己本身願意花多少心思和時間參與進來。這是一個團隊工作的成果,少了家長的用心,就比別人少了1/3的戰力了!如果是這樣,當結果不好的時候,你有沒有思考一下自己付出多少?還是會覺得這都是老師不好,或是自己的孩子真是不認真不成材?

家長認真參與和陪伴的孩子,還沒有見過成果不好的。因為從找老師開始,還有學習的每一個階段,他們從來都不隨便,不將就。而且這樣的組合親子關系往往都是非常好的!

另一種家長只管固定帶來上課,吩咐孩子練琴,但不實際參與進來的,這就要看運氣,和孩子本身的資質。但也還有50%的勝率。

還有一種不管不問不付出,不練琴上課愛請假,還硬是想要跟努力付出的人,拿到一模一樣的成果的,什麼都不肯去了解,只知道要求老師和孩子,你們兩個現在去把什麼什麼給我拿下來,拿不到肯定就是你們兩沒本事!這一類的孩子很難出成果,而且一般親子關系都會有比較嚴重的沖突。

家長其實是孩子一面至關重要的鏡子。你希望孩子長大以後會怎麼看待自己?是接納自己,肯付出,有能力自己讓自己開心起來;還是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就羨慕嫉妒恨呢?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在工作上遇到這3種類型的上司,會是什麼感覺,那就能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只是,我們還能選擇上司,但是孩子是沒有辦法選家長的哦!

音樂並不是浮誇的東西,是需要長時間的付出、培養與思考。它不是為了取悅家長與聽眾,也不是為了要取悅任何人,最好的音樂就是讓他好好的做自己。 (布穀鳥老師懶得打字,小慧慧老師幫忙打字發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