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沉澱和歷史傳承,在這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老祖宗們創造出非常多的藝術珍品和稀世珍寶,比如說清朝在經歷了康乾盛世後,皇宮裏面的角角落落都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寶貝,不過就算如此,這些寶貝也不過是中國歷朝歷代寶貝的冰山一角罷了,到了晚清時期,由於清朝的腐朽統治和閉關鎖國,導致外國列強紛紛來華謀取利益,像後來的八國聯軍侵華和甲午戰爭等事件,使的我們國家的很多珍貴文物流失民間和海外,時至今日,一些珍貴的寶貝都下落不明。

  新中國成立以後,百廢待興,爲了全面恢復中華文明的各種傳承,於是國家就讓各地文物局籌劃博物館一事,由於近代史上的動盪不安,很多“國寶”都被人偷偷地藏了起來,在時局穩定後,各地文物局們紛紛發出告示,如果誰家有古董或者老物件的話,可以拿到文物局來換成錢財和糧食,那個年代的人比較淳樸,在得知這種好事後,紛紛拿着自己家的老物件去文物局兌換錢糧,經過一段時間後,吉林省文物局又犯愁了,雖然也有人上交了一些古董,但着實是杯水車薪,於是文物局的領導們就想,或許一些百姓分不清啥是古董,不如派出一些專家去民間走訪,看看有沒有文物啥的。

  一天,一個叫做李老漢的人正在家裏做飯,忽然聽見門外有人敲門,他出來一看後發現是三位自稱專家的人,他們一邊親切的和李老漢打招呼,一邊又說明來意,李老漢大大方方的表示,你們隨便看,我先做飯去,專家們就開始隨便在李老漢家中轉,轉了一圈後發現沒啥文物,於是去準備去廚房給李老漢說一聲告辭,但一到廚房,一位專家的眼就直了,這個廚房擋灰的破布看着有些年份了,不像是普通的破布,於是趕忙給李老漢說,這個破布能不能取下來仔細看看,這不看還好,一看嚇一跳,這個破布撣完灰塵後,果然發現了新大陸,這哪是什麼破布,分明是名畫《文姬歸漢圖》。

  《文姬歸漢圖》縱爲29釐米,橫爲129釐米,文姬歸漢圖的創作背景是宋朝靖康之變後,北方徹底淪陷,南宋苟延殘喘偏居一隅,中原父老鄉親常常南望王師,希望國家早日收復失地,可惜他們並不能看到希望,於是漢人張瑀就畫出了這幅畫,這幅畫中共有十二個人,前面有身着胡服的官員騎馬帶路,中間有一個頭戴貂冠、穿着胡服、騎着駿馬的蔡文姬,與此同時,這幅畫的背景是漫天風沙、獵犬、小狗,他們互相呼應,塞北的風光演繹的淋漓盡致。

  專家裏面有精通宋朝的學者,他在洋洋灑灑說了這幅畫的出處後,就給李老漢說“這幅名畫用來擋灰真是暴殄天物,不如給你2000塊,我收了”,要知道在那個年代,2000塊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李老漢心動了,和專家表示這個破布是當年他在僞滿皇宮當差的時候搶到的,當時溥儀退位後,很多士兵蜂擁而至皇宮裏面,他們見到寶貝就搶,李老漢手慢了,只搶了這麼一塊破布,當時他也看不懂上面畫的啥,只是感覺這個有點意思,於是就拿回家了,剛好前前幾年廚房缺一個擋灰的破布,也就用它擋灰了,一轉眼都十幾年時間了,要不是專家們的到訪,或者這個名畫將會當一輩子的擋灰布也說不定。

  這些專家也說到做到,在把這幅畫拿回去後,派人給李老漢送了兩千塊和一個勳章,這個《文姬歸漢圖》也就順理成章的在吉林博物館安家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