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沉澱和歷史傳承,古代中國非常強大,像科技落後的古代能夠長時間以一個大一統王朝存在的國度是比較罕見的,我們歷朝歷代無論是國力、經濟還是人口,在同時期基本都是無敵的存在,就拿亞洲來說,周邊小國一看中國那麼強大,便紛紛學習中國的先進管理制度和漢文化,像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更是衆多小弟中的學霸,像官員制度、漢字、漢語、儒家等等都被照搬過去,甚至很多我們丟了的傳承他們反而傳承了下去,不得不讓人感慨,到了清朝晚期後,隨着清朝的腐朽和閉關鎖國,導致西方列強紛紛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華國門,中國周邊的小國一看中華文化在西方列強面前不堪一擊,於是紛紛摒棄中華文化,開始廢除漢字,學習西方先進文明。

  時至今日,很多如日本和韓國旅遊的小夥伴們都能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日本的漢字招牌很多,而韓國的漢字招牌很少,那麼爲何當年韓國要執意廢除漢字,而和我們恩怨最深的日本卻保留了部分漢字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漢字,又叫做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是迄今爲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差不多六千多年的歷史,漢字形體是由圖形逐漸變爲筆畫,從象形變爲象徵,從複雜逐漸變爲簡單,之所以現在我們的漢字和古代漢字有區別是因爲現代漢字的前身是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漢字作爲中華文明文化傳承的橋樑,可謂是功不可沒,雖然現在一說寫漢字的都是中國人,但是在20世紀以前,寫漢字的不僅僅是中國,像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的書面官方文字都是漢字。

  由於漢字的發聲聯繫不是非常密切,所以中國周邊的小國曾有一段時間只會寫漢字,但念法和我們不同,在那個時期,對於不同種族的文化交流,漢字起了很大的作用,雖然現在越南、朝鮮和日本都有了自己的文字,但細心的人一看就能發現他們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借鑑漢字,改造漢字才終於形成自己民族的文字。

  歷史上韓國和日本使用漢字的時間超過了上千年,期間朝鮮也表示過,身爲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文字很是恥辱,於是世宗李祹曾召集一些士大夫創造出了朝鮮字母,並在1446年頒佈了《訓民正音》,讓全國人民學習新文字,但沒過多久,很多大臣就反對,認爲李祹創造的朝鮮文字是不順應潮流的,是在用落後的文字取代先進的文字,此事後來也就不了了之,後來朝鮮獨立,1970年朴正熙正式發表“廢除漢字”,但沒過多久便遭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聲討,1972年便撤銷了“廢除漢字”,學校再度恢復了漢字教育,而後經過反反覆覆的廢止漢字後,漢字才慢慢的退出韓國。

  反觀日本,日本古代沒有文字,是公元前1世紀的時候才從朝鮮半島引入漢字,漢字的出現在日本歷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大事,此後“漢字”和日本的文明有着息息相關的關係,像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和《日本本紀》等史書全是由漢字所記載,到了後來,日本更是利用漢字之便,基本上照搬了古代中國的制度和文獻,這使得日本人很快就擺脫了愚昧,進入了文明史,到了昭和年間,日本人將常用漢字縮減爲三千字,更有日本學者表示應該“禁用漢字,廢除漢字”,這個呼聲一直持續到了二戰時期日本戰敗,日本人戰敗後把失敗的原因歸根於漢字頭上,認爲漢字是“惡魔文字”,於是在全國上下開展了一份“去留漢字”的調研,本來日本都準備正式出臺廢除漢字了,但調查結果讓他們震驚了,日本人同意廢止漢字的人僅有2.1%,也就是說97.9%的人都不同意廢止漢字,這也就使得漢字在日本近代史上始終沒有全部廢止,而是保留了大部分。

  對此也有韓國人嘲諷表示“日本人就是拜託不了漢字的束縛”,日本網民也不甘落後,他們紛紛表示“你們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己國家的很多文獻都看不懂吧,文化都斷層了還說個屁”,其實日本人在這一點上說的還是比較在理的,當年韓國廢除漢字後很多人都“同名同姓”,很多正規官方文件中經常出現笑話,不知道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所以韓國的很多正規文件中都會有漢字來註釋,比如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基本都有漢字。

  其次,韓國很多名勝古蹟和匾額上都寫滿漢字,但遊客們壓根看不懂他們的祖先寫的啥,這個事情,在世界上也算一大奇觀。最後,在韓國要想當一名合格的史學家,是必須要精通漢語的,否則那些古老的文獻,壓根都看不懂,這也就是爲何部分韓國人表示在接受韓文教育的同時,學校也當開展漢字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