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弋夫人是漢昭帝劉弗陵的母親,漢武帝晚年,發生巫蠱事件,太子劉據因此而死,到後來漢武帝立年幼的劉弗陵為繼承人,讓霍光、桑弘羊、上官桀等人輔政,同時又賜死劉弗陵的母親。

至於漢武帝為什麼立子殺母,立劉弗陵為繼承人,又賜死鉤弋夫人,主要原因是防止子幼母壯帶來的影響,擔心會有外戚掌權,所以才賜死鉤弋夫人。

在劉邦建立大漢朝後,劉盈為太子,呂雉為皇后,劉邦駕崩後,劉盈登基為帝,是為漢惠帝,惠帝性格仁厚,但魄力不如劉邦和呂雉,劉盈做上皇帝,他的母親呂雉就尊為太后。

而呂后又幹預朝政,大權在握,雖然她想著是劉呂一家,但做的卻是向呂背劉,之後又打破劉邦立下的無功不得封候、非劉氏不得為王的規定,同時又打壓劉氏宗親,最後又有呂氏之亂。

到呂后死後,陳平周勃等人才除去諸呂之亂,所以呂雉對大漢朝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雖然最後平定諸呂之亂,卻也有了在大漢朝太后專政、重用外戚的例子。

諸呂之亂平定後,陳平周勃等人認為劉恆是當時劉邦在世的兒子中年齡最大的,同時他的母親薄氏不像呂雉那樣,所以擁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尊薄氏為太后,竇漪房為皇后。

漢文帝駕崩後,劉啟登基為帝,是為漢景帝,竇漪房為太后,此時的竇漪房雖然不像呂雉那樣,但多少都左右著皇帝的決策。特別是漢景帝駕崩後,劉徹登基為帝後。

劉徹剛登基,大權都在竇太后那裡,雖然漢武帝有過幾次的爭取,但都以失敗而結局,同時劉徹的帝位也有不保的可能。最終劉徹只能忍著。

一直到了竇太后去世,劉徹才真的有了皇帝權力,但是這時一直性格很好的王娡王太后,也想幹預朝政。雖然不像呂雉、竇太后那樣,但同樣有時會左右劉徹的決定,限制劉徹的皇權。

因為當時大漢是以孝治天下,所以皇帝是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等,雖然身為皇帝,但是要違背自己母親的決定,讓自己母親難過,就會有不孝的罵名,而若一直聽太后的,又對社稷有影響。

劉徹做上皇帝後,親身經歷竇太后和王太后,知道帶來的影響,他覺得如果劉弗陵繼位,年齡還小,雖然有霍光等人的輔政,但那時作為年輕的太后鉤弋夫人肯定會幹預朝政,同樣作為皇帝母親的鉤弋夫人,那時也沒有人能制的住。

漢武帝為了給劉弗陵掃清道路,為了不讓後來鉤弋夫人幹預朝政、限制劉弗陵的皇權,所以就賜死了鉤弋夫人。

漢武帝駕崩後,劉弗陵登基為帝,是為漢昭帝,由霍光等人輔助,不幸的是漢昭帝劉弗陵英年早逝,死後無子,立劉賀為帝,但劉賀胡作非為,霍光以劉賀不能守大漢社稷,就廢了劉賀的皇帝位,立劉病已為帝,是為漢宣帝。


有人對明朝的評價: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可見終漢兩朝,外戚問題一直是引發帝國動蕩最不穩定的因素。

漢初呂后專政,開啟中國歷史上外戚干政的先河,竇太后寵溺少子劉武,欲嗣梁王,一代天驕漢武帝差點淪為藩王,就連漢武帝即位後也是在竇太后逝世後才真正成為漢朝的話事人,對匈奴的反擊也是在竇太后逝世後,而漢武帝的生母王太后也常常干涉武帝的政治舉措,這一系列的後宮干政在漢武帝的心中留下深深的陰影,江充劉屈氂和李廣利陰謀策劃的巫蠱之禍讓帝國的合法繼承人劉據自殺身亡,最有可能成為太子的昌邑王劉髆也因李廣利投降匈奴而被徹底淘汰並比漢武帝先去世一年,而鉤弋夫人所生劉弗陵聰明伶俐深得武帝喜愛,漢武帝臨終前託付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四人輔佐少帝劉弗陵,當時劉弗陵只有8歲,武帝深知子幼母壯,必然引發外戚專權,後宮干政,這必然會成為帝國動蕩或滅亡的根源,所以臨終前賜死鉤弋夫人,為的就是給劉弗陵掃清執政後的障礙。

西漢亡於外戚王莽,東漢實亡於外戚何進引董卓入京,武帝最擔心的外戚專權還是埋葬了大漢王朝!


鉤弋夫人趙氏是漢昭帝劉弗陵的母親,是漢武帝晚年過河間時發現的女子。

漢武帝晚年的時候,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術,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受蘇文,江充,韓說等人誣陷不能自明而起兵,兵敗被殺,而後一直沒有立太子。

漢武帝看自己那麼多孩子,最喜歡年僅5歲的劉弗陵,認為他從小就聰明,很像年輕時候的自己,但是他有後顧之憂,鉤弋夫人很年輕,他的成長經歷告訴他後宮干政的厲害,漢武帝知道自己歲數大了,等不到劉弗陵長大了,看到主年小而母強壯,女主人一定會幹政,就會獨斷驕橫,又因為年輕控制不住自己,就會淫蕩放肆,到時候就沒人能夠阻止她,她怕她成為第二個呂后,禍國殃民,所以鉤弋夫人必須死,就找了個理由把她賜死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