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場上奮鬥了多年的老股民,可能對以下場景並不陌生——

有些股票,市盈率較低,每年穩定分紅,卻常常無人問津,股價低至個位數;

而新興產業概念股,市盈率較高,業績一般,卻經常獲得資金追捧,股價兩位數甚至三位數也不稀奇。

差距爲何如此之大?究其原因,無外乎,買股票就是“買未來”,而朝陽行業總是具有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更好的前景,給人以想象的空間。

亞馬遜,這個互聯網巨頭自創立起曾經20年都是處於虧損狀態,但同期其股價卻一直居高不下,似乎投資者們都相信亞馬遜的模式終將盈利。事實也是如此,從2015年開始,亞馬遜成功扭虧爲盈。

亞馬遜的案例,其背後是投資者對新興產業尤其是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持有堅定的信念。如果亞馬遜是一家傳統行業的公司,並且20年不盈利,恐怕股價早就跌穿地板了。

在A股市場上也是如此,投資者給予每個行業板塊的估值都不一樣。

新興產業,比如一家專注於人工智能的公司,往往能夠獲得更高估值和更多溢價,其股價也因此具備爆發的可能。

而傳統行業之中的銀行和紡織企業,在很多投資者眼裏是成長空間有限的那一類公司,因而無人問津,股價表現平淡無奇。

由此可見,一個公司所屬行業的發展前景對能夠對其長期股價的表現產生重大影響。

一般來說,公司的成長受制於其所屬產業和行業興衰的約束,如互聯網、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等行業屬成長型產業,其發展前景較好,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就大。反之,如果公司處於鋼鐵、煤炭等行業之中,這些已經成熟或漸漸步入衰退期的行業,其發展空間就欠佳,長期股價自然不會有什麼起色。

按照行業與經濟週期的相關性,我們把行業分爲週期性行業、增長型行業和防禦型行業三個類別。

一般而言,在不同的經濟週期階段,其行業表現各不相同,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也隨之產生差異。

總之,在做出長線投資決策之時,投資者不能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而要分析和判斷企業所屬的行業是處於初創期、成長期,還是穩定期或衰退期,儘量避免投資那些快要沒落和淘汰的“夕陽”行業。而那些新興的“朝陽產業”應該成爲投資者研究分析的方向。

本文資料來源:博覽財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根據公開資料整理而成,意在對市場表現和投資方法進行梳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所含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招商證券對文中所提及的行業不承諾盈利可能性,對使用本觀點所引致的任何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