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快递业,顺丰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快递行业龙头,拿下了快递业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其他“三通一达”则处于挑战者位置,一直在努力追赶。但是如今,这种情况有所改变,顺丰的龙头位置被“撼动”的风险。从公布的年报来看,三通一达在部分数据上已经逼近甚至超过顺丰。2018顺丰完成38.7亿件次的快递投送量,扣非后净利润为34.84亿元;中通完成85.2亿件次的快递投送量,调整后净利润42.01亿元,市场份额达到16.8%,已经领跑快递行业。

  业务量增速低于同行

  2018年全国范围内所有快递企业的总业务量达到507.1亿件,比2017年增长了26.6%。在这块大蛋糕中,顺丰取得了38.7亿件次的快递投送量,比2017年增长了26.8%,和行业发展增速基本持平。

  单看顺丰,发展速度似乎也还可以,但是让顺丰担心的是,同行的挑战者们增速太快。以中通为例,中通在2018年投送量达到85.2亿件次,业务量是顺丰的2.2倍,比2017年增长36.98%,远远高于行业增速,也高于顺丰的增速,其他包括韵达、圆通、申通以及百世汇通的业务量增速也都高于顺丰的业务增速,

  顺丰的营收高居第一?

  2018年,顺丰全年营业收入总额达到909.43亿元,中通2018全年营收总额只有176.04亿元,其他包括申通、圆通在内的快递企业更低,从营收来说,顺丰的确远超中通等快递企业,甚至比三通一达的总和都要多。

  事实上,这样的对比毫无意义。顺丰的快递网点大多都是直营性质,而“三通一达”除了少部分直营,很大一部分网点都是加盟的性质。而在统计营收数据时,一般只统计直营性质的网点营收情况,加盟的则没有参与计算。所以,单纯的比较营收最终得出顺丰的营收远高于“三通一达”是不合理的,事实上顺丰和中通的营收差距并没有报表显示的这么大。

  净利润是王道

  业务量代表潜力,营收有点虚,说一千道一万,只有赚了多少钱才是真真切切的,因此净利润的对比才最能说明问题。

  众所周知,顺丰的网点拓展基本采用直营的形式,而直营网点的成本是要高于加盟网点的,因此,三通一达通过加盟降低了自己的运营成本。

  本来顺丰在市场份额和业务量的争夺上就没有优势,现在连净利润这一最关键的指标都被中通赶超,王卫的顺丰遇到麻烦了。

  顺丰的“买买买”政策

  快递业其实是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上游的大业务量很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电商以及大物流。三通一达背靠阿里,大树底下好乘凉,业务量大幅增长自然不是问题。由于阿里、京东把持了产业链上游,顺丰无奈之下只好进军电子商务以期解决上游问题。

  顺丰投资研发了顺丰优选,顺丰优选不仅可以解决上游问题,还能带来一定的潜在用户,更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物流,一举多得。但是顺丰本质还是一家快递公司,电商界水又太深,阿里、京东岂容顺丰这个后来者插足电商业务。目前,顺丰优选已经陆续关闭了上海、青岛等地的门店。

  其他诸如无人货架、跨境电商等业务也曾开发过,最终都是不了了之,E商圈、丰E食品等电商平台的推出也没有很好的效果。仅在2015年到2017年这短短两三年时间里,顺丰的电子商务非但没有创造出利润,反而给顺丰带来了16亿元的亏损额。

  电商水太深,顺丰进不去,解决产业链上游是摆在顺丰面前的头道难题。2018年,顺丰重新规划了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收购之路解决上游问题。

  1亿美元投资美国物流平台,55亿元收购DHL,大手笔不断,采购不停。2019年4月1日,顺丰又于深之蓝达成合作协议。据相关消息,华为的手机仓库也将由顺丰为其打造。

  顺丰目前虽然遇上了麻烦,但是之前的收购也让顺丰有一定的国际业务,而且顺丰在物流、仓储等方面依然是一流水准。物流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设施,目前国内物流总量还是很大且还有一定的增速发展,顺丰和三通一达到底到底谁能抢得先机,还是要看各自的发展规划以及努力程度了,你们认为顺丰能再顺起来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