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柏伶

編輯:鄧龍

3月18日上午10點半左右,在深圳市福田地鐵站30A口站臺上,幾位中年人在一羣媒體記者的簇擁下,掏出自己的手機,打開“乘車碼”小程序,掃碼開閘進入了福田地鐵站。大約過了半分鐘的時間,他們沒有乘坐地鐵,再次掃碼開閘出來,通過微信支付扣了地鐵費用。

緊接着,他們進入“查看乘車記錄”頁面,點擊“開具發票”,在“開具區塊鏈電子發票”頁面上,填寫了“擡頭類型”和“發票擡頭”兩項內容之後,開具了一張“區塊鏈電子發票”。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是一次小型的以乘車碼乘坐地鐵,並在微信上開具區塊鏈電子發票的簡單儀式,由深圳稅務局、深圳交通運輸局、深圳地鐵與騰訊公司聯合舉辦。

圖片來源於鋅鏈接體驗截圖

除了地鐵以外,深圳市的出租車、機場大巴等交通場景,都在這一天同時上線區塊鏈電子發票功能。

爲什麼要將區塊鏈與電子發票結合起來?

這不是中國區塊鏈電子發票的第一次面世。

早在去年的8月10日,在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任榮發、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峯、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局長張國鈞等人,在多家媒體的見證下,在國貿旋轉餐廳開出了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

騰訊區塊鏈總負責人蔡弋戈向鋅鏈接介紹,這是名副其實的“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是目前“唯一獲得國家稅務總局批文同意,落地深圳的試點項目。”

圖片來源於網絡

傳統的電子化發票往往只出現在淘寶、京東或者順豐、滴滴等線上平臺,消費者線下購物、餐廳吃飯往往拿到的都是紙質發票,在遇上高峯期時段,難免遇到擁擠、排隊時間長等問題。

區塊鏈電子發票是在移動支付普及的大背景下,對原來的電子化發票上的一次重大的補充與升級,也是稅局擁抱技術創新,積極優化治理工具的一次穩重而大膽的嘗試。

發票電子化之後,消費者在報銷過程中,需要將發票打印出來交給公司財務。而傳統的電子發票票種的覈定手續相當麻煩:需要稅控盤,抄報稅複雜不易學,多門店需要多個稅控設備,甚至需要往返稅局,耗費人力物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移動支付普及的場景下,區塊鏈底層技術使得電子發票數字化、可編程成爲了可能。它打通了稅務局、企業、消費者等多節點,基於區塊鏈多點共識不可篡改的技術,全流程做到可監控可校驗的。

目前騰訊區塊鏈已打通微信支付、銀聯聚合支付、招行等,覆蓋了絕大多數支付場景。

在過去使用“發票小助手”開具電子發票時,需要抄寫公司全稱和稅號。如今,開具發票只需要填寫公司名稱。顯然,在區塊鏈上,開票平臺與工商管理、稅務部門的數據信息相通,稅務局、企業、消費者等多方信息呈現在一條鏈上,使得“資金流、發票流”二流合一。

圖片來源於網絡

蔡弋戈介紹,“根據具體的訂單,在支付回執上添加開票入口,在發票信息中也增加支付訂單相關元素,實現支付即開票”。

因此,這種區塊鏈電子發票模式爲鏈上開票,即所開出的票,在開具之時,就會與開票前的交易、支付強綁定,並作校驗。這就從交易、支付環節確保了發票的真實性,杜絕了假髮票的存在。

這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區塊鏈技術不能控制上鍊之前的造假的老難題。

若想貫穿發票申領、開票、報銷、報稅全流程,只要深圳的商家願意接入微信支付後開票,企業打通ERP與微信的收票流程便可實現“一鍵報銷”。

對於商戶,區塊鏈電子發票省去了人力物力,提高店面運轉效率,節省了管理成本。

對於稅務監管方,可實時監控發票開具、流轉、報銷全流程的狀態。在區塊鏈上,每一次流轉都能夠互聯互通,助力稅務局從“以票控稅”向“以信息控稅”的轉變。

當企業平臺與工商稅務局後臺聯動起來,如此龐大的數據,如果在以前中心化的系統管理下,數據的安全性會是一個大問題,可能面臨着數據泄漏、篡改的風險。但如今數據上鍊,將不會存在這個問題。

發票數據上鍊更安全可控

據深圳市稅務局資料顯示,區塊鏈電子發票項目組在多次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共識節點+交易節點+查詢節點”的部署方案,採用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雲架構,共識節點選擇在部分可控站點部署,全量數據只在稅務內網落地,其他參與方只有己方數據及經授權查詢的數據。

騰訊蔡弋戈透露,目前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的架構模式採用的是發票全生命週期定製的“雙層鏈結構”:

“實現多點共識分爲兩層:從開票企業到個人流轉再到報銷企業,各自都會參與校驗,確保從交易、支付、個人、企業報銷的發票全流程真實可追溯;第二層是稅局作爲主管單位,擁有全量的監管權限的,可以監控到相關發票的來龍去脈。而區塊鏈的隱私保護、數據隔離等技術又完全確保了數據安全。”

圖片來源於網絡

騰訊方資料顯示,自2018年8月上線以來,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已在餐飲、停車服務、零售、金融、互聯網服務、公共交通行業落地。其中,公共交通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需求相對較強。

目前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商戶已超過1000家,開票數量超過百萬張,開票金額也超過了13.3億元。具體到昨天乘車碼區塊鏈電子發票功能上線,當天乘車碼深圳市地鐵開票數量已經破萬張。

蔡弋戈對鋅鏈接說:“目前的區塊鏈電子發票,並不是對原有電子發票的取代和顛覆,而是在移動支付的大背景下,對現有發票管理體系的一次升級與補充。”

而乘車碼區塊鏈電子發票的應用,意味着區塊鏈技術進入了智慧交通領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共交通領域是改善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場景。據騰訊資料顯示,區塊鏈電子發票上線後,乘客不再需要排隊到車站客服中心領取紙質發票。同時,這也爲深圳地鐵每年節約發票印製成本約40萬。

騰訊智慧交通總經理宋凌雲向鋅鏈接介紹,將乘車碼與區塊鏈技術相融合,是騰訊發展智慧交通的一次重大創新。“一直以來我們認爲智慧交通裏面的任督二脈,公交、地鐵就相當於人體的任督二脈一樣的,我們對於公共交通行業這種民生工程非常重視。騰訊利用金融科技,利用區塊鏈的技術和乘車碼的底層,基於用戶交通出行這塊其實有很好的一個歷史沉澱。”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城市羣的建設中,城市系統紛繁複雜,人口濃密,智能城市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智慧交通只是其中一步。

區塊鏈技術基於現有的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重塑信任機制,當前已經實現了與供應鏈金融、智能門鎖、食品、工業品溯源、電子政務、資產數字化結合等重要場景。

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智能交通,乘車碼區塊鏈電子發票的應用是區塊鏈技術加碼智慧城市的重要落地場景,是區塊鏈技術進入民生工程的重要一步。

隨着越來越多的落地場景應用,成熟的解決方案普及,區塊鏈定會如同互聯網、金融與通訊技術一樣,成爲社會管理運行、行業發展中越來越基礎的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