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ipJr

  讓愛與規矩並行,教孩子成爲一個有教養的人,纔會讓他在未來擁有更多的自由和尊重。

  最近看到的這條新聞,真的只有“呵呵”。

  重慶一個小區裏30多輛車被不同程度地噴了紅漆,經調查,是兩家業主家孩子乾的。

  在接受採訪時,孩子的媽媽竟然說“其實不嚴重,用汽油洗一下就好了,要是去修理廠修的話,修理費我們兩家平攤好了”。

  網友紛紛表示:這叫不嚴重?果然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

  作爲一個媽媽,我特別理解這位媽媽想要保護自己孩子的心情。可是,孩子犯了錯就要勇敢地承擔,這不是費用平攤的問題,更不是一個“不嚴重”的問題,這是一個“缺乏公德心”的大事啊。

  一

  公德心,是指在公共場合要遵守社會秩序和規則,遵守約定俗成的一些道德準則,是一個人爲人處世的根本,更是一個人的名片。

  我們常常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甚至注重孩子的逆商教育,卻偏偏忽略了孩子的公德心教育。

  看見孩子在草坪上隨意地踐踏,什麼也不說。

  聽着孩子在公共場合大聲地吵鬧甚至罵人,什麼也不管。

  去年8月份,很多媒體報道過“一家三口準備去美國度假,可是一落地就被遣返回國”的新聞。

  在飛機上,無聊的孩子不斷地騷擾鄰座的一位日本籍華裔小哥。

  最初,小哥跟家長提出建議,讓他管管孩子。原本應該道歉並引導孩子安靜的爸爸竟然採取無視的態度,對孩子置之不理。

  後來,小哥在忍耐三個小時以後爆發了,罵了孩子的父母。然後,這對父母回以更激烈的辱罵。

  就這樣,雙方互不退讓,最後孩子爸爸失態了,掐住小哥的脖子扭打在一起。

  最後,一家人被遣送回國,原本一次美好的旅行就這樣泡湯了。

  與其說這是一起“熊孩子”事件,不如說這更是一起“熊家長”事件。

  二

  教育學家洛克寫道:“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就像一張白紙一樣。而後,他生存的環境開始給他上色,他的環境是什麼樣的,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讓愛與規矩並行。

  想要孩子有公德心,就要從小培養,將一些規矩內化成他的行事準則。

  1、以身作則,成爲孩子的榜樣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段視頻,展示了孩子和家長相處的生活小場景:

  孩子在馬路上騎車,在拐彎處,一個大叔不小心撞到了車輪上,孩子張口就說“會不會走路啊,馬路你家開的啊”。

  孩子無視規則,把自行車停在了紅線處,媽媽跑過來告訴他不對,他不以爲然。

  走在路上,孩子隨手把他喝完的飲料瓶扔在了別人的電動車上。

  當爸爸質疑他的行爲時,才發現是自己用自己的行爲教會了孩子這些不良習慣。

  他開車路怒,所以孩子在騎車時碰到人,張口就能指責別人的不是;他不按規則停車,所以孩子也無視規則;他隨手把廢紙扔在別人的車上,孩子也很自然地隨手扔垃圾。

  中國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父母個人的範例,對於未成年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

  培養孩子的公德心,父母的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2、溫情與規矩並行,讓孩子更有教養

  知乎網友Daisyzy曾經分享過帶着兩個孩子去北美旅行的經歷,她說:

  “一路上,真是太累了,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很注意標牌,有不許觸碰的標示,就得在旁邊提醒,不要摸,可以看,一路解釋再解釋, 爲什麼這裏不可以爬,爲什麼野生動物不可喂……

  規則就是這樣慢慢建立的,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爲他們還小,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爲,控制自己的好奇心,而熊孩子後來不熊了,多半是背後有耐心的父母,一點一滴,教會他們遵守公衆秩序和社會規則。”

  日本人非常注重孩子的公德心教育。

  東京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長越淑江女卜曾經在一篇名爲《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的文章裏提到,在日本,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給他們灌輸一種“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的理念。

  在車廂商場醫院甚至公廁等公衆場合,孩子稍大聲說話,父母就會制止孩子,告訴他們這樣會影響到周圍的人,同時向周圍的人說“對不起”。

  微博上曾看過日本小學生過馬路的視頻:

  車輛停下避讓後,小學生排隊依次穿過斑馬線,在到達路對面時,紛紛停下來,向避讓的車輛鞠躬以示感謝。

  教會孩子懂規矩,讓愛與規矩並行,讓孩子成爲一個有教養的人,纔會讓他在未來擁有更多的自由和尊重。

  3、帶孩子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傳遞美好和愛

  前段時間,劉燁在微博曬出帶着孩子們一起探望孤寡老人的照片。

  他們每年都會帶孩子去看望看望對點幫助的貧困戶和孤寡老人,這一堅持就是十年。

  在他們的影響下,兩個孩子也都非常樂於參加這樣的公益活動,他們會跟大人一起拿愛心物資,會跟爺爺奶奶握手、聊天,還會跟小朋友一起分享水彩筆。

  生活就是教育,父母通過自己的公益行爲,給孩子種下一顆美好的種子,在生命的最初,告訴他們世界是美好的,傳遞出一種美好有愛的價值觀。

  懷揣着這份美好的價值理念,孩子們學會了愛,更會在未來去更好地遵循社會公德和社會規則。

  三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經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孩子的公德心,就藏在家長的言行和態度裏。你重視它,它就會像小樹一樣在孩子內心深處生根發芽,最後成爲孩子前行的航向。

  每一個孩子都懷着滿滿的善意來到這個世界,我們需要給他滿滿的愛和自由,呵護着他肆意地生長。

  我們更需要傳遞給他規矩。

  愛與規矩並行,纔會讓孩子有足夠的底氣,在紛繁複雜的世間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