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本體舉辦上海預覽會,引發了全球金融與區塊鏈領域的吉達熱情和高度關注。

2017年11月27日,本體發布會率先在紐約地標28 Liberty Street 舉行。

2017年12月11日本體出席了 NEO 在日本東京的聚會,2018年2月1日,分佈科技除夕畢馬威中國金融科技50強頒獎,ONT 本體再次備受關注。2018年1月31日,本體兩箱舊金山開發者大會,闡釋新一代公有鏈模型。

從本體北美髮布以來,在各大知名區塊鏈媒體引起了轟動和熱議,外媒評:「本體正在做一件從未有人做過的事。」

自古以來「信任」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現有信任體系的痛點也時時刻刻存在:

信任源分散化

身份認證不準確

虛假信息難判斷

人們在目前的社會治理,經濟協作,金融服務中付出了大量的成本。

本體是什麼?

「本體」是一個全新的基礎性公有鏈網體系。

它將信任的多樣性在一體化的協議體系下進行協同,整合多樣化分散式多維實體認證體系及各類區塊鏈體系與信息系統,納入多源身份認證和多源信息交換協議,提供不同分散式應用場景的開放基礎模塊,實現分散式點對點的信任體系,構建跨鏈、跨系統、跨行業、跨應用和跨終端的分散式信任基礎體系。

根據本體的項目負責人李俊的演講,目前持有敏感數據的公司(比如銀行)不方便將信息存儲在公有鏈上,本體通過「索引」的方式帶來瞭解決方案。

Google 不存儲任何網站的數據,而是指向一個位置。

本體以同樣的方式工作。

數據仍然保存在銀行的資料庫中,但是本體成為驗證數據的那個中介,本體不僅可以用來連接區塊鏈,**也可以連接傳統的 IT 系統**,這意味著本體將在眾多場景被應用起來。

信任痛點

陌生人之間交易信任問題的解決成就了今天的淘寶天貓京東,學校以及政府在身份信息,學歷等方面解決了企業和僱員之間的信任問題,在實際世界中,依然存在不少「信任」痛點,很多場景下的「信任」成本也居高不下。

就像如果你要證明**你媽是你媽**,除了使用 DNA 的技術,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你也許可以問你媽你是幾點生的,但是你媽疼的死去活來,哪裡還有心思來看時間;也許你可以問醫院接生的醫生,但是醫生一天接生的嬰兒可能十幾個,記錯了你的順序很有可能又與醫院的不一致,律師會說:完全可以懷疑醫生的記憶,總之,要證明你媽是你媽,除了基因檢測,其實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

類似於這樣的信任痛點,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因此,從市場情況來看,本體在做一個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情,同時這件事情將對現有的各個行業、團體、企事業單位、個人起到一個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本體的底層設施

本體是一個信任的底層基礎設施和底層的價值通道,本體支持上層各類應用的開發和應用,從實體認證到數據交換,從分散式流程到分散式社區,從分散式交易到分散式聲譽,結合底層的區塊鏈分散式賬本體系,聯合各類服務夥伴在不同地域、不同領域提供多樣化的信任服務。

但是,從傳統行業到區塊鏈架構的 Dapp( 去中心化應用)開發,需要非常多的區塊鏈技術積累,因此從傳統行業跨越到區塊鏈行業,門檻變得非常高。

本體底層提供了眾多技術支持,讓不同行業的參與者只需關注業務應用,無需將過多精力用於區塊鏈或其底層技術。這些底層應用包括:完備的智能合約體系、安全體系;提供瞭如安全數據存儲、異構智能合約、硬體密鑰管理、加密數據分析等技術體系。架構體系進行模塊化、可插拔、靈活擴展的松耦合設計。

因此傳統行業的參與者能便捷的結合本體的底層技術,迅速的開展應用開發,譬如政務管理、金融服務、分散式交易、供應鏈管理與金融、分散式社羣、版權保護、物聯網等等。

本體與NEO

本體不會搭建在 NEO 上,而是建立自己的區塊鏈。

1. 第一,本體業務範圍的本質——身份和數據。但是 NEO 或者 ETH 不適合來存儲敏感的身份信息。

2. NEO 無法滿足身份認證的**高吞吐量和低延遲**。因此本體被設計成了**鏈網體系**,而不是單一的區塊鏈,因此本體具有較高的可擴展性,每個區塊鏈可以採用獨立的治理模式,在自己的轄區內合規發展。

3. 本體是身份和數據的索引,應用程序可以在本體或者 NEO 上運行業務邏輯智能合約。有些應用程序不是作為智能合約來建立的,而是搭建於傳統的IT系統,這就需要本體支持傳統IT系統。本體可以成為現有服務和公有鏈之間的橋樑。

據達鴻飛本人陳述,本體和NEO將會有緊密合作,本體將使用Neo智能合約,同時,NEO將為本體上主要的數字資產服務提供商提供清算和結算等服務;而本體也將為NEO的一些項目提供技術支持。

本體致力於在技術信任、法制信任和社羣信任之後,融合現實信任和虛擬信任,形成一個全新的「信任生態」。未來的本體,將具有廣闊的業務場景與生態體系,是一個開源、開放、協同的分散式社區。無論人們有沒有技術基礎,都能在分散式世界裡實現其服務模式和信任夢想。

產品與市場

本體的社羣運營做的堪稱業界典範,Twitter 關注人數達到了2.7萬,同時,本體在電報羣做的白名單空投活動,每人1000個ONT,可謂是超級福利。

必要性:現有服務和公有鏈之間的橋樑,建立更好的可信任機制。低門檻給更多的傳統行業快速參與到區塊鏈世界的機會。

一個餐館,僅僅通過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支付功能,為其自身提供了用戶的資料庫,餐館可以通過分析自己的資料庫,來改進自己的服務,讓這樣一個行業有了更好的成長機會和可能。科技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對我們傳統行業的發展和促進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團隊分析

本體擁有一個由來自各個領域的區塊鏈開發和應用專家、來自世界級金融機構的專家和架構師組成的核心團隊。本體團隊已成功為金融機構、大型企業及公共服務合作提供過多樣化的區塊鏈解決方案。

本體團隊由本體核心團隊、合作夥伴團隊、技術與市場社區貢獻者共同構成。

李俊 | 本體負責人

計算機學士、通信工程碩士、MBA、PMP。16年IT和Fintech經驗。資深的區塊鏈架構與解決方案專家,豐富的技術管理經驗。之前在國際頂級IT公司和中國大型金融交易所從事技術架構、技術管理、技術規劃等工作。參與過多項大規模系統的架構設計與技術管理。多次從頭構建起完整的技術團隊和體系。同時具備豐富的金融行業知識,出色的內外溝通能力。

季宙棟 | 首席戰略官

前世界500強集團區塊鏈負責人、(工信部)中國區塊鏈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副祕書長,開源工作組組長,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委員,ISO/IEC TC307中國代表團成員,青島區塊鏈生態聯盟副理事長。參與了工信部區塊鏈白皮書及相關標準編製工作,撰寫有《區塊鏈開發指南》等專業書籍。具有豐富的區塊鏈架構和應用研究與設計經驗

胡凝 | 資深協議架構專家

國內最早的語義網專家,資深的IT系統架構專家,有ERP、電子政務、遊戲平臺、流媒體等不同系統經驗;13年開始參與美國綠點公司中國分部建立,有銀行金融及預付卡業務行業經驗。

叢宏雷 | 資深區塊鏈技術專家

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是分散式系統和去中心化共識演算法設計的資深專家,曾在Cisco和EMC從事多年的分散式網路協議和分散式存儲系統研究工作,隨後負責大型集團區塊鏈架構方面的工作。精通各類主要區塊鏈體系架構和協議,參與組建中國最大的聯盟鏈環境(銀聯-京東-招行-萬達),具備交易所、供應鏈、電子合同及存證等應用實施經驗,在Linux基金會超級賬本項目做出大量代碼貢獻,也是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認證的區塊鏈系統功能測試專家,並帶領團隊在「超級賬本亞洲黑客馬拉松」中獲得二等獎。

本體的團隊核心成員40人,從區塊鏈行業到前後端工程師,運營團隊配備非常齊全。其團隊成員具備豐富的區塊鏈行業經驗。

總結

Ontology本體網路提出的是一個全新的基礎鏈的概念。

是互聯網世界、傳統世界與去區塊鏈世界的橋樑。

基於信任的底層基礎設施和信任的底層價值通道的公鏈。同時在資產管理、版權保護、物聯網、慈善公益、保險服務、金融服務、政務管理、醫療服務等方面有著應用場景。

本體網路是一個將要改變世界的應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