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策略學豐田,而架構仿大衆?

  記者|卡曼

  根據彭博社報道,瑞典商用車製造商沃爾沃集團(AB Volvo)計劃加強同最大股東吉利控股的關聯。

  2017年12月27日,吉利控股集團通過二級市場收購歐洲基金公司Cevian Capital持有的沃爾沃集團8,847萬股的A股股票和7,877萬股的B股股票,總金額大約32.5億歐元(約合37億美元)。完成交易後吉利控股擁有沃爾沃集團8.2%股權和15.6%投票權,位居最大單一股東地位。

  在《每日汽車》看來,吉利控股一年半之前的入股舉措,顯然不可能是看好股價增長,而是一方面爲了提升自身在商用車領域的實力,另一方面通過沃爾沃汽車和沃爾沃集團之間的淵源鞏固陣線,並作多手準備。從發展商用車業務層面來說,8.2%股權還不足以讓吉利在沃爾沃集團內部擁有絕對控制權,那麼雙方主動聯合便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我們看到許多領域是吉利能夠提升市場洞察和競爭力的,”沃爾沃集團首席執行官馬丁·倫德施泰特(Martin Lundstedt)接受採訪時表示,無論是在國內商用車市場,還是在技術研發方面都大可以有爲。

  吉利控股,正在李書福的構建之下朝着大型跨國汽車集團方向發展,不但包括基礎的乘用車板塊、高檔品牌和豪華品牌,同樣也包括商用車板塊、出行共享業務和定位新業務的吉利集團(包括飛行汽車太力、持股戴姆勒等)。歷數吉利控股旗下品牌,大有仿照大衆汽車集團12個整車品牌架構的模式,全面而相互之間形成協同效應。

  舉凡頂級跨國汽車集團巨頭,都少不了重型商用車業務:豐田有日野,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有雷諾同品牌卡車和日產柴,大衆更是有斯堪尼亞和曼恩,戴姆勒集團商用車則直接佔了全球一半的重型商用車業務。而全球重型商用車製造商中,戴姆勒和沃爾沃集團都恰恰以吉利控股爲最大股東。

  較之沃爾沃集團,戴姆勒同吉利之間的合作要先行一步。就在上個月,戴姆勒同吉利敲定,後者將收購前者旗下Smart品牌一半所有權,藉助微型小車在城市通勤方面的優勢,針對汽車共享出行業務發力。而沃爾沃集團卻未同吉利之間制定任何具體的項目規劃。

  “過往經驗和雙方表達出來的意向是積極的,”倫德施泰特如是說,儘管其拒絕提供任何細節信息。

  同樣,對於沃爾沃集團來說,強化同吉利的紐帶將帶來顯而易見的益處。在全球貿易戰、英國硬脫歐和意大利債務壓力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歐洲經濟增長放慢,作爲歐洲領袖的德國經濟已經遭遇增幅腰斬。因此,歐洲市場對重型商用車的需求將衰減。

  “衰退可能是個過重的詞,我們從第四季度財報能夠看出端倪。但也確實需要作出一些調整。”倫德施泰特表示。

  顯然,中國市場雖然也有需求的起伏,但增長潛力要遠高於歐洲。2017年和2018年,國內重卡銷量分別達到112萬輛和114.5萬輛,連續創下新高。隨着國務院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2019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地區將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的中重型貨車100萬輛以上,這將帶來又一波重卡消費需求。

  吉利需要沃爾沃技術,沃爾沃需要中國市場。較之以往合資模式的“市場換技術”,真正收穫技術的反而是這家當年未被看好的民營車企。

  THE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