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通史》 吳軍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4月出版

  2019年4月,“文津圖書獎”得主吳軍博士的全新科普力作《全球科技通史》一書即將由中信出版集團推出,這是他首次從科技視角串聯歷史。全書以能量和信息爲兩條主線,系統闡述了人類文明的演進,繪製了一幅科技驅動歷史的恢宏畫卷,既從不同角度對人們熟知的常識進行解讀和剖析,又挖掘出許多新的觀點,讓讀者見微知著,感受科技疊加式進步的魅力,看見未來。

  《全球科技通史》書名雖然十分硬核,但卻粉碎了知識的硬核,從縱覽學科體系開始,分成遠古科技、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現代科技四個部分,詳細描述了幾萬年來農業、數學、天文、地理、物理、醫學、工業、生物等各個領域關鍵性的人物、事件、發明及意義。

  回顧科技發展進程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

  大部分人談到歷史的時候,關注的是國家的興衰、王朝的更替,往往忽視了科技的力量。而從工業革命到今天科技大爆炸的時代,一方面科技進步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過快的發展速度也讓人們無法看清真相,產生了很多焦慮和恐懼。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而瞭解科技的發展歷史,更能知道我們今天所處的位置,看清我們將要去的方向。雖說現在的技術難以確認30年、50年後的世界樣貌,但我們可以用現有的技術推測一部分未來的方向,爲自己未來的投資,梳理一份行動指南。正如經濟學者錢穎一推薦所說,人類的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究竟是如何演化的,它們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這些問題沒人去說清楚,而吳軍博士的這本《全球科技通史》帶大家俯瞰一整部人類科技文明史,回顧科技的發展歷程,就能把握一些方向和趨勢,進而消除當下的部分焦慮。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的程度並非巧合,而是有着很多的歷史必然性。19世紀出現大量機械、電力相關的技術,20世紀出現大量信息技術,21世紀已經出現了很多生物技術,這些都是有內在邏輯性的。科技發展的偶然與必然,科學認知方法的與時俱進,都有跡可循。《全球科技通史》中以“能量”和“信息”作爲科技發展史的兩條主線,主要原因是:其一,我們的世界本身就是由能量和信息構成的;其二,它們可以量化科技發展水平,解釋清楚各種科技之間的關係。任何事物一旦量化,你就會清晰地看到,整個科技史,從過去到未來,都與能量和信息直接或者間接相關。

  超越時間與空間,看科技的疊加性進步

  今天,科技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時在歷史上,科技對文明進程的推動作用也毋庸置疑。不同的是,前者是從空間維度上看,後者是從時間維度上看。

  從空間維度上看,科技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是獨一無二的。工業革命之前,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均GDP都沒有本質的變化。但工業革命發生後,人均GDP突飛猛進,縱觀整個歐洲,200年間增加了50倍;而在中國,短短40年就增加了10多倍。因此,古今中外任何王侯將相的功績和工業革命相比都不值一提。而工業革命的發生,就是科學推動技術,再轉化爲生產力的結果,這是科技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體現。

  從時間維度上看,科技幾乎是世界上唯一能夠獲得疊加性進步的力量,因此,它的發展是不斷加速的。雖然總體上文明是不斷進步的,但是在很多方面,過去的成就並不能給未來帶來疊加性進步。比如在藝術方面,今天沒有人敢說自己作曲超越貝多芬或者莫扎特,寫詩超越李白或者莎士比亞,繪畫超越米開朗基羅。但是,今天任何一個三甲醫院的主治醫生都敢說他的醫術超過了50年前世界上最好的名醫。因爲醫學的進步是積累的,現在的醫生不僅學到了過去名醫的醫術精髓,而且還掌握了過去名醫未知的治療手段。正是因爲科技具有疊加式進步的特點,我們對它的未來才更加有把握。

  來源:新華網

  編輯:曾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