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完的農曆新年,孩子們收到的壓歲錢你們都怎麼處理了?在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孩子們小小年紀就會接觸錢、成爲家庭寵愛和物質供養的中心已成爲事實。但是我們還要延續上一輩見到壓歲錢就沒收、從小讓孩子遠離金錢的做法嗎?《反溺愛》一書的作者羅恩·利伯試圖糾正一個認知偏差:家長以爲錢最容易成爲寵壞孩子的幫兇,同時又困惑如何教孩子花錢,也多少迴避與孩子談錢——但其實錢是中性的,作者認爲錢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工具,可以用來培養孩子的價值觀。本文摘編自該書,經中信出版集團授權發佈。

不管孩子把錢放在哪裏,總會有臨時想花錢的時候。這會產生幾個基本的問題:我們真正想讓孩子買的是什麼東西?我們應該禁止孩子的哪些消費?問題的答案會隨着時間而改變,因爲我們無法預測每一件事。然而,孩子早在 5 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用一對概念去判斷:需要與想要。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其中的差異,而這對概念也應該可以用來管理他們一生中的大部分開銷。

對年齡小一點的孩子來說,“需要”的定義相對簡單:我們需要喫飯、需要穿衣服、需要睡在房子裏;如果生病,就需要看醫生;如果爸爸或媽媽不在家,還需要保姆或課後託管班。大部分家庭都認爲,爲了孩子的大學學費與自己的退休金,存款也是需要的。有很多家長會覺得汽車是需要的,另外像書籍、慈善捐獻或稅款,也都是需要的。至於其他,通常就會被歸類爲“想要”,例如偶爾的享樂、健身器械、玩具、短程旅行或度假。我們可以對孩子解釋,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但我們無法得到所有想要的東西,或是無法一次就滿足所有願望。

在剛開始給孩子零用錢時,讓孩子自己寫出“需要”與“想要”的清單,看看孩子會寫出什麼,對理解這兩個概念也很有幫助。孩子一旦理解了這對概念,我們就要有心理準備,因爲他們可能會出乎我們意料,忽然迸出相關的問題。我女兒 6 歲的時候,就已經發現汽車並不是真正的必需品,因爲我們家三個人都可以搭地鐵去上班、上學以及參加大部分平日與週末的活動。她有這種想法,是因爲某天我們開車帶她去找她的朋友,而她朋友家沒有汽車。女兒 8 歲的時候就會評估慈善團體,判斷這個團體是否提供人們真正需要的服務,例如提供用來救命的藥物,或者只是做那些錦上添花但並非必要的事,例如舉辦公開的藝術展。

當孩子年齡再大一點,就會無可避免地面臨“需要”與“想要”的考驗,孩子會開始質疑父母消費決策的公正性。其中最好的問題,是我在某場有關金錢與價值觀的演講之後,一位走起路來顯得有點緩慢、笨重的母親提出來的。她在同伴面前站起來,說她念中學的兒子問她,爲什麼爸媽買了獵人(Hunter)牌的雨靴給姐姐,卻不能買高價的肉食性植物盆栽給他。把這兩樣東西並列,這孩子實在太聰明瞭!因爲很多家長都會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儘量滿足孩子的學習所需,而孩子對植物的興趣似乎只是值得培養而已。畢竟,孩子“需要”學習,但只是“想要”時尚又昂貴的雨靴。我告訴這位母親:給孩子買一些捕蠅草吧。

談到“需要”與“想要”的界限,服飾是一個很讓人傷腦筋的項目。存在於同齡人間的潮流和品牌的力量很早就開始影響孩子的想法,而且在他們長大一些後,這種影響會更加深刻。同時,大人也需要彈性地處理這樣的問題,因爲有些略貴的衣服確實耐穿、耐看,所謂貴有貴的道理。

所以當孩子年齡大一點,想避免他們抱怨與爭論,並給予他們一定的決定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兩件事:第一件事,設計一條“需要”與“想要”的水平線。在紙上畫一條水平線給孩子看,水平線的一端是“需要”,另一端是“想要”。我們假設孩子現在要買雨靴,事實上大部分孩子都需要雨靴,但標價最高的橡膠雨靴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根據我們的設定,水平線的最左端放着打折或二手雨靴,要價約 25 美元,我們把這一端標記爲“需要”;水平線的最右端是超過 100 美元的獵人牌或其他品牌的雨靴,我們把這一端標記爲“想要”。

現在,要做重大決定的時刻來了。第二件事,我們必須再畫一條垂直線,與水平線兩端之間的某個地方相交。位於垂直線左側的是“需要”的東西,右側是“想要”的,這條線則是參考值,代表家長願意爲孩子花多少錢。我和我妻子現在還經常會爭論這條豎線到底要畫在哪裏,以及是否應該根據物品的種類,把線畫得靠左或靠右一點。我們把這條線稱爲“蘭斯恩得[1]界限”,也就是“需要”與“想要”的界限,如果我們認可這條線,就表示我們願意爲孩子買任何一件和蘭斯恩得牌一樣屬於中等價位的衣服,即便這件衣服來自其他設計師或商店。價格在這條線右邊的任何東西,就屬於“想要”。判斷標準就是這個東西的價格在這條線的哪邊。如果我女兒很想要某個東西,那麼她就要用她自己消費罐或儲蓄罐裏的錢來買。我們也發現,爺爺或奶奶突如其來的慷慨,可能會超過我們設定的標準,但只要不是經常發生,而且父母能夠持續應用這個方法,這條線就可以一直發揮作用。

如果理解了這條界限,再過幾年,等他們進入中學,他們就能自己處理所有服飾的預算了。到時,設想一下未來幾年他們可能需要的東西,再結合你畫下的那條線,估算出總預算大概需要多少。然後,把這筆錢全部交給孩子,或是存到一張單獨的借記卡中,並規定這張卡只能拿來買服飾。考慮到孩子很有可能做出許多不當的決定,這麼做的確有一定風險,但這會是一個意義深遠的體驗。

南卡羅來納州的財務規劃師謝裏爾 · 霍蘭,在女兒念高中時這樣做了一次。雖然她很擔心女兒會把該買保暖鞋的錢都花在參加派對的衣服上,導致整個冬天只能穿平底人字拖,但她仍然決定讓女兒自己做選擇。她們一起列出一張購物清單,但沒有規定女兒要去哪裏買。很明顯,這筆錢後來有很多都跑到少女內衣專賣店的收款機裏了。女兒年初纔買的一條昂貴的牛仔褲很快就變得太小,但預算已經不夠再買一條新的,而父母也拒絕給她支援。大部分孩子都會把這種事搞砸,有時候甚至還挺嚴重,但他們學得也很快。如果孩子可以把年底剩下的服飾預算存起來,或將其加入下一年的服飾預算中,家長就知道孩子學得有多快了。

對霍蘭家的人來說,女兒變精明的速度之快,實在讓人喫驚。“她已經變成一個優秀的買家,她會通盤考慮自己需要什麼,尋找折扣品,還會自己賺錢去買她想要但預算不夠的東西。”事實上,她可能也幫父母省下不少錢,因爲如果是謝裏爾陪女兒一起去買東西,通常會爲了方便而多付一點錢。謝裏爾說:“我的建議是,如果孩子自己要求負責錢的事情,那就交給他們吧。”

[1] 蘭斯恩得:Lands' End,美國服裝與日用百貨的老牌零售商,成立於 1963 年,被作者歸類爲中等價位品牌。 譯者注

《反溺愛》,[美]羅恩·利伯著,林麗雪譯,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3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