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舊新社會交替時,他的舉動提升中國在科學界的地位。

鼠疫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廣泛流行於野生囓齒動物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會傳染人類。鼠疫在歷史上曾有多次的大流行,曾被稱為「黑死病」,死者數以千萬計,在中國歷史上,有紀錄的也發生過多次,死亡率極高。

東北肺鼠疫屍體堆積如山 (網上圖片)

在清末民初期間,曾爆發一場席捲全球的鼠疫,包括中國在內,就是著名的「東北肺鼠疫」。早期於1894 年香港地區出現,到了1930年代達到最高峰,波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的 60 多個國家,死亡逾千萬人。

時間軸回到1910年的末代大清,鼠疫從西伯利亞肆虐,很快蔓延到女真「龍脈」中國東北。據《東三省疫事報告書》載,1910年10月25日,在中俄邊境小城滿洲里,兩名從俄國回來的勞工突然在旅店暴斃,旅店老闆、伙計等人都暴亡,症狀大同小異:發燒、咳嗽、咳血,很快死亡,死後全身發紫。

哈爾濱重災區,疫症嚴重得索性燒掉房屋 (網上圖片)

當時大家不確認是甚麼疫症,繼續在東北迅速蔓延,短短約兩星期,哈爾濱、長春及瀋陽相繼「淪陷」,哈爾濱疫情最嚴重,數萬中國人聚居的傅家甸,感染死亡人數過多被隔離,大清朝野震驚。

同一時間,沙俄、日本均以保護僑民為由要求獨攬防疫,甚至不惜派兵要挾。迫於形勢,清政府派伍連德為全權總醫官,到東北領導防疫工作。

1910年代的伍連德 (網上圖片)

伍連德是馬來西亞華僑,曾留學英國劍橋研究傳染病及細菌學,後來輾轉在英、德、法做研究研習。1903年獲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後到馬來西亞開診所,在吉隆坡醫學研究院研究熱帶病。1907年,應清朝直隸總督袁世凱聘請,出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

1910年12月24日,伍連德率助手到達疫區中心哈爾濱,領導防治工作,先在傅家甸冒險解剖死者屍體,最終確定東北爆發的瘟疫確實是鼠疫。翌年1月,伍連德在哈爾濱建立第一個鼠疫研究所。當時他年僅31歲,但熟諳細菌學、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學,堪當重任。他不避艱險,深入疫區調查研究,採取加強鐵路檢疫、隔離疫區、火化鼠疫患者屍體、建立醫院收容病人等多種防治措施,不久便控制了疫情。

在長春採取的隔離措施 (網上圖片)

清政府高度重視疫情,為了迅速控制疫情,當局不得不提出火葬。長春府太守何子彰親率官員在火葬現場督導 (網上圖片)

疫情嚴重的局勢,在伍連德帶領下,不到4個月就撲滅震驚中外的鼠疫大流行。伍連德以他豐富的學識與才能,受到政府的信賴和國際醫學界廣泛讚賞。清政府為表彰他的功績,便授予他陸軍藍翎軍銜及醫科進士。因而,伍連德一時被國內外譽為防疫科學的權威。

北京的隔離區 (網上圖片)

1911年4月,在奉天召開了有日本、英國、美國、俄國和中國等共有11個的國家醫學專家,一同參加的萬國鼠疫研究會議,會議中,推選伍連德當選為主席。在會上,他有系統地介紹中國這次防治鼠疫的經驗,並與會的各國專家,交流各國研究成果。會後,伍連德便被中國政府委任為外交部醫官,同時保留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職位。

正在聽取疫症報告的伍連德(右一) (網上圖片)

到了1919年,哈爾濱流行霍亂,當時有僅有13.5萬人口的城市,竟死亡4808人。伍連德利用直轄醫院收治近2000名霍亂病人。1920年時,東北再次突發鼠疫大流行,伍連德採取一系列防疫措施,控制住疫情。1926年,全國霍亂大流行,伍連德再次領導東北防疫機構人員,投入各地防治工作。

在實驗室研究的伍連德 (網上圖片)

伍連德先後主持創辦的檢疫所、醫院、研究所共計20所,還創辦濱江醫學專科學校(即哈爾濱醫科大學前身)。他還組織或參與中華醫學會、中華麻風救濟會、中國微生物學會、中國防癆協會、中國公共衛生學會、中國科學社等等組織。

伍連德與醫生合作研究鼠疫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1960年1月21日,伍連德在馬來西亞逝世,享年82歲。英國《泰晤士報》評論為:「他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鬥士,沒有比他留給世人的一切更值得我們引以為豪的了……」《英國醫學周刊》的悼詞稱:「伍連德的逝世,使醫學界失去一位傳奇人物,他畢生為我們所做一切,無以回報,我們永遠感激他。」

網上圖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