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這兩部電影我都看過了,電影史上這種題材還是不少的,我覺得過審沒問題。

同樣的一部電影,他看到了什麼受到了怎樣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

即使是最純良無害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也有小朋友看了後,學灰太狼,燒自己的小夥伴,如下圖新聞所示。

那是不是也應該把《喜羊羊》給禁了呢?

魯迅評價《紅樓夢》時說:"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場,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

就是這個意思。

國外電影有嚴格的分級制度,這兩部電影上映時都被分級為"R"級,R級就是限制級,17歲以下的人要求父母陪同觀看,父母要做指導教育,總之不得獨自觀看。

至於18歲以上,大家都是有正常分辨是非能力的成年人,看看是沒問題的。

況且,《七宗罪》還是有正面的教化意義的,教育人不要暴食,貪婪,懶惰,憤怒,驕傲,淫慾,嫉妒,否則會……

而《沉默的羔羊》教授喫人是有原因的,是因為殘酷的戰爭中自己的妹妹被人喫了,他受了刺激而變態。

都是因為該死的戰爭啊,這教導人類要珍惜和平,不要戰爭了,戰爭都把孩子逼成變態了。

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分的清什麼是電影藝術什麼是實際生活,而一個人要是心理變態他總能找到機會變態的,把過錯全推給電影,實在有失偏頗。


謝邀,先說說我個人看法《七宗罪》為什麼能過審,原因其實很簡單,凡事都有兩面性,七宗罪電影講述天主教教徒對天主教的狂熱信仰,導致兇手模仿教義殺人犯罪,走上不歸路害人害己,這部電影播出也很好的為我們敲響警鐘,有信仰是一件好事,他是一種精神支柱,但不能過分狂熱癡迷,要分清現實與信仰中的不同,什麼可以幹什麼不能幹,及時的懸崖勒馬。

在說說《沉默的羔羊》這部影片也是講述犯罪,不過情節與七宗罪類似,七宗罪講述是信仰過於狂熱,也就是精神上失控,而這部電影主角也是精神有問題,一個博士搞研究久了,常時間精神高度集中導致心裡扭曲,也養成很多令人髮指的習慣。撥人皮、喫人肉等,能過審的原因應該是側面呼籲各大學者,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心態,走正確的路,為社會、為家人、也為自己貢獻一份力量。


謝邀問,回答,我未見過這兩部電影,但既然《悟空問答》給了我這個機會,我就說幾句對文學,文藝,文化,電影,電視等的建議和意見。人人皆知文學藝木,文化,電影,電視等是應為當代國家,社會,人民服務的,國家和人民需要什麼精神食糧,追求什麼?需要什麼?嚮往什麼?就是要用文藝,文學戲曲,電影電視的形或演出來,也就是所謂的"勸世文"能指導,勸導,引導人民做好事,不做壞事!特別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初期,文藝文學界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充分的利用了文藝宣傳作用,團結人民,依靠人民,狠狠的打擊了敵人,戰勝了來自各方的災害,自然災害等,鼓足了人民勞動幹勁,起到了相當關鍵的鞭策,鼓舞,引導,指導作用。當然現在的文藝創作者,戲曲,影視作者是什麼心態進行創作,演義,各式的宣傳等對國家對人民起到了什麼作用?是歪風邪氣的倡導者,還是清風正氣,正義的宣傳者?人民全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請望你們好自為之吧!還有,一切宣傳作品,戲曲影視等是要經過審視這一關的,也是最關鍵的,是翫忽職守,還是忠心耿耿,認真負責?也是需要高質量,優秀人才把關的。(以上是一點認識,供參考。)


會不會對心理變態的人有所誘導? 這個問題問的夠low的, 拜託,已經都心理變態了,這些電影估計對他們來說可能還不夠變態吧,難道你想問的是對心理變態的人有沒有好的誘導? 應該擔心的是這些類型的電影會不會對身心健康的人有所影響,會不會在內心深處留下些許陰影。


這兩部電影表面上是詳細的描述了犯罪手法,但是更深層的表達了哲學和宗教等方面。極端的個人犯罪不論在什麼時候都是佔少數的,把犯罪歸責於電影的誘導,這完全是很沒道理的藉口,銀行搶劫犯犯罪是被抓了,他說銀行就在那裡,開著門,裡面好多錢,因為銀行誘惑了他,所以他纔去搶劫的,這樣說難道會輕判嗎?一個完整的社會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明知會犯罪而去做,那就要受到懲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