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麵包原理課堂!

麵包基礎

麵包的分類:

麵包按軟硬程度分為軟式麵包、硬質類麵包和松質類麵包。

麵包原料簡介:

原料

麵粉
雞蛋

油脂

乳製品

酵母

改良劑

麵包原料詳解:

麵粉:

1.根據麵粉蛋白質的不同麵粉可分為:高筋麵粉11-15%、中筋麵粉9-11%、低筋麵粉7-9%。高粉主要製作麵包,低粉主要製作蛋糕。

2.影響麵筋的主要因素:麵糰溫度、麵糰含水量、麵糰放置時間、外力作用。

糖的分類 :白砂糖、綿白糖、紅糖、澱粉糖漿、飴糖、糖粉、砂糖。
蛋的特性:
1.蛋大約重50克,蛋白30克、蛋黃20克。其中固形物質25%,水分75%。
2.蛋的特性:起泡性、凝固性、乳化性。
3.影響蛋起泡性的因素有:黏度、油脂、PH值、溫度、蛋的新鮮程度

油脂:

麵包店採用的油脂有黃油是由牛奶里提煉的純凈脂肪熔點28-33°c,凝固點15-25°c。

1.人造黃油是由動物或植物中提取的一種氫化油,熔點35-38°c。
2.起酥油在動物或植物油中加入10-20%的氮氣和氫氣,起發性和可塑性都好,熔點42-45°c。
3.片狀起酥油是加工好的大小薄厚一致的油,多用于丹麥,和千層酥的嵌入油。
乳製品:包括牛奶、酸奶、煉乳、奶粉等。

酵母:

1.酵母是一種生物膨大劑。酵母按耐糖量可以分為耐糖酵母(可以在高糖的麵粉中繁殖)和不耐糖酵母(不可以在高糖的麵粉中繁殖)。還可以分為鮮酵母、活性乾酵母、即發活性乾酵母。我們用的大部分是「即發活性乾酵母」。
2.酵母溫度在0-4度休眠10開始變得活躍20-40是繁殖最快的50-60酵母已經死亡)。
3.即發酵母的用量1-2%。鮮酵母2.5-3%。

食鹽:
鹽在麵包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鹽在麵包中添加量一般為1%--2%左右鹽可以增強麵筋能力。鹽可以使麵糰攪拌時間延長,便於控制麵糰溫度。鹽能抑制酵母的發酵,它具有殺菌能力,也可調節發酵速度。可以使麵包口感更好。

水:

它是麵包主要材料。能夠溶解配方中的各種物質,使麵包更加柔軟,同時也是麵筋形成的必備原料。

探索

01麵包分類

我們首先來講麵包的分類,麵包按照它的軟硬程度我們分為軟脂類麵包,比如軟式麵包,硬脂類麵包和松脂類麵包。

軟脂類麵包,就是我們常吃的一些甜麵包,比如像一些香腸麵包、栗茸麵包等等,它的口感比較甜、柔軟,它一般以蛋、油脂、糖和原料的比重比較多,所以製造麵包比較柔軟,像亞洲國家大部分都是喜歡吃這種軟脂類麵包。

還有硬脂類麵包,比如說像法棍,俄羅斯大列等等,這些硬脂類麵包,它含有的油量、糖和蛋的量都比較少,一般是以摻入少量的全麥粉,甚至以單一麵粉來製作,加入糖油量含量比較低的麵包,像法棍等等的。這一類麵包就是口感比較硬,內部比較柔軟,但是它確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比較健康的一種麵包,比如說像在西方,他們不會每天都吃軟脂類麵包,因為它的營養成分太高,熱量太大,容易導致人肥胖,而硬脂類麵包,因為它裡面可以放入一些乾果,比如核桃、芝麻等等這些果仁,更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

松子類麵包,它是外皮比較酥脆,內部比較柔軟的麵包,像我們的牛角麵包、丹麥麵包。這些麵包它有一個特點,都是要嵌入一定量的油脂來製作的,所以這一類麵包的油脂含量就會特別的大。

02麵包的其他分類方法

麵包按照地域不同,又分為日式麵包、台式麵包、法式麵包、德式麵包等等的,這種按照地域和國家地區不同來分的。

這些麵包有日式的、台式的,亞洲人吃的比較多,像歐洲人喜歡吃像法式麵包比較堅硬的,或者德式麵包。

我們又可以分為按照我們食用的量的多少,可以分為主食麵包和副食麵包,主食麵包在國外以硬脂類麵包比較多,它長期吃對人體沒有太大的影響,像我們的副食麵包,就是我們可以拿出一些零食,或者是中間餐來食用的,比如說一些甜類麵包,就是軟的麵包,我們不能每天都大量的以主食來吃的,吃多了會產生肥胖,但是硬脂類麵包可以天天吃,像西方人每天的主食就是麵包,像我們中國的米飯、麵條一樣。

03原料介紹—麵粉

根據麵粉中的蛋白質的含量不同,可以將麵粉分為高筋麵粉,它的蛋白質含量在11%到15%,中筋麵粉,它的蛋白質含量是9%到11%,還有低筋麵粉,它的蛋白質含量在7%到9%。小麥最表皮那一層,含有的蛋白質是最高的,越往麥子的中心部位,它所含有的蛋白質越少,含的澱粉量越多,所以越往中心部位,那麼它的筋度就越低,因為蛋白質含量直接和麵粉的筋度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製作麵包主要採用的是高筋麵粉,因為它的膨脹性比較好,它能夠使氣體在膨脹過程中,不容易破裂。低粉主要是製作蛋糕,在麵包店裡面,只有高粉和低粉,很少進中筋麵粉,因為中筋麵粉主要做一些饅頭和中點類的,假如說我們要使用到中筋麵粉,我們可以採用高筋和低筋相互搭配,這樣便產生了中筋麵粉。

我們要說一說,高筋麵粉的特點,因為它的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當高筋麵粉吸水之後,它裡面的蛋白質會吸水膨脹,逐漸的形成一個網狀的結構,經過外力的作用,不斷的攪打它,會形成麵筋,也就是說我們拉開的膜。我們可以拿出一塊高筋麵粉,放在水裡面和成一個麵糰,在水裡面搓這個麵糰,最後剩一點點的東西,非常有彈性的,這就是我們的麵筋。在山東,有人喜歡把它做出來之後,用來做麵筋這種的食品。

補充一點:溫度高麵筋形成快。但是麵糰當中有酵母,酵母溫度高了在打面的時候就會開始繁殖,使麵糰不利於操作,所以打面的時候我們最好控制麵糰的溫度在26-28度

04原料介紹—麵粉中的麵筋

我們採用高筋粉主要是利用它的麵筋,影響麵筋的主要因素包括什麼?麵糰的溫度,麵糰的含水量和麵糰放置時間還有外力作用。

麵糰的溫度越高,麵筋形成的越快,反之則慢,所以在冬季的時候,我們會加一點的溫水來和面,使面更容易形成筋力。麵糰的含水量越高麵筋形成越快,含水量越低當然越慢,因為麵粉當中的蛋白質沒有這麼多的水分來吸收,它不能充分的膨脹,相互的交織在一起,形成網狀結構。

還有麵糰的放置時間,特別是在家庭當中用手來和面的時候,如果直接把水和面和好之後,馬上就揉的話,會很費力氣,在西方早期也是沒有打面機的,就將麵粉和水和勻之後放置一段時間,等麵粉當中的蛋白質充分吸收水分,已經形成網狀結構的時候,開始按照一定的方向揉搓這個麵糰,讓它很快形成筋力,這在家庭當中特別實用,很多人用手活面感覺到特別困難,就是因為你放置的時間不夠,麵粉沒有充分的吸收水分。

麵糰的溫度越高,麵筋形成的越快,反之則慢,所以在冬季的時候,我們會加一點的溫水來和面,使面更容易形成筋力。麵糰的含水量越高麵筋形成越快,含水量越低當然越慢,因為麵粉當中的蛋白質沒有這麼多的水分來吸收,它不能充分的膨脹,相互的交織在一起,形成網狀結構。還有麵糰的放置時間,特別是在家庭當中用手來和面的時候,如果直接把水和面和好之後,馬上就揉的話,會很費力氣,在西方早期也是沒有打面機的,就將麵粉和水和勻之後放置一段時間,等麵粉當中的蛋白質充分吸收水分,已經形成網狀結構的時候,開始按照一定的方向揉搓這個麵糰,讓它很快形成筋力,這在家庭當中特別實用,很多人用手活面感覺到特別困難,就是因為你放置的時間不夠,麵粉沒有充分的吸收水分。

還有一個外力的作用,如果只把水和麵粉輕輕攪拌到一起,沒有乾粉,放置不動,它也不會形成麵筋,我們要用外力來揉,這樣的話這個網狀結構才能形成,才能更好的形成麵筋。麵筋是麵包膨脹的必要因素,如果我們將高筋粉輕輕用手和一下,我們並沒有把它弄出來筋的話,烤出麵包的體積不大,原因是它並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相互交織的蛋白質,也就是我們的面膜、麵筋形成。剛開始,這個面膜和好了之後,用手一拉就出來一個窟窿,而且切口也不會整齊,但是我們用機器的外力或者手的外力揉搓這個麵糰,揉搓的越久,麵糰拉開的膜越薄,裡面越通透,所以外力作用對於麵筋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

05原料介紹—油脂

在常溫下成液態的稱為油,在常溫下成固態的稱為脂,統稱為油脂。在麵包里,油脂的種類比較多,比如說我們常用的黃油,像安佳黃油、總統黃油等等的,也有人造黃油,就是經過人工提煉出來的黃油,還有像色拉油、橄欖油等等的。

首先我們來介紹黃油。黃油我們因為它顏色比較黃,我們稱為黃油,也有管它叫牛油,它並不是從牛身上的肥肉提煉出來的油脂,它是從牛乳當中提煉出來的純凈的脂肪,在我們東南亞一帶,像新加坡、馬來西亞把它稱為牛油,我們有時候也稱為大黃油,它的溶點比較低,在28到33度,它的凝固點在15到25度。為什麼要掌握這些呢?因為我們在製作蛋糕的時候,會用到黃油的熔點和凝固點。我們加雞蛋的時候,冷、熱都有關係。 在製作麵包的過程當中,我們加入一些黃油,一是能夠使我們的麵筋更加的潤滑,麵糰也比較好操作,此外,它的營養比較豐富,口感也有乳香味,所以我們在麵包製作過程當中都會加入一定的油脂,至於你加入什麼油脂,根據製作麵包的品種不同,加入的油脂也會有一定量的區別。

第二個就是人造黃油,人造黃油是從動物或者植物當中提取的清化油,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油里含有脂肪酸,人造黃油裡面含有這種脂肪酸,人造黃油它從色澤和口感上接近於正常的黃油,但是它卻不是從牛乳中分離出來的,一般主要是棕櫚油中提煉出來的,因為棕櫚油的價格比較低,經過提煉之後,通過人工加入一定量的附香劑、乳化劑、增香劑來製作出來的。在家庭中製作,我們一般使用真正的黃油比較好,人造黃油長期吃對人體造成一定量的傷害,主要因為這種油在人體的代謝比較緩慢,會在體內產生堆積,會造成人體的肥胖。

接下來我們介紹的是起酥油,它是從動物或者植物當中提取的一種清化油,但是同時它又加入了10%到20%的氮氣和氫氣,加入這個氣體之後,它的起發性、可塑性會更好,像雪白乳化油,就是白色的起酥油,它打發之後,可以練習裱花用,也可以加入一些起酥類的產品,加入起酥油,它的可塑性會更好,麵包膨脹的會更高。 起酥油有液態起酥油和固態的起酥油,我們有的做一些中點裡面,會加入一點起酥油,來打制一些酥類的糕點,它就特別的酥。它的熔點比較高,在42到45度,真正的黃油熔點比較低,醒發的時候溫度過高的話油就化了,容易流出來,做那些起酥類的產品,比如說製作松子類的麵包,那我們一定要用到這種的起酥油,它更容易操作,熔點比較高,不容易造成我們的跑油,等我們以後講牛角、丹麥的時候會詳細的講解什麼叫跑油。 我們製作麵包也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橄欖油。比如說我們製作俄羅斯大禮,我們就不加黃油,加的是橄欖油,或者是色拉油。也有一些小的麵包店為了降低成本,也會加入色拉油。

06原料介紹—糖

我們再來簡單的講解一下糖,糖在麵包當中是主要的原材料。糖可以分為,白砂糖、綿白糖,飴糖,還有澱粉的糖漿、紅糖等等。

首先我們來講講白砂糖,白砂糖是由紅糖經過提純之後加工出來的,白砂糖又分為粗砂糖、中砂糖和細砂糖,在麵包當中,粗砂糖主要是用來做裝飾的,比如說我們做一個乳酪條,撒一點的粗砂糖,裝飾在麵包表面,烤好之後這個糖還存在。但是我們不能用粗砂糖來打制麵包,比如在麵包配方中放入粗砂糖來攪拌的話,因為它顆粒比較大,很難熔化,導致麵包打好了糖還沒有化完,並且因為糖具有一種著色的作用,之後進行烘烤的時候,會使麵包表面的顏色不均勻,有斑點。

砂糖裡面的中砂糖,我們一般很少用到。細砂糖因為它的顆粒比較小,適合我們製作麵包,同時適合製作一些蛋糕,好的細砂糖,比如說像韓國細砂糖,它的顆粒相當的小,如果沒有細砂糖,我們可以用綿白糖來代替。

綿白糖 就是在砂糖進行機器粉碎之後,加入一定量的轉化糖,也就是加了一定的酸性物質,糖在溶解過程當中,如果我們加入酸性物質,糖的分子的鏈就會斷掉,它再次結晶的時候比較困難。綿白糖比較柔軟、細膩,製作麵包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到一些綿白糖,它比較便宜。綿白糖還有一個特點,容易吸潮結塊,所以我們在家庭當中,不要購入太大的量。 還有飴糖,用的最多的飴糖就是葡萄糖,在加入葡萄糖製作麵包,主要的目的是使麵包更加的柔軟,它能夠鎖住水分,有很多麵包裡面會加入一點葡萄糖漿,例如法棍,它的作用是給酵母提供能量,因為法棍裡面沒有糖,加一點點的飴糖酵母會生長的更好。另外飴糖能夠保住水分,加入一點點的葡萄糖漿,使我們的法棍的這個內部會更加的柔軟。

說到澱粉糖漿,我們都知道在製作月餅的時候,會使用月餅的專用糖漿,有的人也使用玉米糖漿,它一般是從玉米當中提煉出來的,它能夠保水,使我們的產品更加的柔軟,它也容易熔化,不至於造成產品的著色不均,所以我們製作月餅的時候,都會加入大量的澱粉糖漿。紅糖它主要是甘蔗或者甜菜,在提煉糖的時候的初步生成的糖的物質,它裡邊並不是非常純的糖的分子在裡面,它含有其他的雜質。

紅糖在西點當中,主要有這麼一個目的,一是增加產品的色澤,因為用了紅糖顏色比較紅,可以製作餅乾或棗糕等。我們也在麵包里加入一些紅糖,主要用來提高它的風味,紅糖有特殊的香味和改變麵包的顏色,有時做一些特殊的麵包,會加一些,比如說像裸麥粉,我們糖改成紅糖,這個麵包的顏色就會更加的深紅。

07原料介紹—乳製品

乳製品在我們麵包當中應用較多,包括牛奶、酸奶、奶粉、煉乳等等的,這些乳製品在麵包當中的作用主要是給麵包增加風味,如果麵包里沒有乳製品可不可以?可以,法棍裡面就沒有,像軟脂類麵包都要加一定量的乳製品,來提高麵包的口感和它的風味。比如說製作麵包的時候,加一些牛奶,來改善麵包的營養價值和它的口感。製作蛋糕時加入一定量的酸奶,來改變蛋糕的口感。而製作麵包的時候也會加入一定的煉乳,這樣使麵包更甜,乳味更濃。其實製作麵包的時候,不能夠全部加入牛奶來代替水,因為牛奶的蛋白質並沒有經過高溫,韌性比較強,有些人製作土司的時候,全部加入牛奶,結果製作出來的土司卻比較硬,韌性很好,但是起發的效果並不好,原因就是加入牛奶太多,它的韌性太強。

一般我們製作麵包的時候,以最多是50%的量來加,比如水量是100克,我們最多加50克的牛奶,這樣麵包會更加的柔軟,如果你加到70克的牛奶,加了30克的水,反而沒有加50克的牛奶和50克水的麵包柔軟。我們加奶粉沒有事,因為奶粉在製作過程中經過高溫乾燥,它的蛋白質經過高溫之後,已經把它的韌性破壞掉了,所以我們麵包當中加的時候,一般配方裡面都加入奶粉,我們奶粉比較多,它使麵包更加的柔軟。

08原料介紹—酵母

下面我們重點講一講酵母,酵母是一種膨大劑中的一種,膨大劑分為生物膨大劑和化學膨大劑,酵母屬於一種生物膨大劑。它是一種活性的單細胞的一種微生物,酵母按照它的耐糖量可以分為耐糖酵母,也可以稱為焦糖酵母,它在糖的含量比較高的配方里,能夠存活。還有不耐糖酵母,我們稱為低糖酵母,它放在含糖量比較高的配方裡面,繁殖能力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繁殖速度比較慢。

酵母還可以分為鮮酵母、活性乾酵母、計發酵母,現在家庭當中我們使用的計發、活性乾酵母比較多,因為它保存期比較長,保存的環境沒有那麼苛刻,而鮮酵母,它主要是由人工培養的酵母液經過壓榨,脫水製成的,它需要冷藏運輸和冷藏來保存,它的保存期也比較短,但它的膨脹力和進爐之後的爆發力量,卻好於計發乾酵母,但是它並不適合家庭使用。因為我們家庭當中,今天可能做麵包,要隔很久才做下一次麵包,等下次做麵包的時候,這個酵母已經失效了,並且鮮運輸也十分麻煩。

現在活性乾酵母用的也比較少,因為它在使用過程中需要用溫水進行活化,來激活酵母,因為酵母脫水之後進入休眠的狀態,要讓它繼續繁殖,就要加溫水激活它,使它開始繁殖,現在這種酵母已經基本上退出市場了,現在大多數使用的計發的乾酵母,它使用比較簡單,可以直接加入到麵粉當中進行攪拌,完成發酵就好了。現在又出現一種比較新的酵母,叫半乾酵母,它界於鮮酵母和計發酵母之間,它需要冷凍保存,使用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加入到這個麵粉當中去攪拌,它比鮮酵母保存期更長。現在小包裝的還很少,像一些大的工廠裡邊,因為它用的量比較大,使用這種酵母比較多。

我們再來談一談溫度對於酵母的影響,酵母在0到4度的時候進入了休眠的狀態,繁殖的速度降到非常非常的低,當十度的時候,它開始逐漸的活躍起來,開始進入緩慢的繁殖狀態,在20度到40度期間,它是繁殖最快的,所以我們在醒發麵包的時候,都會定到28到32度,或者36度到38度,根據不同的麵包我們不同的調解一下。溫度在60度以上的時候,酵母繁殖能力逐漸的下降,在70度左右就已經死亡了,當然這個溫度不是那麼確切,大概是50度以上,酵母的繁殖能力開始下降,逐漸的開始滅活。

酵母的用量,需要仔細的講一下,像計發酵母的用量是1%到2%,我們做中總面的時候,用的量相對低一些,我們可以用1%左右,如果用直接法來打麵包的時候,用的量要稍微高一點,用到1.2%到1.5%左右,如果麵包配方當中糖量和鹽量含的比較多的時候,那麼用的量就要稍高一些,在1.8%到2%左右。鮮酵母我們用的量要高一點點,因為鮮酵母含有一定的水分,所以要2.5%到3%左右,就是一百克的麵粉你要加2.5克到3克的鮮酵母,它的發酵才比較好。酵母的用量一定要準確,如果酵母的用量比較低,發酵的時間就比較長,那就容易使麵包表皮產生龜裂,有硬皮,和酵母繁殖時間過長的時候,它裡面產生的乳酸就比較多,那麼麵包酸味比較濃。但是你酵母的量太大也不行,因為酵母的量太大,它產生的氣體太多,但是麵糰並沒有完全的成熟,還沒有完全醒好,但是個頭已經夠了,烤出來的麵包它就口感比較粗糙,口感也會很差。

問答環節

Q請問老師可以不用麵包改良劑嗎

A可以。改良劑主要是改變麵包的軟度和麵包的含水量。大量生產我們一定要加。家庭可以不以不用。

Q請問麵包在不用防腐劑時可以放幾天?

A夏季2天,冬季3-4天。但是一定是密封狀態。

Q請問有什麼辦法能讓麵包第二天不變硬?

A1、麵包冷卻後馬上包裝。

2、溫度越低麵包老化越快(變硬)可以再次加溫。

Q請問不喜歡吃甜,配方里可以減糖量嗎?如果減了要加酵母嗎?

A如果是軟麵包減少糖的含量麵包就沒那麼軟了。如果是家庭做可以減糖。不需加酵母。

Q請問市場上常見的高筋麵粉哪種品牌的蛋白質含量最高,添加劑相對少些?

A我們常用的有綠馬頭、金象等等。

Q請問是蛋液起泡越多,麵包越鬆軟嗎?

A麵包不是蛋糕蛋不需要打起泡。但是蛋的含量高麵包會軟。

Q請問有沒有無糖麵包適合高血糖高血壓的人吃,是用哪種代替呢,烤出來的麵包是不是顏色泛白?

A最好吃一些硬質類麵包,還可以用木糖醇代替砂糖。

Q請問麵包用發酵機發酵的時候,水溫和氣溫分別是多少呢?

A麵包發酵溫度28-36度。水溫要看環境溫度。冬季加溫水,

夏季加冰水。不過製作好的麵糰應該控制在26-28度。

更多精彩內容

歡迎關注烘焙來了公眾號hongbeill

微信號hongbeilaile5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