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5萬多個國際愛心包裹發往尼泊爾、柬埔寨、緬甸和納米比亞。以熊貓爲主視圖的愛心包裹包括書包、文具、美術用品、益智玩具、生活用品等,每個價值100元,不僅品類豐富、而且實用性很強。國際愛心包裹受到了受益國政府、民衆,尤其是學校和孩子們的歡迎。2019年,國際愛心包裹項目計劃發放20萬個以上包裹,未來三年,項目力爭完成100萬個包裹的發放。目前,已經有緬甸、尼泊爾、柬埔寨、納米比亞、巴基斯坦、老撾等1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爲首批國際愛心包裹合作伙伴國。

  國際愛心包裹項目只是中國扶貧基金會衆多國際援助與發展項目之一。中國扶貧基金會成立於1989年,是被民政部首批認定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國際愛心包裹的資金全部來源於阿里巴巴公益寶貝愛心網商的捐贈。中國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祕書長陳紅濤表示,國際愛心包裹向受益國小學生傳遞了來自中國人民的愛心,實施國際愛心包裹項目讓更多中國公衆有機會參與到國際公益項目之中,通過項目實現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普通民衆之間的連接,搭建了友誼之橋,促進了民心相通。

  2005年至今,中國扶貧基金會已經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人道主義救援和長期發展援助項目,累計投入資金物資超過1.6億人民幣,惠及約45萬人次,涉及緊急救援、設備援助、NGO能力建設、醫院建設、學校供餐、大學生資助及社區綜合發展等項目。“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扶貧基金會更加快了國際化步伐,在埃塞俄比亞、蘇丹、烏幹達、尼泊爾、緬甸和柬埔寨等國家開展了長期發展援助項目。2015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在緬甸、尼泊爾正式註冊成立辦公室。

  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有200多萬人口,而在大街流浪乞討的兒童少年就高達十萬。儘管埃塞俄比亞政府重視教育,所有公立小學均不收學費,但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喫不上早餐和午餐,學生的逃課率和輟學率非常高。中國扶貧基金會於2015年開始,在埃塞俄比亞和蘇丹進行學校供餐項目,目前在兩個國家覆蓋了51所學校共9747名學生,爲他們提供在校期間的免費餐食。

  學校供餐明顯提升了出勤率,減少了輟學率。貧困家庭的兒童會因爲免費餐食供應而留在學校中,不會因爲沒有飯喫而上街乞討、打工。學生的課堂表現變好,注意力集中,成績提高。此外,在埃塞,中國扶貧基金會還組織貧困學生的母親提供了媽媽團的工作崗位,在學校爲貧困學生製作午餐,解決了部分貧困婦女的生計,並且通過供餐管理、採購和倉庫管理等工作提升了婦女的職業技能。

  “感謝中國人民的愛心,三年多如一日,這是一份讓人感動的承諾。”埃塞俄比亞前第一夫人羅曼·塔斯法耶表示,我們已經看到學生營養情況有所改善,學生們在課堂上能夠更加專注,開始取得好成績,並以優異的表現晉升到下一年級。

  中國扶貧基金會緬甸辦公室的工作主要包括公平優質教育、國際志願服務、水健康和衛生等。其中,緬甸胞波助學金項目爲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全日制在校貧困大學生提供經濟資助和成才支持,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截至目前,項目累計支出600萬元,項目受益大學生達到1300名。

  Ma Aye就讀於緬甸曼德拉高等學院,是動物學專業的學生。這個美麗愛笑的姑娘還有個小她兩歲的弟弟。姐弟在幼兒時就父母雙亡,姐弟二人靠親戚撫養。 Aye的叔叔說,Aye非常聰慧、非常懂事,很感激中國扶貧基金會能給Aye提供助學金,這樣Aye就可以購買一些很實用的教輔書、多參加一些英語和計算機方面的培訓課程,爲將來找到好的工作提升技能和競爭力。

  緬甸教育部高等教育廳副廳長內溫烏表示,我們同中國扶貧基金會有着良好的合作,他們提供“胞波助學金”這樣的資助,對於我們國家非常有益,可以讓我們的學生接受優質的教育。基金會不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給予援助,而且給我們的基礎教育也提供幫助。這也是對緬甸未來的承諾。

  (經濟日報 記者:廉丹責編:胡達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