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5万多个国际爱心包裹发往尼泊尔、柬埔寨、缅甸和纳米比亚。以熊猫为主视图的爱心包裹包括书包、文具、美术用品、益智玩具、生活用品等,每个价值100元,不仅品类丰富、而且实用性很强。国际爱心包裹受到了受益国政府、民众,尤其是学校和孩子们的欢迎。2019年,国际爱心包裹项目计划发放20万个以上包裹,未来三年,项目力争完成100万个包裹的发放。目前,已经有缅甸、尼泊尔、柬埔寨、纳米比亚、巴基斯坦、老挝等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首批国际爱心包裹合作伙伴国。

  国际爱心包裹项目只是中国扶贫基金会众多国际援助与发展项目之一。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于1989年,是被民政部首批认定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国际爱心包裹的资金全部来源于阿里巴巴公益宝贝爱心网商的捐赠。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陈红涛表示,国际爱心包裹向受益国小学生传递了来自中国人民的爱心,实施国际爱心包裹项目让更多中国公众有机会参与到国际公益项目之中,通过项目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通民众之间的连接,搭建了友谊之桥,促进了民心相通。

  2005年至今,中国扶贫基金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人道主义救援和长期发展援助项目,累计投入资金物资超过1.6亿人民币,惠及约45万人次,涉及紧急救援、设备援助、NGO能力建设、医院建设、学校供餐、大学生资助及社区综合发展等项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扶贫基金会更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在埃塞俄比亚、苏丹、乌干达、尼泊尔、缅甸和柬埔寨等国家开展了长期发展援助项目。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在缅甸、尼泊尔正式注册成立办公室。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200多万人口,而在大街流浪乞讨的儿童少年就高达十万。尽管埃塞俄比亚政府重视教育,所有公立小学均不收学费,但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吃不上早餐和午餐,学生的逃课率和辍学率非常高。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15年开始,在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进行学校供餐项目,目前在两个国家覆盖了51所学校共9747名学生,为他们提供在校期间的免费餐食。

  学校供餐明显提升了出勤率,减少了辍学率。贫困家庭的儿童会因为免费餐食供应而留在学校中,不会因为没有饭吃而上街乞讨、打工。学生的课堂表现变好,注意力集中,成绩提高。此外,在埃塞,中国扶贫基金会还组织贫困学生的母亲提供了妈妈团的工作岗位,在学校为贫困学生制作午餐,解决了部分贫困妇女的生计,并且通过供餐管理、采购和仓库管理等工作提升了妇女的职业技能。

  “感谢中国人民的爱心,三年多如一日,这是一份让人感动的承诺。”埃塞俄比亚前第一夫人罗曼·塔斯法耶表示,我们已经看到学生营养情况有所改善,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更加专注,开始取得好成绩,并以优异的表现晋升到下一年级。

  中国扶贫基金会缅甸办公室的工作主要包括公平优质教育、国际志愿服务、水健康和卫生等。其中,缅甸胞波助学金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全日制在校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和成才支持,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截至目前,项目累计支出600万元,项目受益大学生达到1300名。

  Ma Aye就读于缅甸曼德拉高等学院,是动物学专业的学生。这个美丽爱笑的姑娘还有个小她两岁的弟弟。姐弟在幼儿时就父母双亡,姐弟二人靠亲戚抚养。 Aye的叔叔说,Aye非常聪慧、非常懂事,很感激中国扶贫基金会能给Aye提供助学金,这样Aye就可以购买一些很实用的教辅书、多参加一些英语和计算机方面的培训课程,为将来找到好的工作提升技能和竞争力。

  缅甸教育部高等教育厅副厅长内温乌表示,我们同中国扶贫基金会有着良好的合作,他们提供“胞波助学金”这样的资助,对于我们国家非常有益,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接受优质的教育。基金会不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给予援助,而且给我们的基础教育也提供帮助。这也是对缅甸未来的承诺。

  (经济日报 记者:廉丹责编:胡达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