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是採用人工技術手段,改變自然光溫條件,創造優化動植物生長的環境因子,使之能夠全天候生長的設施工程。隨著科技的發展,設施農業對於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縱觀全球,以色列、荷蘭、美國、德國、日本等國設施農業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我國自20世界50-60年代開始逐步推動設施農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設施農業取得很大的進展,但較之於發達國家,我國的設施農業在技術和運營層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現在國內目前許多設施農業蔬菜園區,都存在設施質量差、技術水平低,管理混亂、成本高,效益低的問題。而一些中小蔬菜合作社普遍存在病蟲害束手無策、蔬菜品種單一、附加值低、銷售渠道少、產品難銷的困境。

由於在生產端的產品不具備個性化、品牌化、規模化、效益化,在供應端和消費終端就自然出現採購難、品質差、蔬菜農殘重金屬等憂患,這成為了阻礙我國設施農業快速發展的瓶頸。

如今生鮮新零售的浪潮已經到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升級,如果缺乏在生產端對蔬菜品質和標準化的實現,那麼對生鮮新零售發展而言,無疑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和阻礙。如何解決這一掣肘瓶頸呢?需要一場生產端的新農業革命。

我們只有按照好的設施、好的種子、好的技術、好的平臺這種理念,將傳統蔬菜園區和碎片化的設施種植,通過轉型升級和整合,實現具備智能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效益化的新農業,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推動生鮮新零售的快速發展,產生巨大的市場價值空間。通過轉變運營思路,把市場式農業轉變變成訂單式農業,把農民變成農業的產業工人,讓設施蔬菜的生產實現統一種植計劃、統一農資供應、統一種植培訓、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種植管理、統一種植標準、統一質量檢測,能夠讓農民受惠,能夠讓消費者放心,才能實現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山東啟迪農科致力於設施農業現代化技術和運營模式的創新,針對傳統設施農業發展瓶頸和短板,所研發的C919-A/B型冬暖溫室與啟迪農科陽光蔬菜工廠綜合體項目,代表著新農業的先期探索。通過生產標準化、個性化、定製化、規模化產品的能力,通過「三產融合」的運營模式,打造現代設施農業的典範和標杆。

例如,啟迪農科所設計陽光蔬菜工廠玻璃溫室,其中的智能化設計:是集一整套智能控制、管理、採集、檢測、分析一體化系統,都能讓園區的工作人員明白,省心,放心,工作的效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人工成本也減下來了。我們的設計理念:「堅持科學、實用原則;堅持提高土地資源使用率、節能、節水、高效的原則;堅持陽光蔬菜工廠結構用材以及設備選購先進、可靠、適用的原則。」

而啟迪農科C919-A/B型冬暖溫室創新設計,則解決了長江南北冬季種菜問題,即使在北緯37度以南地區,標準光照條件、無輔助加熱前提下,晚上最低溫度12度;長壽命設計:30年(新型燕窩式土牆高溫大棚使用壽命10年);智能化設計:整套智能控制、管理、採集、檢測、分析系統;機械化設計:機械化達到70%,節約人工70%;運營成本低:用工30%(土牆溫室100%),折舊攤銷3.3%/年(土牆溫室10%/年),維護費用2元/平方米;模塊化設計:施工速度快,2萬平方陽光蔬菜工廠施工週期30天;精準溫控、光控、水肥一體產量高、品質好,增加產量15%-20%;智能輔熱系統:空氣源加熱水儲能輔熱,導軌式水暖輔熱,石英燈輔熱加補光;無土牆設計:土地利用率高91%(新型燕窩式土牆高溫大棚土地利用率47%);管道式棚內軌道:採用無縫鋼管耐腐蝕、強度高,既可以做棚內小車軌道,又可以做空調末端,冬天釋暖,夏天釋冷軌道臭氧滅菌作業車、採摘車作業、移動登高維修車的方法,走的是一條低成本、高價值的智能化工廠化蔬菜產業創新發展之路。

對於設施農業來說,設施是基礎,種子、技術是核心,平臺是支撐。對於進軍生鮮新零售的企業而言,需要尋找到最佳的供應商合作夥伴,有了產品線這樣堅實的基礎,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實現長久的發展而不是炒概念般的曇花一現。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