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華人華僑藍皮書: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8》在廈門發佈。東南網記者 李霖

  東南網4月10日訊(本網記者 李霖)4月9日下午,《華人華僑藍皮書: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8)》在廈門發佈。

  華僑華人藍皮書主編、華僑大學教授賈益民在發佈會上介紹,《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8)》主題圍繞“華僑華人與文明交流”,內容涉及“華僑華人與中國形象”“華僑華人與文明交流”“華僑華人及其生存發展”和“華僑華人及法規政策”四個方面,主要研究華僑華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及其在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

  據介紹,《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8)》在與近兩年華僑華人藍皮書一直關注的一帶一路’與華僑華人”一脈相承的同時,更側重於“華僑華人的中華文化認同與傳播”方面。研究方法上,更注重通過計量研究、實地調查,獲得第一手鮮活資料,深入探究海外華人華僑生存現狀。

  當天,由華僑大學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華僑華人藍皮書重大工程啓動八週年紀念暨《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8)》發佈會在華僑大學廈門校區舉辦,衆多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展望華僑華人研究的新目標和新方向。

  華僑大學副校長劉塨致辭表示,穩步推進“僑校+名校”的發展戰略是華僑大學的發展方向和責任使命,其中加強涉僑學科建設,做強涉僑特色新型智庫,是重中之重,“華僑華人藍皮書任重道遠,大有可爲。”

  “把冰冷的數字變成有溫度的研究是擺在學者面前的一個嚴肅課題。”廈門大學教授、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表示,《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8)》突出了大數據時代特色,量化研究比重大,具有宏觀的比較視野。她認爲,講好華僑華人故事意義重大,“把有意義的事情講成有意思的故事,需要學者們不斷探索探討。”

  《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1-2018年》典藏版及《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8)》 東南網記者 李霖

  現場還進行了《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1-2018年》典藏版發佈儀式。據介紹,華僑大學華僑華人藍皮書重大工程於2011年啓動。九年來,華僑華人藍皮書先後獲得六項大獎,其中包括三個年度的皮書獎,以及三個年度的皮書報告獎。此外,2014年以來,華僑華人藍皮書每年均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學術出版項目”標識院外皮書書目的使用資格。《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1-2018年》典藏版的發佈,是華僑華人藍皮書重大工程啓動八週年成果的集中展示。

  “華僑華人研究的一顆種子在華大培育、成長、開花結果。”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會政法分社社長王緋表示,華僑華人地域分佈廣,數據收集難度大。華人華僑藍皮書所提供的資訊和研究成果爲社會各界提供了一個有關華僑華人問題的信息交流、理論研究、政策建議的窗口。

  (李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