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Read not to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② 不要死扣外形,死於形下。由外在形體求內在精神,是刻舟求劍,由內在精神通達外在形體,是一步登天。

③ 其實古傳歌訣是怎麼來的?也不是先有歌訣,而是根據實際來的。學拳之悟,不是悟古歌訣,也不是悟老師的口訣,而是借著歌訣口訣,有了契機,悟出產生歌訣的東西。

陳凱歌一部道士下山的電影,裡面說武功有三層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看完電影之後看見一篇影評陳凱歌和李安之間隔著什麼? 裡面說:

王家衛《一代宗師》裏說武功境界有三層。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像陳導這樣的高手,是早早就見了自己。認識了自己,做了自己,表達了自己,在一個適合的時段上,《霸王別姬》噴薄而出,便是成名之時。但若只見自己,不接著往前走,就是「我執」,執著在自己這裡了,看不見其它東西了。作繭自縛,難免腐壞。只見自己不見人,就會有楊婧說的不尊重常識。所謂常識,便是眾生心中的東西。所謂見了眾生,就是我沒有了,放下了,以眾生心為我心,合二為一,這樣的人,必定尊重常識。他看到的,就是眾生眼睛裡的。他表達的,就是眾生心裡有的。把我放下的這個過程和其功力,就是梁寧說的「戒」。

 太極有個講法,「十年開一宗」,是說十年就可以成為一個宗師,但是「一代」這個概念就太大了,沒有具體的定義。怎麼去表現「一代宗師」?必須要經歷過什麼的人才有這個資格?最後我覺得他必須經歷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就是影片中宮二說的「不迷不成家」;見天地,就是心裡要裝得下世界;見眾生,就是要把學過的東西回饋眾生。這三個階段是「一代宗師」必須達到的境界,否則你就只是「高手」,而不能成為「一代宗師」。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一句臺詞是被傳誦得最多的臺詞之一,這句臺詞是從哪裡來的呢?編劇徐皓峯在接受騰訊娛樂的專訪時說,這句臺詞是三位編劇的得意之筆,它的原型來自於「三家相見」,是從明朝開始相傳的,特別神祕的道家理念。

見自己——見自己的優勢和弱勢,見自己的心性和軟弱。

見天地——見侷限,見自身的渺小。

見眾生——就是要把你所學的教給別人,能夠啟發別人才叫見眾生。

好了,扯完電影,小說,該說武術和纏論了。看完《逝去的武林》三部曲,總是有些問題糾纏著我,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提不起來,也放不下。怎麼辦?正好通過思考把文章寫了,文字債還掉一點算一點。

網路上對纏論的評價褒貶不一,印象最深的兩篇其中一篇以前文章中貼過,另外一篇意思也大概差不多,主要就是說纏論是完全剽竊波浪和混沌理論的核心思想,內容艱澀難懂,用起來千人千纏,最終效果和作者宣稱的絕對安全的絕對性戰勝市場差別太大。就像題記中說的一樣,我不關心這個評論的內容,而更關心發問者的動機和點評者的反應。

綜合一下大概有以下幾種分類:

小白型:一臉無辜蠢萌的樣子,聽過纏論,看過一點,但是無法深入。在生活中往往得少為足,一般出生在什麼階層就停留在那,無法逾越。

牆頭草:中國教育制度下的標準化產物,一切以耳朵為導向,俗稱貴耳賤心。今天聽到喫玉米可以減肥,就買玉米,明天聽到喫綠豆能提高智商就買綠豆。在生活中為「別人」而活,沒有主見,沒見過「世界」所以也沒有世界觀。出生在中下階層,矢志不移的安在於斯。

唯恐天下不亂的躁動者:一般是年輕人為主,喜歡煽風點火,自稱星星之火。好鬥,但是經不起推敲,比重不小。生活中有的隨年齡增長會從憤青變成文青,或者屌絲。幾乎一生在本階層活動,偶爾打破天花板,經常又掉回去。

自作聰明:這類人的特點是偷心不死,縱觀之往往弊大於利。那些自稱發現天下祕密的,要做出驚天動地偉大事業的就是這類,最近香港港獨人士中多為此類。會思考,但是動機不純,打破階層後,如不能洗心革面,則掉回原來,甚至更低的階層。

實用主義:這是世界上眾多政治家的共同顏色,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即是旗幟,做得到還是少數,多數走偏了,就成了自私自利了。這類人可以超越階層,但是如果不回正道,必然孑然一身。

實事求是:這是人類進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體現。比實用主義高級在見路不走的選擇邏輯上。實用主義是一切以實惠,利己出發,格局被限。就像當下美國人和美國,即是最典型的實用主義,只要是利己的,那麼就是拿來主義,就是我可以全民持槍還不講道理,可以為了石油,國際霸權開戰,不予餘力輸出所謂的「民主」,一切以保證我的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不介意兩面三刀,沒有所謂的道德仁義。而實事求是,必須是在瞭解了自己的侷限後,從更大的格局出發,尋找真理,並實踐真理。

墨家(內聖外王):摩頂放踵以利天下。這個不多說了,一句話解釋。纏師說過:沒有人有資格感謝本ID。纏師所為,不是為了自己,更不是為了培養幾個所謂的金融戰士。你感不感謝,認不認可,和他都毫不相干,做即是意義。

這篇文章是寫在《證券混沌操作法》讀完之後的,也算是個特別的緣起。四度空間市場輪廓裏的價值中樞,波浪裏的母浪子浪,時間窗口裡的共振與預測公式,混沌裏的分型,趨勢,線段破壞。基本可以拼出纏論的核心思想了。孰先孰後?我不是太在乎。相信你每次乘飛機的時候也沒有因為懷特兄弟剽竊飛鳥的空氣動力學而怒言你們這幫孫子,讓我跳下去。更沒有在看盜版電影的時候對導演與電影公司心生內疚。而為什麼你會對纏論有如此大的憤恨與恐懼呢?我想了想,大概是這幾個原因,以你的智慧你學不會,纏師給你設的門檻成功的把你攔在外面;被纏師當年提過款,心懷仇恨;學會了卻想毀掉祕籍的?想來不會那麼無聊。這就是我大概能想到的動機了。你的動機決定了你可以走多遠。而世界上最悲哀的事,就是因為無聊的東西而浪費一生,又因為無知而錯過了真正的好東西。

通過習纏,閱讀原文,悟入的,建立了系統,經歷了對纏論的懷疑,肯定,實證之後,去腐存新不僅學到了「纏師的東西」,還有了自己的東西,那必然是見到了自己。說收益,那都是錯,只剩下要不要,要多少的問題了。

於十年中,廣閱天下事,悟得原本纏論不過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於其他理論無貴賤之分,於技術分析多一個派別。由纏入禪是見到了天地。

這許多個0之前,沒有那個1你肯定是不安寧的,有形有相的必然有始有終,沒有永恆的利益,也沒有永恆的生命,你的價值在哪裡,你是誰?父母未生時來自哪裡?死後去向何處成為了唯一的疑問,破參之時,方可見眾生。

到此,再問收益的,已經錯上加錯無可救藥了,懷疑纏師08未逃頂的,纏論技術有限性的,我不會和你爭辯,也不會告訴你那些靠纏論財務自由的人在想什麼,長什麼樣子。你,一旦有疑,便不適合學習纏論,還是另學其他吧。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