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識別號

38253

篇 名

民主行政與永續發展:比較臺灣與香港環境影響評估制度與運作

並列篇名

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ar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in Taiwan and Hong Kong

作 者

湯京平(Ching-Ping Tang)

刊 名

問題與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39卷8(2000/08)

頁次

17-35


本篇是從臺灣、香港的環境影響評估制度(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來探討其民主化參與及經濟發展的關係。從理論層面來看,民主參與、環境經濟發展是兩個站在天平兩端的力量之抗衡,另外如環境理性、集體、綜觀、科技、長期性思考等特色,與民主政治的邏輯也並不十分契合。然而從歐美自70年代後的社會運動觀之,民主政治比獨裁政權對環境更友善等事實,顯示出以利益為導向的理論體系,已產生大量實證的異例。
本篇提及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產生政治上的壓抑、經濟上自由的民主化社會,所以像是EIA則是掌握在行政官署手中,雖是專業人士的評估,但也少了民眾參與的激盪。但在不斷學習之下,對於公共事務的政策性參與也逐漸提升,像是六四學運、九七抗爭都是明顯的參與性行為。臺灣則是民間與政府的努力下,在制度的合理性與環境利益對抗財團利益等方面,是比較能發揮其功能的,尤其是公共參與的強調,更是臺灣明顯的民主性的特徵。臺港的EIA比較上,雖然臺灣有較強的公共參與性,可是耗時費力,三、五年之譜乃正常之事,而香港在官署的專業人士判定之下,往往可以用很短的時間結案,以效率而言確實相當理想。
香港從英國殖民至如今中共的統治之下,都秉著「積極不幹預」原則來降低非經濟因素對市場的幹擾,但在透過EIA為經濟環境把關方面的表現,並不比民主化之後的臺灣更能維護弱勢團體的利益。雖然臺灣尚無法與歐美國家對於環境保護上的努力與成就相提並論,但與過去非民主化前來看,已有長足之進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