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核心區,陸家嘴金融城高樓鱗次櫛比,是國內金融機構最密集的區域,有數十萬白領在這裏辛苦打拼,他們中的許多人通過地鐵上下班。

  在工作日早高峯擠地鐵是什麼感受?“進地鐵前是吳彥祖,出地鐵變成蘇大強!”在陸家嘴某金融服務機構上班的張先生這樣形容道。

  家住南匯、就職於陸家嘴某保險機構的邵小姐向記者介紹:“每天早上6點多就起牀,8點15分左右到陸家嘴站。早起主要是想避開早高峯。”

  “不坐地鐵,人太多了,寧願起早坐公交車。”一位家住浦東南碼頭的楊先生對記者無奈地表示。

  //

  陸家嘴站

  人多線少,運力相對緊張

  //

  陸家嘴地鐵站位於上海浦東世紀大道陸家嘴環路口,這裏僅有一條地鐵2號線經過,另有一條14號線正在建設中。該站不僅處在陸家嘴金融城的核心位置,而且附近還集中了東方明珠、上海海洋水族館等旅遊熱門景點。

  4月1日早晨,陸家嘴地鐵站裏熙熙攘攘。伴隨着“叮咚叮咚”的提示音,地鐵門緩緩開啓,下車的乘客未等門完全打開,便從站臺閘口湧出,上車的乘客挪進車廂,前胸貼後背,像擠在罐頭裏的沙丁魚。

  上午8點36分左右,一趟2號線停靠在陸家嘴地鐵站。《國際金融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出站閘機口幾乎快被人羣淹沒,不到1分鐘,排隊過閘的隊伍已經觸碰到牆角,乘客活動空間較小。

  前往國金中心出口方向的乘客絡繹不絕

  家住徐彙區的張超(化名)在一家基金公司擔任基金經理,公司辦公地點設在陸家嘴。張超對記者介紹說,他每天需換乘2趟地鐵到陸家嘴站,兩點一線的往返已經持續了近十年。

  “由於公司在8點到8點半之間要開投研晨會,所以我每天很早趕地鐵。但明顯感覺現在坐地鐵的人比以前更多了,稍微晚2分鐘上車,就會因擁堵耽誤至少10分鐘。”張超感慨道。

  另一位家住浦東三林的乘客樂小姐向記者表示,她在東園路某金融大廈裏工作,上班需要6號線換2號線,會經過世紀大道和陸家嘴兩個高人流量站點,“每天上班路上,簡直就是噩夢”。

  而一旦遇到線路故障等意外情況,更會讓人叫苦不迭。樂小姐曾因2號線故障導致等車時間接近半小時,數次排隊之後才擠上車,下車時陸家嘴站早已是人山人海。

  家住浦東南碼頭的楊先生對記者表示,他在陸家嘴工作2年多了,每天9點上班,爲了出行通暢,會選擇搭乘7點半左右的公交車上班。

  “到公司其實時間還很充裕,這樣比擠陸家嘴早高峯的地鐵好。”像楊先生這樣選擇公交車的也不在少數。

  一位協助地鐵引流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言,他是外包公司的職員,工作時間爲7點15分到9點15分,重點負責陸家嘴上班高峯時段的人流疏導、乘客答疑與問詢服務。

  “工作日的陸家嘴站比較忙碌,來來往往都是人,看得我有點眼花,尤其是在高峯時間段。另外,這裏有多個上海熱門地標,每逢節假日,前來打卡拍照的遊客絡繹不絕,我還得兼任東方明珠等附近熱門景點的出口嚮導指引工作。總體來說,一個地鐵站承擔這麼大的客流量,運力相對比較緊張。”這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

  世紀大道站

  4線換乘,8點就開始擁堵

  //

  鄰近陸家嘴站的世紀大道站,4條地鐵線路(2/4/6/9號線)交匯於此,地下共分三層,十多個出入口交錯分佈,龐大的人流量和嘈雜的腳步聲勾勒出了上海換乘客流量最大的地鐵站點。

  記者於早上8時左右來到位於2號線的世紀大道站,距離大部分人上班的時間還有一小時,但該站地下過道和樓梯上已經站滿了人。

  “這個站幾乎每個時間段都是高峯,這麼多條線路都在這裏換乘,到大晚上還是有很多人,絲毫不輸普通站的高峯期。”一位着急趕4號線的乘客行色匆匆地對記者表示。

  爲了分散人流量,從6號線換乘2號線,在特定時間段內,部分路面屬於限行狀態,高峯時期隊伍只能緩慢向前挪動。由於6號線車廂節數較少,在上班高峯時段,有乘客等了好幾趟車還擠不上,是常有的事情。

  “世紀大道這一站下車的人最多,基本每次能下半車人。前面浦電路站下的人也很多,那裏金融機構也不少。熬過這兩站,便能輕鬆不少。”搭乘6號線的一名乘客對記者說。

  相比早高峯,這名乘客用“絕望”一詞來形容晚高峯的感受。“晚上6點前後,在這裏換6號線,從車門口到等候臺,其實這段還挺寬敞的,一直到上下行樓梯,全部都擠滿人,擡眼望去黑壓壓的一片。”

  一位在陸家嘴附近工作的基金公司研究員認爲,目前上海地鐵還是很方便的,線路多,四通八達,身邊的同事大多選擇地鐵出行,“9點前必須到崗打卡,我通常7點30分起牀,30分鐘地鐵就能到公司,只要早起,便不會遭遇世紀大道和陸家嘴站的異常擁堵。”

  //

  周邊站點

  出站擁堵,有乘客翻越護欄

  //

  相比世紀大道和陸家嘴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位於地鐵9號線的商城路站位置稍次,但高峯時期擁堵情況也不相上下。

  3月27日至28日期間,有乘客連續向記者反映,早上8點50分左右,商城路地鐵站出站閘口過於擁擠,有部分乘客不遵守排隊規則,隨意翻越欄杆,影響後續行人的出站。

  “當時天氣比較陰冷,能明顯感受到‘倒春寒’。早上排隊出站的人明顯比平時增多,出站閘機口前全排滿了人。其中,至少有5名乘客隨意翻越欄杆,我從下車到出站至少花了20分鐘。”該乘客向記者回憶道。

  該乘客抓拍的違規翻越欄杆現象

  現場黑壓壓的一片

  “進站口有兩個,出站的主閘機口有兩組,左右並排,那邊還有一組是新加的。”商城路地鐵站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商城路地鐵站上行樓梯較爲狹窄,人流較多時,排隊經電梯到出站口也要花上幾分鐘時間。

  8點15分左右,從商城路地鐵站出站已經需要排隊等候,由於排隊過閘時間較長,伴隨新到列車的乘客不斷增多,隊伍越拉越長。

  “感覺9號線車次沒有2號線那麼多,這個站等一趟車也要不少時間,但就在等候的間隙,前面一批到站的乘客還沒有完全出站。”一位經常乘坐9號線與2號線的乘客深有感觸地說。

  8點45分左右,商城路地鐵站迎來人流高峯,此時等候出站的人羣已是烏壓壓的一片。記者跟隨擁擠的人流出站,計算了一下從上樓梯到出站的時間,大約需要5到6分鐘。

  商城路出站閘機口較爲集中,乘客從多個方向聚集到一起

  等待出站的乘客中,不少人以看手機消磨時間

  在8點半到9點,記者發現,有幾位乘客爲了減少等待時間,違規翻越護欄“出站”。

  “用地鐵卡還好一些,刷得比較快,如果用Metro大都會APP手機掃碼,遇到網絡或者信號不好的時候,有時要刷好幾次纔有反應。如果二維碼掃不出來,一個人在前面堵着,後面的人都要等着。”一名從商城路出站的乘客向記者反映。

  //

  金融城

  機構匯聚,栽下梧桐引鳳來

  //

  對於陸家嘴周邊地鐵交通的體驗,部分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早晚高峯比較擁擠,只要2號線不出故障就行,大體上還能夠接受;有的基金經理表示,不願擠地鐵,選擇打車或者自駕車,也可以滿足需求;還有的基金經理期待14號線早日通車,這樣或許能起到分流作用。

  一位在陸家嘴金融城辦公的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衣食住行成本高,是陸家嘴周邊令人困擾的問題。

  對於一座致力於建設成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來說,交通、生活便利將成爲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項重要因素。

  當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經進入衝刺階段。根據今年1月發佈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上海金融機構體系日益健全,已成爲中外金融機構的重要集聚地。在滬金融機構總數達到1605家,2018年新增68家。

  截至2018年12月末,浦東擁有銀、證、保類持牌金融機構1042家(其中,銀行類272家,證券類477家,保險類293家);金融專業服務機構2180家,這些機構大部分集中在陸家嘴金融城。

  截至2019年2月底,陸家嘴共有136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國內大企業總部、營運總部、區域性總部、高成長性總部,其中經上海市商務部門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有102家。

  浦東還致力於打造法治化、國際化和便利化的金融業營商環境。作爲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重要片區,陸家嘴金融城擁有最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健全的配套產業服務功能和市場環境,日益成爲企業落戶陸家嘴、留在陸家嘴的重要因素。

  2018年,浦東再次推出“五大舉措”集聚國際金融人才,包括搭建人才提供國際化事業舞臺、建設更具推動力的人才發展平臺、打響服務金融人才的金字招牌、推動海內外金融人才交流互動;探索法治化環境爲金融人才事業發展保駕護航。

  記者 王媛媛 夏悅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