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核心区,陆家嘴金融城高楼鳞次栉比,是国内金融机构最密集的区域,有数十万白领在这里辛苦打拼,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地铁上下班。

  在工作日早高峰挤地铁是什么感受?“进地铁前是吴彦祖,出地铁变成苏大强!”在陆家嘴某金融服务机构上班的张先生这样形容道。

  家住南汇、就职于陆家嘴某保险机构的邵小姐向记者介绍:“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8点15分左右到陆家嘴站。早起主要是想避开早高峰。”

  “不坐地铁,人太多了,宁愿起早坐公交车。”一位家住浦东南码头的杨先生对记者无奈地表示。

  //

  陆家嘴站

  人多线少,运力相对紧张

  //

  陆家嘴地铁站位于上海浦东世纪大道陆家嘴环路口,这里仅有一条地铁2号线经过,另有一条14号线正在建设中。该站不仅处在陆家嘴金融城的核心位置,而且附近还集中了东方明珠、上海海洋水族馆等旅游热门景点。

  4月1日早晨,陆家嘴地铁站里熙熙攘攘。伴随着“叮咚叮咚”的提示音,地铁门缓缓开启,下车的乘客未等门完全打开,便从站台闸口涌出,上车的乘客挪进车厢,前胸贴后背,像挤在罐头里的沙丁鱼。

  上午8点36分左右,一趟2号线停靠在陆家嘴地铁站。《国际金融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出站闸机口几乎快被人群淹没,不到1分钟,排队过闸的队伍已经触碰到墙角,乘客活动空间较小。

  前往国金中心出口方向的乘客络绎不绝

  家住徐汇区的张超(化名)在一家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经理,公司办公地点设在陆家嘴。张超对记者介绍说,他每天需换乘2趟地铁到陆家嘴站,两点一线的往返已经持续了近十年。

  “由于公司在8点到8点半之间要开投研晨会,所以我每天很早赶地铁。但明显感觉现在坐地铁的人比以前更多了,稍微晚2分钟上车,就会因拥堵耽误至少10分钟。”张超感慨道。

  另一位家住浦东三林的乘客乐小姐向记者表示,她在东园路某金融大厦里工作,上班需要6号线换2号线,会经过世纪大道和陆家嘴两个高人流量站点,“每天上班路上,简直就是噩梦”。

  而一旦遇到线路故障等意外情况,更会让人叫苦不迭。乐小姐曾因2号线故障导致等车时间接近半小时,数次排队之后才挤上车,下车时陆家嘴站早已是人山人海。

  家住浦东南码头的杨先生对记者表示,他在陆家嘴工作2年多了,每天9点上班,为了出行通畅,会选择搭乘7点半左右的公交车上班。

  “到公司其实时间还很充裕,这样比挤陆家嘴早高峰的地铁好。”像杨先生这样选择公交车的也不在少数。

  一位协助地铁引流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他是外包公司的职员,工作时间为7点15分到9点15分,重点负责陆家嘴上班高峰时段的人流疏导、乘客答疑与问询服务。

  “工作日的陆家嘴站比较忙碌,来来往往都是人,看得我有点眼花,尤其是在高峰时间段。另外,这里有多个上海热门地标,每逢节假日,前来打卡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我还得兼任东方明珠等附近热门景点的出口向导指引工作。总体来说,一个地铁站承担这么大的客流量,运力相对比较紧张。”这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

  世纪大道站

  4线换乘,8点就开始拥堵

  //

  邻近陆家嘴站的世纪大道站,4条地铁线路(2/4/6/9号线)交汇于此,地下共分三层,十多个出入口交错分布,庞大的人流量和嘈杂的脚步声勾勒出了上海换乘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站点。

  记者于早上8时左右来到位于2号线的世纪大道站,距离大部分人上班的时间还有一小时,但该站地下过道和楼梯上已经站满了人。

  “这个站几乎每个时间段都是高峰,这么多条线路都在这里换乘,到大晚上还是有很多人,丝毫不输普通站的高峰期。”一位着急赶4号线的乘客行色匆匆地对记者表示。

  为了分散人流量,从6号线换乘2号线,在特定时间段内,部分路面属于限行状态,高峰时期队伍只能缓慢向前挪动。由于6号线车厢节数较少,在上班高峰时段,有乘客等了好几趟车还挤不上,是常有的事情。

  “世纪大道这一站下车的人最多,基本每次能下半车人。前面浦电路站下的人也很多,那里金融机构也不少。熬过这两站,便能轻松不少。”搭乘6号线的一名乘客对记者说。

  相比早高峰,这名乘客用“绝望”一词来形容晚高峰的感受。“晚上6点前后,在这里换6号线,从车门口到等候台,其实这段还挺宽敞的,一直到上下行楼梯,全部都挤满人,擡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

  一位在陆家嘴附近工作的基金公司研究员认为,目前上海地铁还是很方便的,线路多,四通八达,身边的同事大多选择地铁出行,“9点前必须到岗打卡,我通常7点30分起床,30分钟地铁就能到公司,只要早起,便不会遭遇世纪大道和陆家嘴站的异常拥堵。”

  //

  周边站点

  出站拥堵,有乘客翻越护栏

  //

  相比世纪大道和陆家嘴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位于地铁9号线的商城路站位置稍次,但高峰时期拥堵情况也不相上下。

  3月27日至28日期间,有乘客连续向记者反映,早上8点50分左右,商城路地铁站出站闸口过于拥挤,有部分乘客不遵守排队规则,随意翻越栏杆,影响后续行人的出站。

  “当时天气比较阴冷,能明显感受到‘倒春寒’。早上排队出站的人明显比平时增多,出站闸机口前全排满了人。其中,至少有5名乘客随意翻越栏杆,我从下车到出站至少花了20分钟。”该乘客向记者回忆道。

  该乘客抓拍的违规翻越栏杆现象

  现场黑压压的一片

  “进站口有两个,出站的主闸机口有两组,左右并排,那边还有一组是新加的。”商城路地铁站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商城路地铁站上行楼梯较为狭窄,人流较多时,排队经电梯到出站口也要花上几分钟时间。

  8点15分左右,从商城路地铁站出站已经需要排队等候,由于排队过闸时间较长,伴随新到列车的乘客不断增多,队伍越拉越长。

  “感觉9号线车次没有2号线那么多,这个站等一趟车也要不少时间,但就在等候的间隙,前面一批到站的乘客还没有完全出站。”一位经常乘坐9号线与2号线的乘客深有感触地说。

  8点45分左右,商城路地铁站迎来人流高峰,此时等候出站的人群已是乌压压的一片。记者跟随拥挤的人流出站,计算了一下从上楼梯到出站的时间,大约需要5到6分钟。

  商城路出站闸机口较为集中,乘客从多个方向聚集到一起

  等待出站的乘客中,不少人以看手机消磨时间

  在8点半到9点,记者发现,有几位乘客为了减少等待时间,违规翻越护栏“出站”。

  “用地铁卡还好一些,刷得比较快,如果用Metro大都会APP手机扫码,遇到网络或者信号不好的时候,有时要刷好几次才有反应。如果二维码扫不出来,一个人在前面堵着,后面的人都要等着。”一名从商城路出站的乘客向记者反映。

  //

  金融城

  机构汇聚,栽下梧桐引凤来

  //

  对于陆家嘴周边地铁交通的体验,部分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早晚高峰比较拥挤,只要2号线不出故障就行,大体上还能够接受;有的基金经理表示,不愿挤地铁,选择打车或者自驾车,也可以满足需求;还有的基金经理期待14号线早日通车,这样或许能起到分流作用。

  一位在陆家嘴金融城办公的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衣食住行成本高,是陆家嘴周边令人困扰的问题。

  对于一座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来说,交通、生活便利将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因素。

  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上海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健全,已成为中外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在沪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605家,2018年新增68家。

  截至2018年12月末,浦东拥有银、证、保类持牌金融机构1042家(其中,银行类272家,证券类477家,保险类293家);金融专业服务机构2180家,这些机构大部分集中在陆家嘴金融城。

  截至2019年2月底,陆家嘴共有13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大企业总部、营运总部、区域性总部、高成长性总部,其中经上海市商务部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102家。

  浦东还致力于打造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的金融业营商环境。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片区,陆家嘴金融城拥有最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健全的配套产业服务功能和市场环境,日益成为企业落户陆家嘴、留在陆家嘴的重要因素。

  2018年,浦东再次推出“五大举措”集聚国际金融人才,包括搭建人才提供国际化事业舞台、建设更具推动力的人才发展平台、打响服务金融人才的金字招牌、推动海内外金融人才交流互动;探索法治化环境为金融人才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 王媛媛 夏悦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