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陳世宗】

公園改造對當地居民及使用者將產生影響!現行公園管理做法都從工程面出發,未考量到公園生態環境,大肆破壞既有植被後再栽種植物,營造過多水泥鋪面,公園失去吸收二氧化碳及熱量功能;公共建設應建立公民參與機制,廣納建言,而非一味紙上談兵。

公園自然生態化透過「分區管理」,保障居民使用權益,降低人為活動對重要生物棲地干擾,讓動植物可在公園內自在生長、形成豐富生態環境;經畫後的生態公園對民眾居家環境、空氣等,身心上的助益絕對超越一般水泥化公園。

荒野保護協會指出,台北市推動榮星花園公園生態化,經該會與里民攜手復育螢火蟲逐漸消失的棲地,成功讓榮星花園螢火蟲重現;鳳頭蒼鷹及水生昆蟲都回到園區,還可見候鳥流連造訪,生態媲美山林,還帶動公民參與重建都市生物棲地。

榮星花園成功案例,提供市民參與式環境學習的機會,親身參與改造恢復自然棲地,從中學習理解生態關聯性、生物多樣性、生態跳島對都市的重要性;不僅已超過3000人次參與觀摩學習,連企業、學校都熱情響應。

台中市議員沈佑蓮說,公民參與成功案例,包括北屯區的民俗公園地下停車場、敦化公園、新都生態公園、平昌國小等,全是專業公民參與地方建設成功案例;透過公民參與與志工投入,讓生態公園在都市能永續生存,留給子孫更多生態資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