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劉備的養子,原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郡劉姓人家的外甥。當時劉備投靠劉備時,因為沒有子嗣,所以把他過繼給了劉備。劉封雖說是劉備的兒子,但是諸葛亮卻勸劉備殺了他,這是為什麼?

俗話說得好「一山不容二虎」劉封與劉禪只能留一個。劉封當劉備兒子後,跟著自己的養父劉備打天下,所以練就了一身本事,打仗很是勇猛。而劉禪,劉備可以說是寶貝的不行,畢竟劉備是老來得子,四十六歲才生下了劉禪。隨著劉備事業越做越大,成為了一方霸主以後,諸葛亮作為軍師,就不得不考慮劉備的繼承者問題,劉禪作為劉備的親兒子,劉備死後身上的擔子肯定是要交到他手裡的。可是劉禪還有個哥哥劉封,劉封不像劉禪是生長在宮中的,他常年在外打仗,性格是相當的彪悍,他會樂意劉備把位置交給劉禪嗎?現在是劉備活著能壓住他,要是劉備死了,劉封有異心怎麼辦,憑藉著劉封在軍隊中的威望,是有極大可能發生叛變的,劉禪自小沒有經歷過什麼磨難,肯定不是劉封的對手,所以諸葛亮就勸劉備殺了劉封,避免以後兄弟為了權力相互殘殺,動蕩局勢。而且劉封欺凌孟達,不救援關羽,導致了關羽的失敗,所以劉備以此為借口除掉了劉封。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劉封被殺是正常的,因為有太多的例子告訴我們:無論是誰,都會被權力所誘惑,無論是父子兄弟,為了權力,都會相互殘殺。諸葛亮勸劉備殺了劉封,也是為劉禪掃清障礙。


諸葛亮勸劉備殺劉封只是做了他該做的事,而且並沒有什麼不妥。

劉封本姓寇,是劉備的養子。劉備寄居荊州時已經40多歲,但由於長期屢戰屢敗,居無定所,一直膝下無子。所以,劉備就收養了劉封為養子,以防後繼無人。但剛收養沒多久,劉備的嫡子劉禪就出生了,這時劉封的地位就很尷尬了。他雖然是老大,但畢竟不是親生,劉備如何安排劉封就顯得比較麻煩。

可劉備還是對劉封挺看中的,因為劉封這人性格剛烈,頗有武勇,是個不錯的人才,在平定西川和奪取上庸中表現不錯,所以劉備任命他為副軍將軍駐守上庸,把守大巴山以東的重要地方。劉備認為讓劉封遠離權利中央,做一個鎮守邊境的大將,而且能夠照應關羽,是個最好的選擇。

但是劉封最終把劉備的設想搞砸了。先是劉封拒絕了關羽出兵的要求,客觀上導致關羽的敗亡和荊州丟失。再是劉封和孟達失和,自己沒能守住上庸,灰溜溜地跑回了成都請罪。

這個時候,諸葛亮認為劉封已經沒有活著的必要了。因為劉封的年齡至少要比劉禪大十七八歲,而且性格剛烈,又有領軍作戰經驗,一旦劉禪接班後將難以控制,是個巨大的威脅。所以諸葛亮就勸劉備,不如就趁著劉封兵敗這個機會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劉封雖然是劉備養子,但畢竟沒有血緣關係,正在氣頭上的劉備一拍腦子就下令讓劉封自盡。

劉封是萬萬沒想到養父劉備會殺他,知道消息後劉封長嘆,後悔沒有聽孟達之言去投降曹操。但是已經沒有辦法,言畢,劉封拔劍自刎而死。


要說劉備給兒子起名劉封劉禪,就表明了他稱帝的野心,那曹家的人就太讓人無法直視了,曹操,曹仁,曹真,曹爽,這是什麼意思?還有曹操給兒子起的名字,曹丕,曹植,曹彰,曹熊,是不是說明曹操心思齷齪呢?

劉封本來就不姓劉,姓寇,是東漢開國功臣寇恂的後人。劉備在荊州時沒有兒子,就收了劉封做義子,也就是乾兒子,實際上劉封在劉備陣營中的主要角色就是一個地位稍微有些特殊的武將,而且有些功勞。

除非劉備完全沒有兒子,而且沒有其他親人,劉封才會進入接班人的考慮範圍,也就是像後周郭威和柴榮那樣,郭威死的時候完全沒有其他兄弟子侄了,所以才輪到柴榮,否則完全沒有任何機會。

到劉備稱漢中王后,需要立世子的時候,劉備自己已經有了後主劉禪,而且個還有了劉永和劉理,已經有了親生的兒子,而且不止一個,選擇範圍不小,為什麼會考慮劉封?完全不可能的事。

至於諸葛亮擔心劉封日後難以控制,勸劉備趁著關羽之死殺死劉封,並不是因為劉封會威脅劉禪的繼承人地位,而是因為劉封性格勇武跋扈,比較難於駕馭和控制,留著可能會成為日後的一個潛在威脅,所以乾脆殺了,去除後患。

這和諸葛亮在去世的時候秘密安排,殺死魏延基本上是一個邏輯,都是為了蜀漢政權的內部穩定,防患於未然的舉措,是諸葛亮行事謹慎,注意提前預防叛亂和權臣的做法。否則劉備死後,如果諸葛亮也出現變故,劉禪完全無法駕馭和控制劉封和魏延。

如果要類比,那麼劉封的類比對象就是曹魏的曹真,魏延則是一個窮人版的司馬懿,只是他們還沒來得及干,就已經被諸葛亮先下手為強除掉了,所以蜀漢才沒有出現曹爽專政和高平陵之變。


要知道,諸葛亮在整個劉備集團是排不上號的。

諸葛亮之前只是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說白了,就是後勤大總管。

劉備自立漢中王,不僅關羽馬超張飛黃忠列前左右後四將軍,許靖太傅、法正為尚書令。

然而,就是沒有說諸葛亮什麼官?

"餘皆進位有差",還是不說諸葛亮什麼官。

很奇怪吧?

因為這時候是法正的謀主,又是尚書令。諸葛亮,估計就是從署左將軍府事晉陞到了署漢中王府事。

所以,諸葛亮依舊還是排不上號。前面還有關羽、許靖、法正三座大山。但是到議論殺劉封的時候,關法兩人已經死了(許靖也已經病入膏肓。222年就死了),諸葛亮要為自己即將掌握整個蜀漢政權清理道路了。


劉封是蜀國魏延之前的第一個悲劇人物。當時諸葛亮勸劉備殺劉封,主要是出於宮庭政治考慮。劉封本始寇,是劉備在荊州時收的義子。劉封性剛猛,西征巴蜀立下不少戰功,守上庸封副將軍。關羽傲氣不遜稱劉封為「螟蛉之子」。螟蛉是稻田中一種小蟲,罵了劉封也罵了劉封的父母,劉封心裡肯定不高興。關羽失荊州守麥城時,劉封受孟達挑撥未發兵救關羽,諸葛亮以此為借口勸劉備殺了劉封。綜合分析,劉封雖有錯但沒投敵,在上庸與魏兵死戰帶著百餘人突圍,功可扺過。殺劉封是錯誤決定。劉封不死,他知「義子」身份不會跟嫡子劉褝爭位,況有諸葛亮在也不敢有此野心。殺劉封使蜀失去一員戰將。劉封不死,以後征戰能為蜀再立戰功。古代宮庭政治殘酷,寃哉劉封!


首先我們要了解劉備收劉封做養子的背景,劉封本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郡劉姓人家的外甥,劉備投靠荊州劉表後暫居荊州且當時無子嗣,於是收劉封為養子。

再來說說劉封本人的情況,史書記載劉封其人「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盪西川、取上庸,頗有戰功」,這就意味著他本人是有一定能力的,且早期深受劉備信任。

其轉折點或者說是註定其悲慘結局的事件,一是拒援關羽,建安二十四年末,關羽圍襄樊,多次要求劉封與孟達派兵相助,但都被其以不敢輕易離開剛佔領的上庸三郡為由拒絕,後關羽戰敗,劉備因此怪罪於劉封、孟達二人;二是與孟達不和,後孟達降魏且襲取東三郡,劉封戰敗後回到成都,劉備深責其欺凌孟達,以致今日;三是劉禪漸長,諸葛亮考慮考慮到我們前面所說的劉封剛烈勇猛,且早期因與劉備父子關係和劉備的信任使其身邊必然圍繞著一群有共同政治利益和目標的人,擔心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劉封,於是勸劉備除掉他,而其此時敗回成都,正好給了劉備和諸葛亮機會。後,劉備賜死劉封,劉封自盡。

其實孟達降魏時也是寫信勸說過劉封的,我們不知信的具體內容,但仔細想想也無外乎劉封的政治地位尷尬性與最終結局的悲慘性,從劉封死前嘆息話中「我後悔不聽孟子度的話」,也能感受到他的無奈與看穿緣由的痛苦。


謝謝邀請,關於此事,史書早有詳述,即為蜀漢政權未來的繼承人和穩定著想。劉封是劉備早年收的義子,從古代而言,其具備一定的繼承合理性。而劉封有軍旅經驗,又剛猛且勇。據說劉備的重臣關羽就曾反對劉備收其為義子,因為既然自己有兒子,收了義子將來確實對繼承有隱患。而這也成為劉封與關羽矛盾所在,有史料說當時鎮守上庸的劉封和孟達不願出兵救北伐失敗的關羽原因正在於此。所以諸葛亮為劉備身後計,才如此建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