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對待外國很不客觀,有的人盲目崇拜,有的人盲目排外,這樣不辯證客觀的對外態度,在我國國民中比比皆是,這是為什麼呢?或者有多嚴重的程度?


羨慕、崇拜美國和西歐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巳經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有蘇聯領導人在這方面事事帶頭,上行下效,理所當然……例如,我們在莫斯科「紅場」就碰到一些奇特的事情。「紅場」是革命的聖地,直到幾年以前,到蘇聯的人都想到那裡去一下,那裡有列寧的陵墓,人一到紅場,心情就嚴肅起來。但是,今天的紅場,巳經沒有莊嚴肅穆的氣氛了。我們看到許多栽著假睫毛,塗上藍眼圈,臉上塗著厚厚脂粉的蘇聯女人。她們見到外國人,就馬上走近來問「有沒有日本半導體收音機?」「帶著美鈔嗎?」我告訴她們「什麼都沒有!」誰知她們竟指著我穿的日本西裝說:「就這個,你賣給我們吧!」

這些行為表明:在蘇聯人心目中,資本主義國家的東西,什麼都是好的,文化當然也是西方的好……另一方面,蘇聯人一開口,就說什麼都是蘇聯的好。這個是世界第一,那個也是世界第一。如果按照他們說的,第一架飛機是俄國人發明的,無線電也是他們首先發明的,環遊世界一週,也是他們首先做岀來的。但是在這種狂妄的優越感的背面,卻又暴露出這麼一副卑躬屈節的態度。我想,這可能是在他們的性格中,優越感與自卑感和平共處,而這兩重性格又不斷地交替表現岀來。

《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嗎》第二章 「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現實 1970.10,香港三聯書店


無 獨 有 偶


  1. 我是一個高中生,我的學校存在這兩種人,一種就是很排外,我的同學Z就是完全排外,每天就是很憤青,覺得我們普通同學對國家大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很仇視日本,鄙視韓國,不屑東南亞,鼓吹中美必有一戰,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辯論會題目是全球經濟化,他強烈反對全球經濟化,滔滔不絕停都停不住各種批判他國,總而言之很像一個強烈的小粉紅,自尊心非常重。

第二個就是很崇拜外國,其實高中生並沒有對外國的生活質量很羨慕,主要是歐美歌壇,日本動漫,韓國明星帶來的影響(可能不對,接受反駁請不要撕我畢竟小透明玻璃心)說一個典型,我的同桌S,真的很宅男,他符合肥宅的標準,在網上他是一個被別人當中女孩子的男孩子,真實的他確實不受歡迎,可能是他形象也可能是的為人,但是才開始我對他沒有偏見,後來一起坐了同桌,我的天,他瘋狂迷戀奧特曼,並且想我瘋狂安利,我其實覺得奧特曼是我小時候看的現在還看我當時真的比較驚訝(後來才知道有一些人熱愛奧特曼)他不允許我說任何奧特曼壞話,對奧特曼的創作者尊為先生,告訴我特攝對麼牛13(他不告訴我我不知道還有特攝)鄙視國內的特攝和所有動畫,比如《大魚海棠》《大聖歸來》我都覺得很好看但是他完全看不起並拿來和日本動畫比較,能列舉出一堆觀點來證明國產就是垃圾,定論國產無法超越日本永遠不可能可以說對日本真的是迷戀,迷戀日本妹子,迷戀日本建築迷戀一切。

實話我更喜歡排外的,好歹聽Z說話比聽S說話好聽多了


加上一個範圍限定比較好:我周圍


建議分別看鐵血網和凱迪、網易評論區


盲目排外有多嚴重——不說說是盲目自大有多嚴重,因為盲目排外的多是盲目自大,我中國天下無敵那種

盲目崇拜有多嚴重——上B站微博搜狐看看評論區就知道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最多的原因就是之前中國的那種弱國無外交的局面造成的。就拿清代來說,那個時候的侵華戰爭有很多都是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和日本帝國主義國家等發起的,再到後來的抗日戰爭,我們對日本的認識有了個天翻地覆的變化,而且一直影響到現在。所以這種盲目排外,拿日本舉例來說就是戰爭遺留問題造成的,也就是歷史的原因。其實我認為盲目崇拜也可以是這些原因導致的。當時的弱中國對比資本主義國家的強大國家,難免會產生這種崇拜的心理。而且目前中國並非非常強大,所以對外面的崇拜也是由於國與國力量之間的不平衡造成的。就美國來說,它的國家經濟,科技的發達程度遠遠高於中國,所以我們中國人會對美國有盲目的崇拜,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其實題主的第一個問題可以說是自問自答了。之所以是"盲目"的排外或崇拜就是因為對國外的瞭解還不夠或不夠全面,而原因就是信息量不足且信息來源單一。

其實,題主發現的這個現象僅僅是眾多案例中的一例。很多時候,對於一件事物片面性的瞭解都會導致所謂"盲目"的追求或排斥。最常見的例子其實就是無處不在的廣告。廣告的目的是宣傳。它的信息量少且單一。它會瘋狂的宣傳一件事物的某一面或某一點,讓讀者/觀眾對那件事物產生一個強烈並極端的情感。這時,大部分讀者/觀眾對於該事物的瞭解就是侷限性的,而他們產生的這種強烈並極端的感官也可被稱為"盲目"的。

很多人對於外國"盲目"的追求或排斥也是以類似的方式形成的。答主認為,瞭解國外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親身體會。因為大部分中國人都沒有去過國外或沒有在國外生活過,所以他們對於國外沒有辦法產生自己的主觀。這時,他們對於國外的瞭解與看法完全取決於別人的說法。因此他們對於國外的認知往往是片面性且侷限性的,由而產生的看法也往往是片面性且侷限性的,或"盲目"的。

其實,很多人潛意識裡就崇拜或/排斥國外。這是這個社會帶來的一個"側面影響",或"副作用"。比如,同樣的商品,國外的就要貴一些。又比如,很多事物都會被貼上"國外進口"、"國外引進"等標籤來凸顯它所謂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又比如只要在國外留過學或做過訪問就相當於在身上度了一層金,相比國內畢業,工作的人更受待見。這些日常發生的"小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和理念,久而久之使他們產生一種固化且極端的思維,形成一種"盲目"的偏見。

那麼來回答題主的第二個問題: 這種盲目的追求/排斥有多嚴重?偏見的嚴重程度與它所帶來的對於自身和社會的影響因人而異。這些取決於人們對於國外的認知度、他的性格、年齡、社會階層、和知名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