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歲的時候各位在做什麼呢?是在教室裏犯困打盹?還是在操場上狂奔不倦?相信很多人都難以想象,一位11歲的男孩小禾(化名),居然在花樣正好的年紀,被尿毒症擊倒在了病牀上。

  其實早在小禾7歲那年,身體就已經向他發出警戒信號了。那時小禾因爲感冒、嘔吐的症狀被媽媽帶去醫院檢查,發現他的尿蛋白指標已經有兩個“+”了。不過考慮到可能是感冒引起的,而且小禾也並無其它異常,所以當時媽媽並沒在意。

  但等到小禾11歲時被確診爲腎衰竭,並已惡化爲尿毒症的時候,雖然父母痛心疾首,但仍舊爲時已晚了。所以這裏提醒各位寶媽寶爸,當檢查出孩子尿蛋白異常或平時有少尿、血尿等情況,就要警惕是不是腎臟出現問題了。

  近年來,諸如 “13歲女孩確診腎衰竭”、“17歲少女併發尿毒症”等事件層出不窮。然而大多數患上腎衰竭的兒童,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長期食用碳酸飲料和垃圾食品,而這正是導致兒童腎病患病率逐年遞增的“元兇”。

  網友@錯噯720:我以前認識一個同事,兒子才七歲就檢查出了腎功能不全。他平時幾乎從不喝水,口渴了就喝飲料,到了飯點愛吃零食,尤其是麻辣類食物和碳酸飲料。

  那些平時忙於事業和工作沒時間照顧孩子的父母,可能根本想不到孩子吃的都是些什麼。有可能是成箱的碳酸飲料、路邊攤的燒餅夾裏脊、桶裝方便麪,亦或是各種烤串、炸雞等垃圾食品。

  希望各位家長能忙裏偷閒,多關注一下孩子的飲食,監督他儘量做到以下3點。畢竟有時孩子的健康,是用再多金錢也無法換來的。

  1、少吃油炸食品: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講,兒童患上的腎病大多都是吃出來的。烤腸、烤串、油炸臭豆腐等典型油炸食品,都屬於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兒童的腎功能還在逐漸完善的狀態,很可能對這些食物吃不消。

  2、少吃零食:

  辣條、威化、薯片等零食,都大受孩子們的喜愛,但是這些零食很難逃脫“高鹽”、“高糖”、“多防腐劑”這3個標籤。長期大量攝入,不但會影響孩子食慾,變得不正經吃飯。同時還容易加重他們腎臟的負擔,導致身體某些功能出現異常。

  3、儘量不要生吃蔬菜:

  即使是在洗淨的前提下,蔬菜中也可能有大腸桿菌的存在。而大腸桿菌釋放的“志賀毒素”,最嚴重時可引發溶血性尿毒綜合徵,常見於5歲以下兒童。通常表現爲少尿、血小板減少、發熱甚至腎衰竭等症狀。

  總而言之,無論是從孩子的腎臟考慮,還是從身體的整體健康出發,監督寶寶平時做到少喝飲料多喝水、少吃零食多吃菜、少油炸多清淡,對身體發育都是很有好處的。

  各位家長,爲了孩子的健康着想,這些飲食習慣都應養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