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用手掌承举的意思。

象征著茶主人以双手为您奉上这杯用心泡的茶,在如此多样的茶具当中,杯托的角色总是容易被忽略,因为它默默扮演著衬托杯子的角色。




杯托的用途主要就是在于防止烫手且方便拿取,在古代是席地而坐,在端起杯子时显得有些吃力,于是就想出以杯托来协助拿起杯子。

而在唐宋时期,因为当时的喝茶方式与现代不同,所使用的杯子较大(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茶碗),而杯托的样式更是相当有趣,有的像是烛台的高足,也有盘子状的杯托,茶碗下的杯托整体显得相当大气。




现代所使用的小杯喝茶,所发展出的杯托则是较为精巧,而最特别的是台湾所发明且特有的双杯喝茶方式,主人先将茶先倒入闻香杯(高杯),之后再由我们自己亲自操作由闻香杯倒入饮杯(矮杯),先闻高杯的茶香,然后再来品茶。双杯的使用,除了带给我们在喝茶时互动的感觉之外,也让杯托发展成较长的形状。



杯托的使用除了防止烫手之外,也有卫生上的考量,为了避免直接接触到杯缘,以杯托的方式端给客人,是较为妥当且礼貌。有了杯托的衬底,也可避免水渍直接洒在桌子上。

而常见的杯托材质有竹子、木头、布,甚至还有铜制以及锡制的杯托,而除了简单款式的杯托,也有许多创作者会在杯托上以雕刻的方式呈现,甚至还有将大片叶子经过特殊处理成较硬的质感来使用。




在杯托的选择上,除了方便使用以及颜色搭配之外,亲手拿取看看也是很重要的,试试看杯子在杯托上是否容易滑动,以及拿取时的重心是否稳定,这关系到我们在端茶时的使用,以避免将茶打翻。


杯托的样子,犹如我们以双手捧杯的方式为您奉上这杯茶,献上我们最诚挚心意,当你喝下这杯茶,心也就暖暖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