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三月三是我的家鄉南左泉逢山(廟會)的日子,恰值清明節放假期間,一大早就爬起來急急匆匆的往家趕,緊趕慢趕的,開車還是進不了村,只有把車停在村外走一段路了。老家人逛廟會叫“趕山”,上次趕山還是上個世紀的1994年,說起來已經過去了25年,當年的少年已經步入了不惑之年,真是慨嘆時光流年,歲月蹉跎,記憶中的廟會同現實更有了些許變化,唯一不變的是趕山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就看趕山的市場上人頭攢動,人羣熙熙攘攘,沸沸揚揚。

陽春三月的鄉村廟會 社會 第1張

既然是廟會,顧名思義以前是有座廟的,小時候也經常聽老人們講在家東曾經有座廟,但是在破四舊的年代裡被拆了,三月三是逛廟會的日子,四里八鄉的人們在這一天會到廟裏燒香祈福,既然人流量多了,自然就產生了市場效應,蘇北、魯南、魯西等地方的商賈雲集到此處參與此盛會。關於逢山的緣由也有很多種,有人從周朝、魏晉、唐朝等詩詞裡面考證是過上巳節,也有人說是修禊活動等不一而論。

陽春三月的鄉村廟會 社會 第2張

逢山這一天就看那些趕山的人們: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人人喜氣洋洋,以前逢山的時候都有一些扎戲臺,唱大戲的好不熱鬧,也有不少“跑江湖”的馬戲團或者雜技團等,他們一般都在三月三之前一週就駐扎到了南左泉,在我們這些老百姓看來,那些“江湖人”個個都身懷絕技,大小空翻,閃轉騰挪都是真功夫,幾個人掛在竹竿上面悠來悠去,讓下面觀看的人都為他們驚險的表演捏一把汗,很可惜,現在逢山這些表演已經看不到了。

陽春三月的鄉村廟會 社會 第3張

現在逢山好像是城裡的“購物節”,唯一的區別就是產品的檔次差一些,賣菜的、賣兒童玩具的、賣小吃的、賣幾十塊錢一件的衣服的……其中賣吃的和賣玩具的佔據了半壁江山。一般的商品價格也不貴,玩具都在十幾塊錢到幾十塊錢而已,所以逢山是小孩子最高興的時候,可以纏着大人給買幾件自己喜歡的玩具,琳琅滿目的各種玩具,有電動帶聲音能活動的,有傳統手工製作的,各種玩具槍和木刀、木劍、鬼臉等應有盡有。

陽春三月的鄉村廟會 社會 第4張

三月三也是親友相聚的日子,那些在南左泉有親戚的人,趕山到了中午的時候,也擠累了,該買的東西也都差不多買齊了,自然要到親戚家開始喝酒吃飯。南左泉的人家在三月三這天都會早早的準備酒菜,熱情款待那些來趕山的親朋好友,如今還是講究山東的那一些老規矩,老爺們一桌,婦女和小孩子一桌,大家各自坐在屬於自己的桌前,一起說着趕山的趣事,當菜過五味,酒過三巡之後,也就到了下午三四點鍾了,微醺的客人同主人告別,待到來年再來趕山。

陽春三月的鄉村廟會 社會 第5張

說起逛廟會,趕山,我認為,在市場經濟發達的當下,更多的是一個放鬆心情的節日,物質豐富難擋快節奏生活帶來的精神壓力,或許這就是很多人現在雖然吃得好、穿得好,但是沒有以前那麼快樂的原因。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無論幹什麼都是急急忙忙,行色匆匆,唯恐一時的放鬆而被時代所拋棄,認真想來真是杞人憂天了,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你的崗位換了別人或許比你做的更好。難得趁着趕山的時候,何不放下所有工作,帶着孩子買買買,同親朋好友一醉方休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