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們,

  你們有多麼重要,

  寄幾知道嗎?

  最近,

  一些學校陸續把爸爸推到聚光燈下。

  家長會讓爸爸參加

  近日,杭州市時代小學四年級召開一個特殊家長會——班主任在家長羣裏通知:這次的家長會,全部要求爸爸們來參加。

  之所以特別指定爸爸參加,原因是,老師發現,以前的家長會,大部分是媽媽參加,每次來的爸爸只有個位數。

  果然通知一發出,家長羣裏就炸開了鍋,這樣的家長會可是第一次。

  有媽媽幸災樂禍:“孩子爸爸知道了這個消息,緊張得不行,他從來沒去開過家長會,不知道教室在哪裏,不認識班主任……根本不知道要面對的是什麼,我跟他說,認真做筆記就好了。”

  還有媽媽說:“從這周開始,明顯感覺爸爸有些焦慮,已經跟我確認了三四次時間地點了。”

  爸爸們要根據畫像找位子

  從媒體報道看,這場家長會並不這麼簡單。

  一到教室裏,發現爸爸們可能比預想的更緊張!因爲,他們的第一關是,根據孩子給他們畫的畫像,找到自己的位子!

  孩子們的畫風也是很奔放,大部分的畫是這樣的:臉形能畫個大概,大部分爸爸都戴着眼鏡,劉海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很多走的是抽象派。有的小朋友擔心爸爸找不到自己的畫像,還在一旁寫了提示,比如攝影發燒友、經常加班到深夜、老婆小學時成績很好、喜歡吃火鍋……

  大家來品一品

  爲什麼要讓孩子給爸爸畫畫?

  爲什麼要讓孩子給爸爸畫畫?報道說,這所小學四年級年級組長任婷老師介紹說,主要是通過畫畫讓孩子認真思考自己的爸爸是什麼樣的,正好也讓爸爸們看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樣子。

  美術老師徐再冉說,畫畫之前,先讓小朋友儘量帶一張爸爸的照片來學校,但是不要告訴爸爸這張照片是做什麼用的,一定要保密。美術課上,帶了照片的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沒帶照片的小朋友苦思冥想,大家就想把爸爸畫得像一點。有些小朋友擔心爸爸認不出,還加了一些文字的小線索,提醒爸爸們。“剛開始,還擔心孩子們畫不好,最後交上來的終稿都還不錯。”

  很多爸爸感慨:原來別人家的爸爸是這樣的

  爸爸參加的家長會特別安排一個環節,請幾位平時做得好的爸爸上臺跟大家分享育兒經驗。

  老師們說,雖然爸爸們比較含蓄,但真的講起來還是不錯的。家長會結束後,很多爸爸感慨,原來別人家的爸爸是這樣的,雖然工作很忙,但認真地陪着孩子們成長。

  家長會還有個環節,公佈了一組之前調查問卷的結果:

  平時誰管你們做作業?絕大部分是媽媽;

  誰陪你的時間多?絕大部分是媽媽;

  誰做家務多?大部分是媽媽;

  你有心事,跟誰交流比較多?大部分還是媽媽;

  你們家誰燒菜?大部分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平時,誰陪你運動多?

  這一項,大部分同學才選擇了爸爸。

  爸爸做題,孩子批改

  上學年,湖裏區的火炬學校也舉行了一場只能爸爸參加的家長會,更加有趣的是:

  現場進行了“爸爸對我知多少”的小測試,測試卷在家長會第二天的班會課時交由孩子們批改。

  校方說,用這樣的形式讓爸爸能更深刻地對親子、對教育有新的解讀。

  學校後來進行了統計,發現爸爸填寫的答卷,錯誤率最高的是孩子的視力和體重,視力是五花八門,體重更是很離奇。

  武漢一小學設“爸爸接送周”引關注

  爸爸來接送,孩子很高興

  此間媒體還報道說,武漢市光谷第十一小學最近開展了“爸爸接送周”活動,倡議學生的父親在3月18日至22日,儘可能抽出時間接送孩子上下學。記者在現場採訪時注意到,孩子們看到爸爸來接自己,有的開心地撲到父親懷裏,有的向大家誇讚自己的父親。

  (“爸爸接送周”照片,圖片來源網絡)

  學校爲啥要搞這次活動呢?

  在此之前,學校曾經在家長羣體中做過問卷調查。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教育角色存在普遍缺失的問題。

  “做完這份問卷我們心裏有了底,結合我們老師日常工作中的觀察,才策劃了這樣的活動。”負責該活動的張老師說,“明顯能感覺到孩子父親出現的多了,也有很多家庭是孩子的父母一起來的,這也是我們樂於看到的。很多孩子也說爸爸能來接自己放學很高興。”

  父母“旗鼓相當”利於孩子成長

  張老師說他從事教育活動已有11年,主要負責學生的教學和德育工作。在日常觀察中他發現,爸爸更多地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孩子更容易在性格上表現得陽光自信,也更大方。

  “爸爸的參與會讓孩子更加堅強勇敢,也有利於擴寬孩子的知識面。父母在教育中‘旗鼓相當’,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纔是最好的。”同時,張老師也表示,“爸爸接送周”是學校面向家長羣體的一項倡議活動,並非強制性要求。

  該校的張校長表示,“我們觀察發現,接送孩子上學的除了老人多是媽媽;開家長會時,絕大多數是媽媽參加;學校開展大型活動時,參與的家長多半是媽媽。”

  不過張校長也表示,爸爸顧及不到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因爲工作和生活壓力,學校舉辦‘爸爸接送周’活動,只是希望喚醒更多爸爸參與到孩子成長和教育中的意識,“接送孩子的路上走一走,聊一聊,這樣就很好,也不需要刻意花很多時間。”

  在孩子的教育中

  爸爸的位置不可替代

  很多事,爸爸做起來,更擅長

  豐富孩子的世界

  大大咧咧的爸爸,在帶孩子去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是最佳人選。比如玩體力遊戲,哪個孩子不喜歡在爸爸身上爬高呢?而且爸爸們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會帶來很多新的感受,也會多一些視角和玩法。而且有的爸爸還擅長製作東西。那就親自帶孩子去做一些手工,或者維修一些東西,這些都是非常豐富的生活經歷。

  幫助孩子樹立規矩意識

  其實在很多家庭,媽媽是權威,而爸爸就不管不問。這樣的權威是不可長久的。因爲隨着孩子的成長,會出現不同的問題,他們會反抗、會質疑媽媽樹立的規矩。如果爸爸參與了,那就能幫媽媽撐腰說話,一起把規矩維護好,並且讓孩子知道,媽媽定的規矩,得到了爸爸的支持。而且,執行規矩的時候,爸爸嚴肅的表情,可比媽媽的嘮叨還要管用很多。

  父親爲孩子的成長指明方向

  孩子們的身上總是會留着自己父母的影子,他們需要從父親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們需要模仿父親的行爲來使自己成長。

  所以無論如何,爸爸們都要記得把心放在家裏,不要總說女人決定家的溫度和幸福,因爲沒有一個好丈夫,這一切都無從談起。

  爸爸們,改變,不妨從現在開始

  多與孩子溝通、互動

  父親有一個獨特的風格與孩子溝通和互動。父親和母親不同的育兒方法,給孩子提供了更廣泛,更豐富的經驗。通過比較的體驗:孩子們學會了: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有不同的方式處理生活,成人和兒童也有區別。這種認識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

  幫助孩子認識現實的世界

  父親幫助孩子懂得自己的態度和行爲對別人帶來怎樣的後果。例如,父親比母親更容易告訴他們孩子,如果他們不善待他人,其他孩子不願和他們一起玩;或者,如果他們學習不努力,那麼他們可能考不了好學校。

  父親更會幫助孩子認識到現實世界的殘酷,並幫助孩子學會進入現實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教會孩子重要的生活技能

  父親常常在家庭生活中承擔不同的家務和責任,比如:父親常會撥弄家中的電器,修理傢俱,水龍頭等。那麼父親應該把這些技巧教給孩子。父親還可以教給孩子如何使用浴室,正確刷牙,幫助他們學習如何騎自行車等等。

  多參與孩子的活動

  記住孩子的興趣,參與孩子的活動:比如,孩子喜歡體育,父親可以和孩子一起參加學校和課外的體育活動;孩子喜歡音樂,父親可以和孩子一起成爲音樂發燒友等等,這樣做,父母可以向孩子顯示自己對他做的事情很感興趣,還可以培養和孩子相同的興趣,與孩子一同成長。

  各位爸爸們,

  你們看完之後有什麼感想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