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在攻佔南京後,開始了對手無寸鐵的南京市民長達6周的血腥殺戮,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的鮮血,浸透了這座曾經的六朝古都。南京也瞬間變成了人間煉獄,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一片焦土。

  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這座曾經見證了當年日本兵的殺戮和獸行的城市裏,居然還會有一座“日本神社”。

  (五臺山頂的日本神社)

  那麼,這處“日本神社”有着哪些鮮爲人知的故事呢?

  一、“日本神社”的具體位置在哪裏?

  “日本神社”位於南京市中心的五臺山頂,江蘇省體育局大院內,是一座典型的日式風格廟宇建築。它有着柱跗式的臺基,低矮的歇山頂,黑色的瓦片和暗紅色的廊柱以及黃色牆壁。大門兩側蹲着兩隻石獅子,這種迥異的建築風格,使得它明顯區別於周圍的其它建築。

  “神社”爲磚木結構,分爲大廟和小廟兩個建築。正門朝西的是大廟,大殿裏供奉的是日本天照大神像和日本寶劍。兩邊廂房裏,用來供奉日本校級以上軍官靈位。小廟則主要供奉尉級軍官和普通士兵。

  日本兵死後,其靈位和骨灰就會被送到這裏,安放在一個個小格子裏,骨灰盒上詳細地寫明日本兵的名稱、年齡、軍銜、出生地等。

  二、日本人爲什麼會選擇在五臺山修建“神社”?

  一是因爲五臺山的地勢相對較高,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個南京城,日本人認爲這裏的風水好。而且,五臺山離日本人的火葬場比較近,方便骨灰的快速存放。同時,在南京存放的日本兵骨灰,最終可以通過水路運回日本。

  二是南京是日本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的指揮地,這裏駐紮着數萬日本兵,是日本兵的集散地。把死亡的日本兵骨灰放在這裏,既可以利用“神社”搞各種祭祀活動;還可以選擇恰當的機會,將日本兵的骨灰分批送回日本本土,不至於影響日本侵略者的所謂“士氣”。

  三是南京當時是汪僞政權的所在地,如果將“日本神社”建在這裏,對日本人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同時,日本人開展祭祀儀式時,還可以強迫汪僞政權的漢奸參與。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牆)

  三、“神社”何人所建?

  1940年2月,日本人召集兩個大隊的士兵,開始修建“神社”。還強徵了南京的衆多勞工和建築師。“神社”的總體設計,是由日本人高見一郎完成的,完全仿照日本東京靖國神社的規模和風格。

  在修建的過程中,還挖出了兩個千人坑墓坑,裏面全是南京大屠殺的遇難者。這些人是當時駐守五臺山的中國高炮部隊和一部分警察,還有少數南京市民。

  經過近兩年的施工,“神社”於1942年修建完成。日本侵略者在大門外修建了防禦設施,包括崗樓和瞭望臺等。同時還在此駐紮了一箇中隊的日本官兵,加強了對“神社”的戒備。

  四、“神社”的祭祀活動是怎樣的?

  每年的4月份,駐南京的日軍高官就會率領日本人,在汪僞政權的配合下,開始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動。其中最爲大型和隆重的一次,發生在1943年,日本人祭奠冢田攻。

  冢田攻是日本陸軍大將,時任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參謀長。1942年12月18日,冢田攻乘機從南京飛往漢口。在安徽上空,被國軍第48軍用高射炮打了下來,機上11人全部斃命。冢田攻也成爲死在中國軍隊手上的日本最高陸軍軍官。

  (冢田攻舊照)

  五、“神社”的最終結局是怎樣的?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曾將它改造成了“中國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堂”,後來成爲了中國童子軍的總部。

  解放後,“神社”劃歸了江蘇省體委的辦公所在地,陸續拆除了一部分建築,只保留了其中的“大廟”和“小廟”兩座主體建築。2011年,“神社”作爲日本侵華證據,被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成爲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參考資料:《日軍侵華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