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皮膚科教授廖萬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截至目前,中國已確認18例超級真菌臨牀感染病例。與此同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也已將這種被稱爲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列入“緊急威脅”名單。據其官網最新通報,全美感染病例已上升到587宗,近50%的感染者在90天內身亡。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官網截至2019年2月28日,美國各州報告的耳念珠菌臨牀病例數

  致死率達60%,耳念珠菌最早在日本被發現

  儘管對於耳念珠菌的來源目前還不明確,但是醫學界普遍認爲,這是新近進化出來的、快速適應人體宿主環境能力的新物種,主要引起血液感染,致死率高達60%。

  2009年,日本首先報道耳念珠菌(Candidaauris),由於是從患者耳部分離的,故稱之爲“耳念珠菌”。此菌可對唑類抗真菌藥如氟康唑、伏立康唑,多烯類如兩性黴素B,棘白菌素類如卡泊芬淨等多種抗真菌藥具有耐藥性,猶如對多種抗生素耐藥的金黃色葡萄菌(MRSA)等超級細菌,故稱“超級真菌”。

  耳念珠菌臨牀致死率高,可引起院內暴發,全球至少30個國家已有臨牀感染病例報道,因此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可防可控,中國爆發耳念珠菌可能性較低

  耳念珠菌的特點是能夠在乾燥和潮溼的表面、牀上用品、地板、水槽、空氣、牀上、皮膚、鼻腔和病人的內部組織等不同環境長時間存活。一旦發現耳念珠菌,應立即採取接觸預防措施。與受感染的病人密切接觸人員,以及在同一病房或醫院的病人都可能感染耳念珠菌。

  另一方面,廣譜抗真菌藥物的濫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會增加耳念珠菌的競爭性,因此加強抗菌藥物管理也很重要。不過廖萬清教授在公開採訪中也表示,從目前監測結果來看,中國出現耳念珠菌爆發性流行的可能性較低,因此公衆也不必過於緊張。

  本文參考資料:

  《中國真菌學雜誌》2018-10-28《中國耳念珠菌》

  《菌物學報》20118-09-07《“超級真菌”耳念珠菌研究進展》

  編輯:孫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