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小學生入學年齡一直卡的是8月31日前滿6週歲這條硬標準。不少孩子因爲出生在九月份或者十月份,就要比同齡的孩子晚上學一年。這點讓許多家長很難接受,憑啥我娃就輸在起跑線了,不公平啊。對此有很多父母爲了孩子能早上一年,紛紛選擇在8月31日前生下寶寶,爲了孩子將來打算。

  最近這段時間網絡上都在傳一條消息,聲稱:“小學一年級入學年齡變了,由之前的入學前須年滿6週歲,變改爲入學前該學年內須年滿6週歲,意思就是由原先的8月31日前滿6週歲,更改爲如今的12月31日前滿6週歲。”這則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家長們的熱議,在朋友圈和微博中引起了轉發的熱潮。

  對此,在4月5號召開的廣東省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通氣會上,省教育廳迴應:這是假消息!教育部和廣東省均沒有對小學入學年齡提出變更要求。小學一年級招生對象需年滿六週歲。目前,廣東省仍沿用以往的政策,小學一年級招生的對象爲當年8月31日年滿六週歲的適齡兒童。根據學籍管理規定,不足齡的兒童無法取得學籍。

  其實關於小學入學時間一直分爲兩派,家長派和老師派,他們的觀點基本相反。

  老師派認爲同一班級裏,往往就是相差幾個月,孩子們的知識接受程度、能力方面都有差距。孩子年齡太小,不僅學習跟不上,而且有些生活自理能力也差,老師還要兼任保姆一職,照顧孩子的生活。這不論是對老師還是孩子,都有很大壓力。所以,“小學一年級入學時間卡在8月31日這個時間點,挺好,建議不要調整了。”還有些老師覺得,入學時間再往前推,孩子的生理、心理條件都未準備好,“一年級的系統化學習,對於不滿6週歲的孩子來說比較難完成,無論是從從握筆、專注力、模仿力、理解力等方面考慮,實在不適合再提前入讀年齡”。

  家長派表示怎麼孩子明明已經從幼兒園畢業了,同齡的孩子都已經上小學了,我家孩子9月1日出生的,也就差了幾個小時,怎麼就不能一起上學?!將入學時間調整爲12月31日,可以讓同齡的孩子都能上學,這樣比較合乎情理。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副教授吳沈括談了自己的想法:應該將入學年齡設置得更爲彈性化。對於教育水平較低的地區,可適當延長年齡的限制。而對於較爲發達的地區,則可適當降低入學年齡門檻。最爲主要的是,在經濟與教育水平不均衡的情況下,適用入學年齡“一刀切”的方式,從實踐操作來看面臨了非常多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如若採用彈性制規定,因爲具有較大裁量空間,則應嚴格把握邊界線的控制。否則,對於兒童來說,過早或過晚接受教育,均將對其產生重要的影響。這是值得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對於年齡門檻的設定,5週歲可以作爲一個好的選擇,畢竟隨着經濟的發展,現在的兒童在早期就已經接受了非常多的早期教育。但值得注意的是,5週歲應當作爲一個標準而非絕對限定,特殊地區可適當延長這一規定的設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於彈性入學年齡的設定,也是值得參考的,不將標準設定爲一個具體的數字,而設定爲一個合理的範圍,對於家長、兒童的益處則更爲突出。

  不知道大家對於此事都是如何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