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 | 組織 | 俱樂部 |

企業篇 04期 · 職場降燥

未來的組織模式一定是共享和共擔,俱樂部會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陳可 · 大碗茶執行總經理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專業;

?10年以上的俱樂部行業工作經歷,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

?出於對行業的熱愛和經營需要,參與行業媒體並擔任顧問,2012年起開始總結行業投資、運營、管理理論,撰寫行業文章並參與實際項目培訓,對於行業有諸多獨到見解,是一位難得的兼顧實操與總結相結合的意見領袖,行業里的翹楚。

選擇俱樂部行業的初衷

沃:什麼促使您2005年進入俱樂部行業?

陳:因為巧合進入到了寶馬體系的4S店,了解到寶馬車主的人群結構,他的財富、生活、以及社會責任感,進而會發現他們的一些是非觀和價值取向,用現在的話說,具有很明顯的社群特質,適合俱樂部的組織形態。

我們把傳統的信息模式活化,組織出一種形態,帶領大家以俱樂部的形式去促進、維護會員的一種體系。

當時我們看到靜態的數據表較多,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卻比較缺乏,而俱樂部恰好可以幫助到經銷商與會員、會員與會員之間有效、及時的溝通,從購車、修車、用車到車以外的生活上。

也是從那時候起,了解到俱樂部是基於人與人的共同價值、偏生活化的活態組織。

抓住機會,你就是贏家

沃:促使您在俱樂部行業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是?

陳:就個人講,我很喜愛這個行業,好像有一種召喚,所以始終圍繞著它不願意捨棄。

從5-10年的發展看,俱樂部是一種趨勢,現在大家都希望用戶可以自發的去經營俱樂部的這種模式,從而提供更好、更貼近的服務,最終轉化消費,這恰好是和當下新零售的痛點不謀而合,而答案或許早已經擺在那裡了。我預測俱樂部是新零售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

5年前很多大的品牌都在想如何把客戶裝入自己的俱樂部,現在很多行業都把用戶硬往俱樂部裡面塞,俱樂部不是一蹴而就想上馬就能見效的行業,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項目,起名字容易,運營難,最怕的是一窩蜂上來,把行業搞亂。

從行業特色看,雖然俱樂部始終經歷著種種考驗,但你會發現,一對一面對用戶去溝通,你自己會吸取到非常多的、接近第一手的真實信息,這些信息是具有價值的數據資產,這也是為什麼近來很多地產、商超等等傳統行業都開始注重會員社群的原因。

所以,我還在,未曾走遠。

人才稀缺的趨勢里,你將如何發展

沃:人才稀缺,能做CEO的極少,俱樂部行業的組織結構將如何發展?

陳:從組織架構上來講,需要有陰有陽的雙面性,才能促使它成為一個完善的俱樂部。

「陽」指的是它的組織架構里一定要有會員中心體系,這個體系絕不僅僅是售後服務,商務型俱樂部可以用專業的促銷手段、政策、數據支撐從吸引到用戶自發的二次和多次消費,這裡面不能有不情願的成分。

「陰」的部分就是需要你精準的去尋找你的用戶畫像,要針對用戶直接的剛性需求去滿足,從他的生活、工作去真正了解他,讓用戶可以對你養成一種慣性習慣及信任,這樣才能有後續的各種可能。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活在俱樂部行業的

沃:什麼樣的人才會在俱樂部行業持續發展下去?

陳:第一,面對會員,特別是中高端俱樂部的會員,要有公益心、要實在,另外需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對事物能作出理性判斷,對人性有深刻的理解,對於未來的自己有詳細規劃。這樣你工作的時候才能有樂趣,不累。

第二,應該具有非常強的提煉能力,精準提煉出用戶的標籤,形成客戶在自我心中的畫像,以這個畫像為參照指導服務。不一定人人都能寫文章,這個不現實,但是對於俱樂部成員的深入了解和總結,實時更新畫像,確是必要的工作素質。

最後你需要有非常「毒」的「眼睛」去發現誰可以做俱樂部的共建者,他可以幫你更好的維護會員,並且他並不一定是你俱樂部里的會員或者員工。目前沒有一個俱樂部僅靠自組織就能完成會員越來越高的各方面的要求,這點總是被俱樂部忽略,什麼都自己搞,這個不現實也不具備實操性。

當下的組織模式會被未來所替代嗎

沃:未來會是怎樣的一種組織模式替代當下?

陳:我想應該是共享和共擔。

這兩個方面是需要共同存在,不可能是沒有前提的共享,每個人都需要共同分擔成本,換回來的就是共同享有的時間、收益和快樂。

未來老闆和員工之間越來越模糊。老闆在尋找你成為他事業上的合作夥伴,而你就變成了合伙人,溝通效率也會提高,這是我對未來的展現和暢想。

現在不存在一個崗位、一個職責能滿足充分滿足一個人,企業需要把每個人激活,提供充分的土壤可以讓每個人的天賦得以發揮。這個對於老闆是挑戰,國外的科技型企業有這樣的案例,國內有可能是一個員工供職於兩家公司,收入翻倍,每家公司用人成本減半,靠企業聯盟而不是一家企業留住人才,除非企業的規模可以提供多種崗位,實行複合崗位制,吸納有才華的「斜杠青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