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醫生,快點,快點,我女兒被噎到了……”

  4月1日13時30分,急診科傳來一位母親無助的呼救聲。

  情況危急 女嬰被花生嗆入氣管

  王女士(化名)家住常德市區,中午帶着女兒在奶奶家吃飯,18個月大的女兒在飯桌旁邊玩耍。

  突然原本活潑好動的女兒坐在了地上,呼吸急促,咳嗽了幾聲卻什麼也咳不出來,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當時也沒有注意孩子往嘴裏塞了什麼,但是看到桌邊殘留的花生殼,可能是花生卡在喉嚨裏了。”王女士回憶,可能是老人家逗孩子笑,花生嗆入了孩子的氣管。

  王女士和家人急忙打車將孩子送到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這便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醫院開闢“綠色通道”20分鐘成功取出異物

  急診科副主任劉炯、當班醫生李強、兒科醫生馬亦工聞訊趕到,只見女孩呼吸困難,嘴裏發出“嘶嘶”的聲音,小臉被憋得通紅,眼角掛着淚珠

  護士立即疏散圍觀羣衆,醫生將孩子送往搶救室進行搶救。

  心電監護監測生命體徵,小兒呼吸氣囊給氧並通知呼吸內科、五官科、麻醉科緊急會診。

  搶救室內,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所有人緊張而有序的忙碌着。

  20分鐘後,隨着孩子響亮的哭聲響起,孩子氣管內的異物被成功取出。搶救室傳來好消息,孩子已經轉危爲安!

  醫生提醒:家長要加強看管

  急診科副主任劉炯提醒廣大家長,不要給孩子堅硬、表面光滑的食物,如花生或生的蔬菜。

  孩子直到四歲時纔會咀嚼食物,在此之前他們容易把食物整個吞下去。

  如果給孩子食用堅硬、圓的食物,如胡蘿蔔塊,實物大小一定要每邊長度小於1.3釐米。

  吃飯時大人要監督,不可以邊玩或邊跑、邊吃。

  口香糖不安全,不要給孩子。

  遠離有小部件的玩具,遠離未充氣的氣球、爽身粉、別針、硬幣、彈球、筆帽、吸鐵石、鈕釦電池等。

  遠離堅硬的糖果、葡萄、維生素片、爆米花等。

  如果在家發生異物卡喉,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呢?

  這裏教大家幾招:

  由於孩子較小,有時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家長們可以通過觀察,判斷孩子是否有危險。出現窒息時請務必先打電話叫救護車(或就近送往醫院)。

  在等待救護車到來的過程中,家長們可採取以下急救方式:

  第一步:嬰兒拍背

  馬上把孩子抱起來,一隻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着孩子的前胸,另一隻手托住孩子後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

  在孩子背上拍1~5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1歲以上的兒童,腹部提壓。

  大一些的孩子,如果還有意識,可以站在孩子身後,用你的胳膊圍着他的腰。

  將一隻手握成拳頭,用拇指抵住孩子腹部中線位置,稍微在肚臍以上,胸骨以下。

  另一隻手抓住這隻拳頭,急速用力向裏向上按壓;反覆實施,直至阻塞物吐出爲止。

  小心拳頭不要碰到胸骨的末端或肋骨。

  第二步:嬰兒胸部按壓

  如果寶寶在實施第一步後還沒有吐出異物,把他轉過來,身子搭在你大腿上或使患兒平臥,面向上,躺在堅硬的地面或桌子上。

  搶救者跪下或立於其足側,在寶寶胸腔快速而有力地按壓5次。

  嬰兒按壓位置:兩乳頭連線和胸骨交叉點下面一指寬處。按壓方法:

  用兩三根手指快速按壓胸骨,快速向上重擊壓迫,按壓深度爲1.5~2.5釐米。

  每按壓一次後,無須移動手指,讓胸骨自行復位。

  1歲以上的孩子,腹部按壓。

  可以用一隻手掌根部放在肚臍和胸骨柄末端的中線上,另一隻手疊在這隻手上面,連續、快速地按壓5次。

  如果異物仍未排出,可重複以上步驟(第一步及第二步),直至異物排出。

  第三步:擡高下巴和舌頭,尋找口腔內異物

  如果孩子還不能呼吸,檢查一下是否有可見的異物。

  用拇指壓住寶寶舌頭,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寶寶舌頭和下巴,擡起下巴,打開嘴,查看寶寶喉嚨的後部。

  這樣可能會讓舌頭離開喉嚨後部,使異物鬆開。

  如果你看到了異物,用一根手指繞着異物周圍將其掃出來,但不要盲目亂弄,否則異物繼續堵得更深。

  第四步:如孩子還是沒有自主呼吸及心跳則需進入心肺復甦(CPR)程序

  (編輯Anne。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 曾令紅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