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意思,就好像問醫生為什麼不怕血,法醫為什麼不怕屍體,獸醫為什麼不怕被動物咬?法布爾如果怕蟲子,他還是法布爾嗎?

當然,從科學的角度講,也可以有一點點解釋。曾有科學家研究,人類的大腦發展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爬蟲腦,這個階段發展在二億年前,爬蟲腦主要負責的是我們的警惕和自我防護,但是不帶感情的,第二個發展的階段是哺乳腦,發展在五千萬年前,哺乳腦負責玩樂,是有感情的,會照顧自己的孩子。而四萬年前,則發展出皮質腦,這一部分掌控我們的意識。也就是說,我們其實有三個大腦,對於爬蟲類的親近和理解,事實上也是我們的一種本能。

法布爾豈止不怕蟲子,他對蟲子的感情是熱愛。他說這是他的帶著螯針和長著翅膀的朋友。他說,生物學家是把蟲子開膛破肚做實驗,把它們變成一群微小而恐怖的東西,而他法布爾呢,是使蟲子變成人們喜愛的對象,他耐心地觀察它們,認真地紀錄它們,他說,它們會為他作證。

他把自己觀察昆蟲的地方,稱為伊甸園。對於法布爾來說,昆蟲,並不是泡在燒酒杯里、或者在顯微鏡下的,而是與他親密地一起生活在荒石園的夥伴。他能看著它長大,看它捕食,看它結婚生子。他覺得,看到這一切,遠遠比知道一種蔓足綱動物的某一根神經末梢什麼樣子更有意義,也比數清楚一個甲克動物觸鬚的數目重要的多。

是一部論說類的書,傳達昆蟲的產卵、孵化、蛻皮、發聲、交尾,等相關知識。但是這些知識,卻寫得十分生動,甚至帶有感情。在他的筆下,就連殘暴的、吞食各種活蟲的蟈蟈也十分可愛。他對蟲子的喜愛,使他的這部著作,具備了很高的文學價值,時不時地,在字裡行間出現了法布爾對人生以及對整個人類社會的深刻理解。

他說,人類會被過度的文明毀滅,人們過度追求一種無所不能的環境,卻失去享有自然界那種恬靜平和的長壽的福分。他說,各種小蟲子可以活得比人類更久,它們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在地球上出現,而人類滅亡之後這些小蟲子仍然在。


首先談談我對法布爾的看法。

法布爾是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昆蟲學家、動物學家、文學家。他的主要傳世作品是《昆蟲記》,這部作品不但展現了他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學才華同時還向讀者傳達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當然他還在動物行為學、數學、天文學、文學等領域均有建樹,對他感興趣的小夥伴可在網搜中查找到這些知識。

法布爾在生物學上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他博學廣知、探索進取的求知精神,更來自於他對生活、對生命、大自然的敬重和熱愛。法布爾一生貧困潦倒,還受到傳統教會的打壓,僅靠他孜孜不倦的寫作所換來的微薄工資養家糊口。但是憑著他對生命的熱愛,對信念的追求,在他生命的後期(1880年),被譽為「昆蟲的史詩」的著作《昆蟲記》問世了。這本著作除了真實地記錄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生活折射出人類的世界。它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讚譽。

所以你的問題提的很好,我想法布爾不害怕蟲子是因為他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和熱愛。這份敬畏與熱愛使他獲得了他人生的成就和輝煌。當我們能專註於某個領域或者某件未完成的工作,或許也能給你的生活帶來驚喜和好運。熱愛不是淺嘗輒止,而是一份執著、是一種孜孜不倦、永不放棄的精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