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X4ZMs  
(图片来源:掐理_校拟创作
http://www.plurk.com/p/kqshe6

 

「你要的,我已经给你。」

 

《建中成功爱情故事》,看到书名直觉应该是言情小说那类的书籍,所以并没有太大期待,点进网页看几页以后还满惊讶的,因为字里行间的味道并不像普通的小说那样索然无味,而是很像那种文艺青年投稿到各大文学奖的作品,于是便决定看了。

 

故事约十三多万字,在2005年的时候出版上下两集,不过已经绝版。作者有建立网站,虽然网站里面其他页面已经变成乱码,但故事内文还是完整的可以观看,想看的人可来这里看:http://www.draz.idv.tw/article_read.php?name_id=1&chap=1

 

 

这篇文将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让还没看过故事的朋友也可以看(就是不会被爆雷啦XD
第二段:让看过故事的朋友看,会节录片段,并详谈内文给我的感觉。
第三段:读完这本书,让我想到的同志议题相关看法分享。

 

 

这是金石堂网路书店里面的作者介绍。
Draz的个人介绍  
 

根据作者2006年在深蓝论坛发表的文章,这个故事有一部分是他真实人生的记录,他在高三暑假开始书写,两年多的时间完成,出版,我认为许多文学作品,其实都包含了一部分的作者自己,小说就是作者的回忆录,只是经过包装再现,虚构跟真实占的比重有所差异罢了,而这个故事,我认为就是充满真实,作者把那个十七岁的自己,诚实的写入,故可以感动人心。 

这个故事书写的是就读成功高中的主角,喜欢上了建中男生,虽然是十年前的故事,但到今日,景物变化其实没有太大,我相信若是现在的学生来读,应该也会觉得很熟悉,也就是说这个故事舞台设立得很完善,反映出那个年代的状态,因为场景都是真实的,人物也就更加有血有肉,所以可以真的活在故事里,让我们跟著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不论什么年代,人所拥有的困惑、惶恐、快乐、悲伤都是相同的,凡是经历过青春的人,曾经在那时喜欢过谁的人,来看这个故事肯定都会感触良多。

这十年来唯一有所差异的地方,我想,是社会对于同志的看法,故事里书写很多主角对于自己身为同志的迷惘,畏惧大众的眼光,所以活得非常痛苦,想爱一个人却不能爱的痛,无法自在的与爱人在街上牵手、亲吻,那些异性恋情侣可以做的事情,同性恋情侣却不行,还有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抱持传统概念的父母可能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志,与孩子势必发生拉扯与撕裂,许多不被祝福的,有可能就这样走向绝路,而幸运被接纳的,将是多么的幸福,但毕竟是少数。现在的同志依旧面临这样的困境,但我认为整体社会的观念已经改变许多。 

要写爱情,有很多种写法,而作者选择以最适合十七岁少年的笔法来写,将情感写得纯净美好,淡淡的文字带著深刻,如同雪花般轻柔、像是会在触碰瞬间就消失殆尽的那种感情,不刻意使用花俏的笔法来炫技,只是尽可能描写清楚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细腻书写每一段内心的挣扎、喜悦、困惑、恐惧。

坦白说书中依旧有缺点,当作者想用长篇幅、透过辩论来呈现自己的论点时,就会消抹故事原本那种文学气息,我认为作者更擅长用简短的对话跟人物表情来营造情境,更擅长细细书写角色内心的想法,我想那是因为主角就是作者的化身吧,喜欢写作的人通常会擅长与自己对话,所以也会擅长将角色的感触化作文字呈现。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不确定作者在写作的当下有没有发觉,不过我认为这个故事带给读者最重要的启发就是:同性之间的爱跟异性之间的爱没有任何不同,都是一样的,都是那样想为他人付出,将他人放在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而且我们同样都在爱中迷惑、挣扎。

 

 

下面这第二大段不想被爆雷的记得跳过XD

 

故事主题 

故事出场角色不少,不过主要集中描写主角小瀚、赖升平、阿富、阿富男友,以这两对情侣为书写焦点,故事主要讨论爱情、亲情、友情,我觉得表现最到位的段落是爱情,而亲情则略显疲弱,如一段阿富跟母亲的对谈,台词有显得冗长、刻意操作的痕迹。另外,作者努力扩展描写冲刺班老师、主任之间的篇幅,还有冲刺班、指考这种生态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简短的批判跟辩论,但这些段落,皆不如描写爱情的时候那么自然动人。

 

角色对比 

小瀚跟赖升平之间的爱有些虚无缥缈,是很清淡的,淡到你几乎不确定他们是否相爱,或许直到故事最后才能稍稍领悟。但愈是清新淡漠的文字就愈显隽永,不把话说死,而是稍稍带过,留下许多空白供读者自己去想像,供读者再造,可以让读者参与而且会忍不住一直回想的故事,我觉得就是最棒的故事了。
阿富跟男友这对情侣则是完全相反的对比,他们之间的爱非常浓烈,而且作者也不避讳去书写他们爱情之中「性」的那一块,过程使用的文字隐晦,因为作者重点并不是要书写感官的性,而是书写性跟爱情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爱不如小瀚跟赖升平那么美,他们的爱满是互相伤害的痕迹,满是忌妒、痛苦、猜忌。

 

小说人物的相似性

a52c22772d54eb3b4aba210962dcc9de01  

 

朱少麟《伤心咖啡店之歌》

我很喜欢这本书,说要写心得却迟迟到现在都还未下笔,因为思绪太多太复杂反而写不出来。当我开始阅读这个故事没多久,就一直觉得建中男生赖升平身上很有海安的影子,海安是《伤心咖啡店之歌》里面的男主角,长相俊美出奇、个性狂放自由,家境富裕,许多想法都和世俗相异,他游戏人间、孤独无情,看似不爱任何人,但事实上他内心深爱著一个男人,海安非同性恋,也非异性恋,他说自己想爱谁就爱谁,不管他是什么性别。这些形容海安的话语,其实可以原封不动的用来形容赖升平。

差别在于,我认为赖升平比海安有情,面对主角小瀚的爱,赖升平起初也许只是觉得有趣,所以愿意待在他身边观察他,但随著时间过去,原来不懂得怎么去爱人的赖升平,似乎渐渐改变态度,他对他人依旧无情,唯独对小瀚不同,在小瀚面前的他是不一样的他,总是温柔对待小瀚,不时开小瀚的玩笑,并且对小瀚坦承自己的一切,我认为那是「信任」的展现,而且也是小瀚让他学会了「爱」。

 

白先勇《孽子》

我觉得阿富有点像白先勇的小说《孽子》里面的阿凤,虽然论「狂」的程度应该是和阿凤差距甚远,不过那种敢爱敢恨的性格倒很像,阿富家人无法接受他喜欢同性的事实,因此有了巨大争吵,个性冲动的阿富遂逃到男友家同居,近距离的相处开始磨损他们的爱情,再加上许多误会、争执,由赖升平点燃最后的导火线,致使两人分手。

 

文学作品的出现 

朱少麟《伤心咖啡店之歌》

看到小说中段就证实我的感觉没有错,有段小瀚跟赖升平到书店,小瀚拿起这本小说,说觉得赖升平很像里面的海安,都一样洒脱。在公车上,赖升平将小瀚拥进怀中,小瀚惊慌的推拒,因为害怕其他乘客的眼光,于是赖升平说:「我知道你要我,为什么不敢面对?」
这段一直让我想起
《伤心咖啡店之歌》里的段落,在雨夜里,海安吻了马蒂,面对马蒂的推拒,海安冷漠的说:「妳是个半人,身上揹满了文明礼教的负荷,变得不知道怎么活,不敢依照自己的感受去活。」当海安离开后,马蒂心情激动的想著「是啊,我要海安,但是我为什么又不敢?」

 

席慕蓉〈如果〉〈戏子〉

小瀚喜欢写诗,也喜欢读诗,尤其憧憬席慕蓉的诗作,他说「虽然有些人会诟病这些作品太过无病的呻吟。但既然无病,又何来呻吟呢?」看到忍不住笑了,我喜欢这个说法。故事中有引用下面这两首诗,其实我也满喜欢席慕蓉的,《七里香》就放在我的书架上,这两首诗都是出自这本诗集。 

〈戏子〉

「今生今世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著自己的泪」 

〈如果〉

「四季可以安排得极为黯淡
如果太阳愿意
人生可以安排得极为寂寞
如果爱情愿意
我可以永不再出现
如果你愿意
 

除了对你的思念
亲爱的朋友 我一无长物
然而 如果你愿意
我将立即使思念枯萎 断落
 

如果你愿意 我将
把每一粒种子都掘起
把每一条河流都切断
让荒芜干涸延伸到无穷远
今生今世 永不再将你想起
 

除了 除了在有些个
因落泪而湿润的夜里 如果
如果你愿意」
 


流行音乐的出现

 五月天〈爱情的模样〉

this-is-love  

「你是谁 教我狂恋 教我勇敢地挑战全世界

 在一样的身体里面 一样有爱与被爱的感觉

 我爱谁 已无所谓 没有谁能将爱情画界限

 在一样的身体里面 迷样的魔力却是更强烈」 

故事中有引用这段歌词,另外我也写过一篇文章,有我对五月天歌词的看法分享,有兴趣的人可以来这里看看:【音乐】五月天。歌词里的同志意象

 

 

小说场景 

‧襄阳路、馆前路交叉路口
小瀚跟赖升平接吻的地点,其实就是台湾博物馆门口正前方啊,曾经去过的人一定都知道我在说哪里XD

‧重庆南路上的垫脚石书店
小瀚跟赖升平来买书的地点,常在北车补习班附近走跳的学生应该都来过,整条路几乎每间都是书店,很多考公职或是准备大考的学生都会来这里买书,不晓得跟十年前比起来,现在的书街是更热闹还是更冷清。

‧台北车站补习班
赫哲、文成、刘毅故事中都有提到,十年后这三家补习班依旧屹立不摇啊,现在的学生应该会将要去这里补习简称为「去北车」,冲刺班也是从十年前持续到现在都有。故事中小瀚背诵的书本「联考高频率单字」,没错的话应该是刘毅出版的,因为我也有一本。

‧国民党部
故事中常提到小瀚来这里念书,查一下才知道原来在2000年之后中央党部有开放学生自修,不过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去图书馆自修室或补习班,台北的学生则很流行去永和的四号公园图书馆。
 

‧新公园
在故事中皆如此称呼,以往是同志常出没的地点,我猜想,在以前那个没有网路的年代,同志能与同志交流的管道恐怕就仅只于此而已,这同时也是《孽子》的主场景,1996年改名二二八公园。

‧公园路玫瑰唱片行
故事中小瀚在这里看著唱片排行榜,不确定这间唱片行现在还在不在,现在的人几乎不听实体专辑了,唱片行一间间倒闭,猜想这间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西门町捷运站六号出口
来过西门町的人就知道,这里直通商店街、西门红楼,是人潮最多的一个出口。
 

‧265公车
故事中都说公交车,猜想应该那时候的人都是这么称呼公车的,故事中提到成功高中八十年校庆,校庆结束之后小瀚就搭这班公车到西门町,我毕业的那间高中还很年轻,也因此每当我看见老校的时候都有种特别的感觉。

‧656公车
故事中没有点明小瀚跟赖升平相遇以及后续相处聊天的公车是哪班,不过故事后面做了回顾,让读者跟小瀚一起回想他跟赖升平曾经有过的一切,每始过一个街角,回忆都等在那里,新埔捷运站、华江桥、西门町、襄阳路与馆前路的交叉路口,都是经过的地点,所以猜测这班公车应该是656。
 

‧成功高中四维楼
猜测应该是故事中小瀚班级的教室所在,其实满多学校都有四维楼。

‧福利社
学校里面有大小两个福利社,简称大福、小福,真羡慕啊,我的高中就只有一间在地下室的福利社而已。

‧四楼蝴蝶馆
故事说这里可以看见操场打篮球的学生,其实满好奇蝴蝶馆是干嘛的XD不管哪间学校好像都会有一些特别的教室存在。

‧三楼的计算机教室
故事中小瀚跟阿富的秘密基地,现在应该是改名叫电脑教室了啦,就不知道位置有没有更动过。

  

 

小说片段节录

 

「你要的,我已经给你。」

 

(这句话出现在故事的最开始跟结束,同样都由赖升平说出口,却拥有截然不同的意义。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局,因为遗憾,才更显美好,人总是对追寻不到的事物拥有最美的想像与憧憬,我觉得赖升平第一次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只是觉得小瀚这个人很有趣,他知道小瀚想从他身上拿取某些东西,所以他给了小瀚拥抱,他愿意提供免费的幻想给予世人。而故事的结束,这句话出现在赖升平留给小瀚的字条中,我觉得他的意思是说:你要的(我的爱、我的感情),我已经给你了,全都毫无保留的给你了。字面上是一样的,背后的意思与情感却完全不同。)  

倘若记忆也能洗刷? 

制服已成为衣柜里尘封的记忆。穿得太仓忙,褪得又太慌张。 

信步而来,而又走过。你的双眸,一如红莲的绽落。  

 

赖升平的背脊承载小瀚的剧烈心跳。小瀚能够感觉到从前方传来的温度,前方是南国熏风,后面是北国风暴。一边是梦想,一边是现实,在风间交集。

忽然之间小瀚兴起了股自私的念头:倘若赖升平也很寂寞,那就好了。当然他对这么自私的自己感到可耻,却又由衷的盼望,也能够有一个人了解他的寂寞;通常寂寞的人容易感受。 

自爱情的牢笼中解放,他像只极度渴望飞行的小鸟,然后振翅飞向云端,要风也不能够阻挡,宣告自己如何战胜命运。 

 

WeWe:「真正的拥有,应该是你可以安安心心地让他离去,如果他愿意回来,那才叫做拥有。」 

赖升平:「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人坦白过,我们都一样,你有满怀的爱,却没有办法付出,我连爱都没有。我抱过,吻过一个又一个我不爱的人,最后才知道,我什么也不爱。」 

小瀚:「你什么也不爱,你只爱你自己!你无可救药了!你还不懂什么叫爱吗?我可以很明白地告诉你,人类最原始本能的渴望,这种渴望就是爱啊!」

 

他(赖升平)佯装要说悄悄话,捂著嘴贴近小瀚的耳朵,不著痕迹地亲吻了他,没有任何人发现。 

「我不爱你。」赖升平托起小瀚的下巴,直接朝小瀚的唇吻了上去。  

 

 

第三大段,有些时候我们会听见「同志文学」这种说法,我觉得这种分类有些多余,何不直接归类于一般的爱情故事,而《建中成功爱情故事》这本小说,也许有些人会用观赏BL作品的眼光来看,这类读者通称为腐女,我觉得腐女没有什么不好,只是这本小说,我觉得正因为他是作者人生部分的真实纪录,若把这单纯当作BL小说来看,会减弱故事本身想要传达的意义。BL毕竟是虚构故事创作,跟真实中的同志人生不能混为一谈。

 

接著就来讲一下,迟未通过的多元成家法案,这个法案分为三部分,婚姻平权、伴侣制度、家属制度,当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婚姻平权,亦即一般常听到的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跨性别者、变性者皆包含在内,在2013年10月一读通过,但一直到2014年12月才再次排定审查婚姻平权草案,最后会议仍没有讨论出结果。(以上整理自wiki维基百科)

 

想进一步了解多元成家跟婚姻平权内容的人,可以看这个懒人包,整理得清楚明了又易懂:http://billy3321.github.io/tapcpr/common.html

 

以往我对同志议题没有太多注意,直到遇到同志我才开始注意,我认为人就是这样,当一件事情看似与自己无关的时候,就很少会主动去了解,当某个议题与自身产生连结,才会真的去注意。曾经过有人说如果同志都可以结婚,后代就会愈来愈少,我认为这是很可笑的论点,我觉得一个人的性向是天生,与生俱来,本来就不是后天可以强制改变,再说何必去改变,这并没有什么错,错的是那些活在幸福中而不自知,甚至认为所有人的幸福形式都该跟他相同的人。

 

有一种论点,曾短暂的动摇我支持同志婚姻的立场,有人说因为现代社会尚未完全接受同志,若同志结婚并领养孩子,他们的孩子可能会遭受歧视,乍看之下好像有道理,但如果不先在制度上求表面的平等跟尊重,更不可能在现实跟社会中求得平等,说到底同志婚姻合法化其实只是最低限度的平等,为什么同志竟连想与爱人共足家庭的资格也不可得。
而基督教这个宗教信仰,更是许多人反对此法案、歧视同志的最大因素,我不是基督徒,所以对圣经上所谈的言论并没有认识,不过我尊重所有人的信仰,许多人心中都有崇敬的神,不管那神属于何种宗教、何种形体,那样的神也许在某方面来说,可以支撑并构筑一个信仰者的灵魂。
我认为对异性恋者来说,对异性的爱也可以是一种信仰,是人生奉献的目标,同理,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也是一样的,甚至可以说不管你的性向、性别、种族,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神不会教人们「恨」,神只会教人们「爱」。

恨是人们自己学会的,是人们自己任意加诸于他人的。

 

我认为现在的台湾还不够好,在人人皆得以与爱人共组家庭之前,都还不够好,而我们必须努力消除歧视,我身为异性恋者,有时候常会注意自己言谈之间是否会不小心说出什么话伤害到同志,因为人毕竟无法完全同理他人,所以渐渐的我在发表文字之前都会多思考一下,但这样的小心仔细,纵使没有歧视,依旧带有「我们和你们是不同的」这种划分族群的感觉。

 

只有当「性向」这件事不再成为我们认识一个人的重点,当喜欢同性或异性,成为有人喜欢蛋糕、有人喜欢面包,这样不需要刻意提起的事情。

 

这个时候,也许才是所有人真正成为平等、所有人真正成为「我们」的时刻。

 

 

 

相关文章